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資源網

文章頻道 軟件下載 安卓下載 蘋果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中心後期專欄家庭數碼 → 業餘影像創作者必修的編輯技巧(一)

業餘影像創作者必修的編輯技巧(一)

時間:2006-08-15 12:30:43人氣:152作者:網友整理
影像天創v2.11
影像天創v2.11 for Android
  • 類型:安卓輔助工具大小:49.07M語言:簡體中文 評分:0.3
  • 影像天創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影像處理軟件,致力於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影像編輯和創作...
立即下載
必修美圖app安卓版(手機修圖軟件) v2.1 手機版
必修美圖app安卓版(手機修圖軟件) v2.1 手機版 for Android
  • 類型:安卓圖像處理大小:24.95M語言:簡體中文 評分:3.0
  • 你會P圖嗎?必修美圖app安卓版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手機修圖軟件,也是您必備的P圖工...
立即下載
一幀秒創作v1.2
一幀秒創作v1.2 for Android
  • 類型:安卓圖像處理大小:205.26M語言:簡體中文 評分:4.2
  • 一幀秒創作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影像處理軟件,專為視頻剪輯、特效添加和動畫製作設計。它...
立即下載
鏡頭畫麵怎麼接,時間長度怎麼定,影片怎麼組織構成…下麵就來談談業餘影像創作者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編輯技巧

編輯技術就是構成的技術

  影像編輯並不是單純的把不用的部份剪去,把要用的部份連接起來的單純作業。編輯的目的是透過構成的技術,使影像的表現凸顯新的意義。因此編輯是充滿挑戰而有趣的工作,也是一個很知性的謎題。同樣的素材交由不同的人編輯,就有不同的結果產生。構成的表現正是作者能力的表現。編輯是”感性的技術”,而非”感性的魔術”。”感性的判斷並非編輯的全部,它必須具備編輯的技術。

理想的編輯是使人感覺不到編輯的存在

  好比我們觀看一部影片,你覺得過程很順暢,就像看一處連貫的風景般。這樣的編輯就是理想的編輯。剪去不要的部份以後會產生不連貫的畫麵,如何把這些不相幹畫麵巧妙平順的銜接起來,這就是編輯的技術。很多時候我們用感性的眼光剪接影片,卻無法編輯出順暢的影片。

  編輯有它的基本原則,並非憑我們的直覺隨性的剪接就能完成。剪接點cuting point會產生對立與融合的不同狀況,也就是兩個畫麵相接合時會有順暢(融合)和異樣感(對立)的差異,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造成異樣感的原因又是什麼?

跳接

  我們用一個人5秒鍾步行的畫麵來想象,如果我們剪掉第2秒的30格,影像會如何變化?步行的人在第二秒時會突然向前跳,此時觀賞影像的人就會有"異樣感"。在一連貫的動作中,剪去銜接部份,產生跳動現象,這種剪接叫“跳接”(Jumping cut)。譬如,有一個人正把各種物品放入行李箱,在一連貫的動作中,如果使用跳接將會比不經修剪的原始毛片,不但節奏變快,而且會頻頻跳動。上麵所舉的例子,實際上已令人產生了異樣感、當然無法流利自然的連接。所以如非為了持殊的目的和需要應盡量避免使用。

編輯的基本NO.1

  為了使影像的流動避免產生不協調的異樣感覺,編輯的基本首要原則是:不要用大小和位置不變的同一被攝體以卡接(cut in、cut out) 的方式來銜接。同一大小和位置不變的被攝體卡接,視覺上會產生連續性中斷(不連續)的”跳接”現象。

  進一步的說,除非為了強調連續鏡頭之間關連性的強度,和表現某些特殊的意義。要使影像自然順暢的流動,最好避免使用這一種剪接法。拍攝人走路的的鏡頭,我們通常不會采用抽格。但我們會不經意的以相似的的鏡頭銜接,在不知不覺中犯了跳接的錯誤。

  譬如我們拍攝八掛山大佛,攝影者拍攝了許多佛像的鏡頭,可是在剪輯時隻選擇了大小、位置類似的鏡頭相銜接,產生了不連續的感覺,影像呈微妙的連續跳動。

解決跳接的對策

  最單純的對策是,首先把前鏡頭和後續鏡頭影像的大小差異加大。也就是近鏡後接中景,中景後接長鏡,長鏡後接特寫。不要使相同大小的影像連接在一起。這種大小不同的連續鏡頭,可以使“不連續感”和“不愉快的異樣感”得以一舉解除。

  用最大的差異,明快的處理連續的鏡頭,使觀賞者在許多鏡頭中感受到其中的連續性和順暢感。人對“含糊的差異”有不愉快的感覺,對“明確的差異”較能接受。後者對編輯的節奏感和順暢感具有很大的功用。

  如果因事實的需要,必須連續使用同一大小的影像時,前鏡頭和後續鏡頭之間可以加入“橋接鏡頭”(bridge cut)。也就是在兩個相似的鏡頭中插入一個迥異於前後兩個鏡頭的畫麵。正如字麵上的含意,橋接鏡頭是要製造前後有關連的兩個鏡頭的差異性。就像文章的句點一樣,把兩個相似的鏡頭分開。以八掛山大佛為例,前鏡頭是中景的大佛正麵像,後續鏡頭是中景的45度像,這兩個相似的鏡頭的連接產生了不自然的跳動。如果在兩鏡之間插入一個信徒拜拜的鏡頭,影片將變得較順暢而富變化。

  在編輯的工作上有許多必須考慮的問題,其中之一是:從人類視覺特征的基本判斷。如果能夠具備充份的編輯知識,對攝影時鏡頭的運用和選擇也有莫大的幫助。有了編輯的經驗,在拍攝過程中對重要的被攝體選擇不同的大小和位置來取鏡。有了這些豐富的素材,編輯工作就額外的輕鬆順手。編輯可以影響攝影,攝影也可影響編輯。


 

[page]

信息量和畫麵長度的關係

  畫麵的時間長度和流暢性是具關連性的。如果每一個鏡頭的時間都一樣長,節奏感完全一致,很多時會使觀賞者感覺單調乏味。如果把連續畫麵的長度巧妙大膽的加以變化,就有較強的節奏感,使觀賞者容易感受到。並非所有的畫麵都以機械式來製定長度。從來畫麵長度就有“適當最好”的說法。但到底多長才算適當呢?

  以前,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去問影像編輯者,他們通常給你的回答是,畫麵能達成它的任務的時間就是“適當時間”。譬如我們拍攝從黃昏到夜晚的片斷,此時必須有滿月的畫麵。到底這個滿月的畫麵要多長?或許是2秒,或3秒。如果沒有特別要強調,通常都不會超過5秒吧。這個滿月的畫麵是在表示夜晚的到來,對於傳達此項訊息所需要的信息量的長度如果隻需2秒或3秒就足夠,那麼這一段時間就是所謂的”畫麵能達成它的任務的時間。

  還有,在一般情況下,以固定畫麵影像的大小為例,近鏡所需時間較短,長鏡(廣角)較長。這是以不同畫麵所提供的數據的數量的觀點來說明的。近鏡時數據數量少而明確,觀眾在短時間內就能接受信息的內容。長鏡時數據數量多而複雜,觀眾要了解數據的內容必須花費較長的時間。例如以近鏡拍攝一個人家的姓名牌(日本人大多會在住家門前張掛“00家”的姓名牌)。這姓名牌隻能告訴你這戶人家的主人姓名,或是從姓名牌的狀況判斷房屋的新舊程度。

  如果以廣角鏡拍攝,它所包括的數據量會增加,包括這個房屋的方位、麵寬、結構、形式、鄰家的狀況等等都會傳達給觀眾。當然,隻拍攝姓名牌也許隻要2秒,拍攝房屋全景則要3秒到5秒,如果把兩者的時間對調,這個編輯的結果就會變得很奇怪。簡單的說就是近鏡時間短,長鏡時間長。編輯的目的是要準確的傳達信息,因此必須配合合理的“適當時間”。(

相關文章

感謝速聯科技、八度網絡、九九數據、億恩科技、群英網絡讚助部分帶寬!

關於本站 | 聯係方式 | 版權聲明 | 下載幫助(?)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02-2020 95262.com 【數碼資源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0128507號-1

本站所有軟件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著所有。如有侵權,敬請來信告知 ,我們將及時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