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拍好了,可以直接放在DV帶上保存,以後就用DV機回放,也可以采集到計算機裏,編輯後回錄到DV帶上,還可以采集到計算機裏,直接把DV AVI文件刻到CDR上去保存,也可以壓縮成MPG,刻成VCD或者SVCD,DVD保存。MPG是有損壓縮,不管是壓縮成什麼格式,對畫質都有損失,但是刻MPG盤保存還是最常用的方式,我想主要是這麼幾個原因:
1、DV影片的回放在電視機上的表現遠強於在CRT上的表現,盡管CRT的分辨率要高得多,主要是因為電視的設計就是為了顯示動態畫麵,所以在亮度、色彩鮮豔上都比顯示靜態為主的CRT要好,而普通電視的顯示分辨率隻有320線,那麼DV的高達720×576的分辨率根本用不著,不管是VCD的352×288還是SVCD的480×576都夠了,所以盡管壓縮成MPG畫質有損失,但是在電視上基本是看不出來的。在電腦上看,SVCD的分辨率也足夠清晰了。
2、DV帶的保存是個問題,畢竟是磁帶,DV帶還用得時間不長,但是以前的錄音機磁帶時間長了粘連和發黴大家估計都見過的。而CDR光盤藍盤、綠盤一般是保存30~50年,金盤號稱能保存100年,雖然光盤也有發黴的可能,但是畢竟好得多。
3、播放的方便性上,也是光盤強,DV帶就得把DV機搬出來,還隻能在電視上看,對磁頭也是個磨損,倒帶也很麻煩,而VCD,SVCD光盤有多方便就不用我說了。
4、再算個經濟帳,DV帶是25~30一盒,CDR是1.5一張,象我3月買機到現在,已經刻了45張左右的SVCD,CDR成本是不到70塊,如果換成DV帶,大概要30盤左右,就算用LP模式也要20盤,這就是好幾百塊啊。現在1394卡和刻錄機都很便宜了,而且這兩樣東西買了也還可以做別的用的。
采集
要做什麼想好了,下麵就是該怎麼做了,現在的DV機上一般都有兩個連接計算機的接口,其中一個是接串口或者接USB口的,這個一般是采集靜像用的(有些帶MPEG1壓縮的DV可以通過USB口采集MPEG1格式,不過效果較差),另外一個就是我們采集DV視頻要用到的1394口了,全稱是IEEE1394,也叫FIRELINE(火線),SONY機上叫I.LINK,在DV機上是4針的小口,一般電腦上的1394口是個6針的大口。
采集的第一步是安裝1394卡(當然有了1394口的計算機就沒這一步了)。把卡插在你的計算機的PCI插槽裏(筆記本要買PC卡的外置1394卡),然後開機,WIN98SE、WIN2000、WINXP這些操作係統都可以自動找到1394設備並且自動安裝驅動程序。如果發現1394卡不能正常工作,請先把計算機的主板驅動和補丁程序裝齊,不行再試試修改一下衝突設備的中斷或者換個操作係統。必須說明的是,1394卡有不同公司的芯片,不是所有的1394卡都可以兼容所有的主板的,一般來說TI芯片因為做得比較早,和主板兼容性比較好,而VIA芯片的卡和VIA自己的主板當然沒問題,但是在和別的主板配合時容易出問題。如果辦法都用了還是不能正常工作,那就是主板和1394卡不兼容。所以購買1394卡時要和商家說明,不兼容的卡包換包退。
1394卡安裝後,在設備管理器裏能看到正常工作的1394設備就OK了。1394口是支持熱插拔的,不過我的習慣是計算機不用關,但是DV還是關了再插線,主要是我覺得DV比較嬌貴,計算機反正是個粗笨的東西,隨便折騰。
[page]編輯
采集的軟件有很多,會聲會影,PREMEIRE,DVSTUDIO7都是比較常用的。一般認為,采集功能上DVSTUDIO7是做的最好的,界麵很漂亮,而且采集的畫質也比別的軟件好那麼一點點。不過DVSTUDIO7是品尼高的軟件,不是所有的1394卡都能用的,一般用會6或者PR6也就可以了。
采集對計算機的要求並不是很高,一般的賽揚CPU,5400轉硬盤都可以做到不掉幀,有些朋友采集的效果不好,一般是因為主板芯片組是VIA或者SIS的,這些公司芯片的主板磁盤性能不如INTEL的,而且需要裝主板驅動才能打開DMA,如果DMA沒打開磁盤性能會很差,一般情況下硬盤是不需要設置的,不過有時硬盤的DMA也沒有打開,就需要到硬盤生產廠的網站上下載一個設置程序進行調整。采集時不要做別的事,也盡量減少後台程序的運行。筆記本電腦的性能普遍比PC機差,特別是磁盤性能,筆記本的硬盤現在也隻做到4200轉,單碟容量又小,老一點的筆記本采集掉幀很正常。所以筆記本來做采集編輯不是件明智的事情。
采集和視頻製作推薦使用WINXP係統,穩定,而且是NTFS文件格式,WIN98的FAT32文件格式最大隻能生成4G的文件,DV采集1小時大概是14G,所以在FAT32下一次采集隻能限製在18分鍾以內。NTFS就沒有這個限製了。
1394口采集到計算機裏是未壓縮的DV AVI文件,建議先編輯再壓縮,壓縮成MPG後再編輯當然也可以,不過要反複解碼編碼,速度慢很多。編輯軟件一般家用就用會聲會影6就可以了,界麵簡單,容易上手,基本功能都有,買個正版也很便宜。追求一點準專業效果的可以考慮使用PR6.5,功能很強,還可以帶各種插件增加功能,不過學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一般的編輯就是加點字幕,加點配音,調調亮度,做一點片頭和轉場,不過要記得一點,轉場效果不要濫用,開始是新鮮,用多了就看得眼花繚亂衝淡了主題。學習軟件的使用多看看幫助文件,特別是會6,全中文的幫助文件很詳細。至於PR6,網上有電子教材可以下載。
[page]壓縮
編輯完了後,可以回錄到DV帶,一般就要開始壓縮成MPG了。推薦壓縮成SVCD(SUPERVCD)格式,VCD是MPEG1編碼,效果比較差,達不到播放要求。而DVD格式現在DVD刻錄機還很少,刻在CDR上的MiniDVD也不好,首先是MINIDVD和真正的DVD還是區別很大,5.1聲道是沒有的,而且MINIDVD相比SVCD畫質的提高並不明顯,但是存儲文件卻大了很多,性價比(這裏借用這個詞)不高,做MINIDVD還不如直接保存DVAVI文件算了。
所有的編輯軟件都可以壓縮,不過效果最好的還是TMPGENC,是個日本人寫的免費軟件(MPEG2功能要注冊,不過可以破解),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小日本。新版本的TMPGENC都帶了模板,模板中已經存儲了各種壓縮格式的參數,一般情況下這就是最佳參數了,所以不是真的很懂不要去自己調了。TMPGECN壓縮的速度比較慢,因為壓縮的速度和畫質是成反比的,又快又好的軟件是不存在的(又慢又差的倒是有可能),如果對畫質要求不高,要求快一點,有很多軟件的壓縮速度都比TEMGPNC快得多,大家可以自己試試。我還是用TMPGENC,把多個項目文件做好,打開批處理,把項目文件加進去,然後運行,再選上壓縮結束後自動關機,然後關掉顯示器睡覺去,計算機又不怕辛苦,最多是多費點電而已。
PR6編輯過的AVI文件可能TMPGENC不認,這個問題隻要在TMPGENC的係統設置裏把DIRECTSHOW的優先級調高就可以了(選了DIRECTSHOW後按右鍵就知道怎麼調了)。TMPGENC還有一個很實用的功能,它用來做MPG文件的剪切拚接是最方便不過了,在MPEG工具裏就能看到,由於不進行重新編碼,速度很快。
談到這裏,講講視頻編輯用什麼計算機好,其實采集本身對計算機要求很低,視頻編輯對CPU和硬盤,主板性能都要求比較高(但是對顯卡的3D能力完全不需要),論壇上也討論過用INTEL還是AMD的CPU好,我的個人看法,還是INTEL,我知道AMD的東西價格便宜量又足,但是有三個原因讓我選擇INTEL:1、我看過微型計算機的測試,同頻的CPU中INTEL的P4在視頻流媒體處理上還是高出一籌。2、AMDCPU配的主板性能太差,特別是在對視頻製作很重要的磁盤性能上,不管是VIA、SIS還是AMD自己的主板,都比INTEL的BX、815、845這些主板差一些。3、就是AMD的CPU發熱大,而且溫度保護做得不好,象我前麵說的自己睡覺讓計算機去壓縮,換了是AMD的CPU我就會擔心了,萬一風扇不轉了是會燒機器的,INTEL的最多死機而已。
壓縮成MPG了,就要刻盤保存,當然還是刻SVCD盤,如果直接把MPG文件刻到盤上,就隻能在電腦上看了。據說最好的刻SVCD軟件是VIDEOPACK,我一直用的是刻錄機帶的NERO,我覺得也很好用,選了SUCD格式,把MPG文件拖到文件窗口就可以了,NERO會檢測一下文件格式,如果不符合標準格式會要求重新編碼,TMPGENC出來的文件都不會有問題,如果是什麼超級解霸做出來的MPG一般就不認了。
刻好的SVCD盤有時候在VCD機上放不出來,首先要看你的VCD機是不是支持SVCD格式,然後注意刻盤的時候要封盤,如果還不行試一下降低刻錄速度,再不行估計是VCD機就不支持CDR刻錄盤,因為市麵上賣的光盤是壓製的,CDR是染料燒製的,壓製的盤信號反射比CDR強得多,如果是這個原因,那就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