今日頭條社交版一款以社交為主的新聞媒體APP,通過此平台你不僅可以獲得每天最新的新聞資訊,還可以在這裏聊天交友,從而可以認識到更多不同的新朋友,方便你們一起討論時事新聞的同時更加深彼此的友誼!
日頭條社交版是加入了社交功能的最新版今日頭條手機客戶端,今日頭條除了原有的爆料、上頭條、資訊、精彩問答等功能更加入了社交新功能,作者有更多機會去實現粉絲互動和內容變現。
1、精彩問答區:不想隻做旁觀者?新增“問答”頻道——熱門話題一起聊,你的答案也能上頭條。
2、熱點及時搜:首頁搜索功能,一鍵找到所有相關內容,不用再擔心錯過任何熱點新聞,熱點資訊一手掌握,讓優質的內容帶你飛!
3、明星上頭條:超多明星入駐今日頭條開通發布賬號,直接關注評論點讚,不錯過 TA 發布的每條資訊,與你心中的明星大V拉近距離!
4、個性化推薦:5 秒算出你的興趣,定製你的專屬資訊,隻推薦你感興趣的內容。每日 1000 多位工程師精心優化算法,隻為每次推薦都更加精準。
5、海量內容源:千萬高清視頻播放無廣告,新鮮內容極速呈現,隨時隨地超級省流量!超過 44萬家頭條號每日為你創作新鮮精彩內容,不遠遊,知天下。
看到頭條近期的一係列做法,我覺得它很有可能成為社交化戰場上的一隻獨角獸。或者說,它本身也是這樣定位的。
作為一匹新聞資訊領域的黑馬,今日頭條自始至終卻都不承認自己是一家媒體平台。與其說今日頭條是新聞平台,不如說它是內容平台。
早期隻有熟人社交網絡,但這隻是社交拓展的一種方式,而並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一般所謂的社交平台,其含義還遠不止“熟人的熟人”這個層麵。比如根據相同話題進行凝聚、根據愛好進行凝聚、根據工作進行凝聚,都被納入“社交平台”的範疇。
社交平台是用戶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活動,在網絡平台上構建的一種社會關係網絡。
聚合性: 今日頭條用戶基數宏大,自然聚合。海量用戶散布極其普遍,籠罩各個地區及各個行業。這些海量的用戶中,他們又依照必定的規矩聚合在一起,形成多種群體。
粘性: 強大的推薦機製和看不完的內容能夠將絕大多數的用戶牢牢留在今日頭條上,並且堅持著粘性的溝通往來,這種用戶之間的粘性遠高於其他非社會性網站。
網絡社交的起點是電子郵件。BBS把網絡社交推進了一步,從單純的點對點交流的成本降低,推進到了點對麵交流成本的降低。
隨後國外fecebook、Twitter、YouTube的出現,以及國內QQ、微博、優酷的出現。都解決或改進了單一功能,是豐富網絡社交的工具。
這是一個單雙並存的社交網絡時代。自從facebook的推出了Subscription服務,提供了單向關係建立的可能,學習了twitter的關注功能,從而使得必須雙向確認的好友關係不再成為唯一。
交友隻是社交網絡的一個開端。當微信聊天就像一日三餐那麼普通時,社交網絡定會往更高級的常態進行發展。目前應該處於娛樂化階段,個性化空間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
Facebook的產品經理RECKHOW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Instant Articles也會支持在文章中增加一些關於照片和視頻的評論。這些照片和視頻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故事或信息流。比如,在你閱讀BuzzFeed的文章時,看到人們給某個人照片點讚或評論,而且@了他們的好朋友,一起談論著各自看到的有趣物品。我想,那會是一場非常有趣的互動。”
Facebook推出instant articles功能,Twitter推出的Moments新聞服務,Snapchat推出Discover媒體內容板塊,鼓勵內容發布者直接在平台上發布內容,增強用戶粘性及商業化。
社交網絡成為大家看新聞的主要平台,而內容平台完全可能成為一個社交化的平台。
類似Twitter和微博這種傳統的關係鏈,被關注者與粉絲的呈現形式有一定缺陷。在信息流龐大到一定級別時,必然很不利於用戶直接看到感興趣的內容。而今日頭條的推薦機製恰巧解決了這一點,以至於我們總有看不完和看不膩的資訊。
從信息獲取的角度來看,搜索和推薦是用戶獲取信息的兩種主要手段。在社交網絡出現早期,信息流算法還沒有可靠的技術積累。不過,現在有著強大的基礎設施和成熟的網絡技術。從早期的主動搜索但現在的被動推薦,你不得不承認新的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
屬於今日頭條的下一個時代
張一鳴在2016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透露,截止到10月月底,今日頭條已經累計有6億的激活用戶,1.4億活躍用戶,每天每個用戶使用76分鍾。
目前,頭條已成為超級流量入口。有著圖文、組圖、短視頻的內容呈現,構建著內在生態係統。
當我們認為今日頭條的競爭對手是紙媒和傳統門戶的時候,它早已把矛頭指向了微信和QQ這類”全民”APP,進行用戶使用時長的爭奪。
頭條的訂閱功能屬於單向關注。社交網絡核心的驅動就是人的需求,決定了其功能與機製的不斷變化。
微博的社交化形態比較接近現代,關注你喜歡關注的人。那今日頭條是否可以是關注你喜歡的內容,當然內容的發布者也在人格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交形態開始轉移並不奇怪。
今日頭條相比傳統媒體,其去專業媒體化屬性特征明顯,因為它本身不進行新聞內容的生產,而是作為一個公共信息和資訊的聚合推薦平台。
有作者評論到:“今日頭條有許多沒有意義的垃圾文章,靠聳人的標題和敏感話題吸引眼球——但是沒辦法,大多數人,包括我,總是被這種垃圾內容吸引。”
當初我也是這麼想的,是因為我們一直以看待媒體平台的眼光,來看待今日頭條。新聞平台理所應當杜絕沒營養的文章,更何況那些低俗的文章。但是換一種角度想,今日頭條不是媒體平台,而是內容平台就豁然開朗了。訂閱者自身喜歡低俗的內容,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也與今日頭條無關。看的人開心就好,這是你的權利。你可以選擇看,如果不喜歡則可以關閉。
你不能因為覺得低俗,就否定別人喜歡的權利。你不能因為單純地不喜歡黑絲吧,就去舉報希望它被關閉。638萬的黑絲控吧友可跟你沒完,個人選擇個人自由。
“明星上頭條”、”頭條指數中的互動因數”、”即將上線的微頭條”、”粉絲閱讀可獲3倍收益加權的說明”。從這一係列舉措來看,頭條無疑是想構建一個龐大的社交帝國。
從不太看好,到對發展如此迅猛的它感到驚歎。心裏不禁感歎到:'頭條做社交,能行!
包名:com.ss.android.article.news
MD5:5f3c65556ffa12351310da075840bfff
展開 +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