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上海電視節增加了不少新元素,正在興起的動畫產業自然也包括其中。電視節新設立了“動畫日”、動畫展映環節,並且在“白玉蘭”獎評選中增設了動畫片的評眩電視節組委會共收到報名參賽的動畫片103部,亞歐動畫占多數,其中中國大陸22部,亞洲其他地區6部,歐洲52部。而19部參賽動畫中,有半數左右將在電視節期間亮相炫動卡通,讓動畫迷有機會一飽眼福。
經典題材繼續走熱
參賽動畫片中不乏沿襲經典的神話和兒童題材,也有不少將視角伸入到了人們的現實生活之中,展現出夢想加現實的動畫世界。曾在央視熱播的勵誌動畫《小鯉魚曆險記》,講述了小鯉魚泡泡在鯉魚湖遭受癩皮蛇侵擾後出走他鄉,最終與夥伴們戰勝邪惡的故事。有趣的造型和歡快的音樂,使得該片頗受好評。而其中對友誼和鍥而不舍精神的讚美,也給不少小朋友上了人生的一課。《大嘴巴嘟嘟》則以5歲幼兒園小朋友嘟嘟為主人翁,聰明、富於幻想的他常常語出驚人,並有超強的模仿能力。他和同學上演的一係列充滿童趣的故事,不僅能讓小朋友覺得親切,也能讓成人觀眾暫時忘記煩惱。《可可、可心一家人》以當代中國家庭生活為背景,表現了可可、可心一家人的生活。觀眾在笑聲中,能看到曾在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件件熟悉的小事。
日本動畫《悲慘世界》,以女孩珂賽特的視角演繹雨果經典名著。決心洗心革麵的冉·阿讓、無情的警察沙威、窘迫的少婦芳廷貪得無厭的湯乃第夫婦,日本動畫人把畫筆伸向了法國的世界名著,展現出動畫國際化的趨勢。國產木偶影院片《西嶽奇童》,不僅補全了劈山救母的經典故事,更讓不少成年觀眾圓了兒時的夢。
新興動畫主題時尚
除了少兒勵誌劇和家庭題材,近年來動畫時尚化、成人化的趨勢也在此次參賽的動畫片中有所反映。一批三維加傳統二維手段製作的動畫新片,不僅在技術上有所創新,而且在內容題材上也開辟了國產原創動畫的新天地。即將播出的《快樂驛站》是央視綜藝頻道的日播動漫欄目,盡管每集隻有10分鍾,但是用flash手法演繹中國經典幽默相聲小品,卻使得動畫和曲藝的組合令人耳目一新。參賽的《外灘520》則是國內首部動畫時尚言情劇,其中的街景全部取自上海街頭實景,外灘、南京路都一一亮相。
法國動畫《很久以前》,則用短短5分鍾的篇幅,彙聚了秀蘭·鄧波兒、亨利·方達、長腿巨人等互不相幹的角色。探討人物之間的奇妙關係,成了這部頗有點哲學味短片的表現重點。意大利動畫《艾米利亞·思維的文明》,則虛擬了“艾米利亞”一地,讓眾多文明交彙。油畫風格的動畫探討了不同思維文明的碰撞,以及取得的成就。它盡管語言方式另類,卻直指人類文明發展的主題。
除了以設立獎項鼓勵原創動畫外,“國際動畫市場論壇”、“動畫項目征集”和“先鋒動畫作品展映”三大活動也將在電視節期間舉辦。《史瑞克》、《芝麻街》等著名動畫影視作品的主創人員將親臨上海,和國內的動畫人一起解讀國際動畫創意實戰經驗,並為原創動畫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