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資源網

文章頻道 軟件下載 安卓下載 蘋果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中心平麵專欄數碼照片處理 → Photoshop照片處理教程 詳解膚色處理之質感

Photoshop照片處理教程 詳解膚色處理之質感

時間:2009-01-01 16:28:02人氣:187作者:網友整理
Photoshop手機版下載中文版安卓(Photoshop Express)9.5.77
  • 類型:安卓圖像處理大小:229.98M語言:簡體中文 評分:3.4
  • Photoshop手機版下載中文版安卓(PhotoshopExpress)APP...
立即下載
photoshop express中文版v6.12.603
photoshop express中文版v6.12.603 for Android
  • 類型:安卓圖像處理大小:94.75M語言:簡體中文 評分:3.9
  • photoshopexpress中文版是一款手機圖像處理軟件,這裏有很多強大的功...
立即下載
Photoshop手機版下載中文版安卓(Photoshop Express) 9.5.77
  • 類型:安卓圖像處理大小:228.32M語言:簡體中文 評分:3.0
  • Photoshop手機版下載中文版安(PhotoshopExpress)v9.4...
立即下載

本文由 中國教程網 grayhat(穆健) 原創,轉載請保留此信息

下一節:Photoshop膚色處理詳細教程之二——顏色 (即將發布,敬請關注)


  招式是一種教條,它很容易變成不可改變的真理。如果你不懂招式,你就會想:“我是一個完整的人,我如何完整而充分地表達自己呢?”

——李小龍

注:文中參數是處理大圖所用,若要按這些參數練習,可在每個範例標題下麵點擊鏈接,下載大圖。

一、1分鍾去粉刺

 

真的,隻需要1分鍾,這還是算上後期小動作的時間。如果隻做主要的兩步,我測了一下,隻需要30秒鍾:

這個女孩皮膚算是好的(稍後還會有一張燒傷的臉),所以1分鍾就可以治好。幸運的是,大多數人像的瘢痕沒有這麼多,1分鍾就可以弄幹淨。網上還推薦了很多方法——高反差保留、Alpha通道、通道混合器……該用的時候就用,不該用的時候就省掉。李小龍說:“截拳道的原則是簡單。”現在隻需要兩步。

第一步:新圖層

  把背景層複製成一個新圖層,做“高斯模糊”,剛好把粉刺模糊掉。(新手備注:“濾鏡>模糊>高斯模糊”。)

  把圖層混合模式改為“變亮”。(新手備注:在圖層麵板中,選擇剛才建的新層,在它右上角的下拉菜單裏選擇“變亮”。)

  【選讀內容】

  “變亮”後,眼睛、嘴唇和皮膚的細節不再模糊了,而粉刺並沒有回來,這是為什麼?
  “變亮”有以下作用:
  1. 頂層比底層亮的地方,總的畫麵顯示頂層的亮度。這體現為以下兩方麵。
  (1)粉刺。在頂層上,它們被模糊掉了,也就是說和周圍的皮膚一樣亮了,而底層的粉刺較暗,不能透過頂層顯示出來。
  (2)黑色的細節,如頭發、眉毛、眼睛和嘴角。在這些細節外側,頂層比底層暗,顯示底層的亮度,在這些細節內部,頂層比底層亮,顯示頂層的亮度,於是總的來說這些細節的結構是底層的亮顏色圍繞著頂層的暗顏色,仍然是輪廓分明的,隻不過細節內部比原稿稍亮,這將由下一步的“混合顏色帶”來解決。
  2. 頂層比底層暗的地方,顯示底層的亮度,這就是皮膚上的高光,頂層皮膚過於光滑是因為沒有高光,現在底層的高光透過頂層顯示出來了,皮膚的質感就恢複了。

第二步:圖層樣式

  在圖層麵板中雙擊頂層,打開“圖層樣式”對話框,“混合顏色帶”在下麵。按下圖所示調節滑塊,把該黑的地方(眉毛、眼睛等)變黑。

  【選讀內容】

  剛才模糊頂層時,頭發、眉毛、眼睛、嘴角等處的陰影也跟著模糊了,變亮了,而“混合顏色帶”把這些不適當的亮顏色從頂層中刪除,讓底層相應部位的暗顏色透過頂層顯示出來。
  圖1-4中“混合顏色帶”的意思是:底層(即“下一圖層”)紅色通道亮度小於22、綠色通道亮度小於47的像素會瓦解頂層(即“本圖層”,打開“圖層樣式”對話框前選擇的圖層)相應的像素,底層紅色通道亮度大於122、綠色通道亮度大於110的像素不能透過頂層顯示出來,而底層紅色72~122、綠色 47~110的範圍,則是兩個圖層的漸變過渡。
  這樣說很抽象,但你自己動一動“混合顏色帶”滑塊就明白了。剛開始每個圖層隻有兩個滑塊(一白一黑),按住Alt鍵單擊並拖動某個滑塊的一側就可以把它分為兩半,把這兩半再分開些,就產生了過渡帶。
  我在調節滑塊時並沒有注意數值,事實上如果不是為了在這篇文章裏解釋滑塊的作用,根本就沒必要看這些數值,它們不像RGB或CMYK值那麼重要。在調節滑塊時隻需要觀察畫麵的變化,該變黑的都變黑就行了。
  不過在調節滑塊前我看了一下底層的通道。選擇紅色通道是因為眉毛等黑色細節與皮膚在該通道中區別最大,選擇綠色通道是因為嘴唇的紅色與別的膚色在這裏麵區別最大。如果不想動這麼多腦子,直接試驗每個通道的滑塊也行。

  處理到這一步,粉刺基本上消失了,殘留的幾個斑點,在拚合圖層後用汙點修複畫筆抹幾下就可以去掉。如果一開始就用汙點修複畫筆,會把人累死。
  我覺得花1分鍾把圖1-1a變成圖1-1b已經可以交差了,既治療了粉刺,又保住了皮膚的質感。但畫冊主編也許要求把她的皮膚變得更光滑,讓讀者更容易想象吻她臉蛋的感覺(至於牙,原諒她吧),那就再花1分鍾,把背景複製成新圖層,模糊,變暗,混合顏色帶。與前1分鍾唯一的區別是“變暗”,它減弱了零碎的高光。

類似情況

  圖1-5是網上很多人處理過的,現在用我的“1分鍾”方法試試,看效果如何。

[page]

二、撿個大便宜(LAB法)

  

 

 

 

 

 

 

 

這張圖也可以用“1分鍾”方法處理,但在動手之前看看通道是有好處的。我發現她的紅色通道在皮膚的質感上非常完美,頓時感到撿了大便宜。我可以用這個紅色通道來控製整體明暗。

  給原稿做一個副本,把原稿轉換成Lab模式。(新手備注:“圖像>模式>Lab顏色”。)

  選擇明度通道,用“圖像>應用圖像”命令把副本的紅色通道混合到原稿的明度通道中。(新手備注:看下麵的對話框,“源”是副本的紅色通道)。

  現在粉刺沒有了,但臉上紅一塊白一塊的,這是因為a通道不幹淨。選擇a通道,執行“圖像>調整>曲線”命令,首先鎖定曲線的中間點(它代表中性灰),再按著Ctrl鍵單擊畫麵中不該變的顏色,在曲線上會產生相應的錨點,再按著Ctrl鍵單擊畫麵中應該變的顏色(即a通道中的亮斑),曲線上也會出現錨點,往下移動該錨點(或單擊“輸入”欄的數據再按鍵盤上的方向鍵),直到亮斑消失。

  在通道麵板中選擇Lab通道,恢複彩色畫麵的顯示。如果對色調不滿意,還可以用曲線調節。當你把光標移到畫麵上並按住鼠標時,曲線上就會臨時出現一個小圓圈,指示你應該調節哪個點,如果按住並拖動鼠標,曲線上的小圓圈就會移動,指示你要調節的範圍。

  把色彩模式轉為CMYK(分色方法為“GCR,中,80%,300%”),用汙點修複畫筆去掉殘留的少量斑點,在洋紅通道中用加深工具抹一抹嘴唇,在青色和洋紅通道中用減淡工具抹一抹眼白,或許還需要用曲線對整體的洋紅做一些微調。

技術細節

  “GCR,中,80%,300%”的意思是:在轉換到CMYK之前,按“Ctrl Shift K”打開“顏色設置”對話框,在“工作空間”區域的“CMYK”下拉菜單中選擇“自定CMYK”,打開“自定CMYK”對話框,設分色類型為 “GCR”,“黑版產生”為“中”,“黑色油墨限製”為80%,“油墨總量限製”為300%。這些參數和印刷條件、畫麵中的中性灰分布有關,一言難盡,參閱我的書《實用電腦印前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年10月)及我翻譯的書《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人民郵電出版社,近期將出版)。

[page]

前麵幾張圖還沒做完,我很想馬上把顏色調好,但還是忍住了。顏色的事以後專門討論,目前的主要話題是質感。

三、畫皮

   現在送進醫院的是一張燒傷的臉,我們用了各種辦法都無法完全抹掉她的疤痕,經過會診,最終決定給她換一張皮。

 

  我有一張人皮,是2006年揭下來的——?!哦,是用Photoshop從圖中揭下來的,我發誓絕對沒有拿真皮來掃描。這張皮的局部如下。

  用的時候可能要把它變小點。

  把新皮蒙在燒傷的臉上,還要“裹緊”,表現立體感,這就好像把粗糙的塑像磨平,再裹一層薄薄的皮拿到自然博物館去展覽。怎樣讓平平的皮變得有立體感呢?我想過Alpha通道,但試驗證明它行不通,在原稿亮調或暗調的Alpha通道內處理新皮,會讓新皮的肌理損失。把自己的拳頭在日光下轉一轉就可以看到光影中的正確肌理,亮調和暗調在和中間調銜接的區域仍然有肌理,隻有很暗的暗調才會合理地“悶”,接近高光的亮調才會合理地“嶄”(印刷廠黑話,指亮調失去層次)。

  下麵是我給這位女士換皮的方法。

  1. 把新皮複製到原稿中成為一個新圖層,把背景層複製成另一個新圖層置於新皮圖層之上。
  2. 用“色相/飽和度”命令把頂層變灰。
  3. 把頂層變模糊,具體方法如下。
  (1)用套索拉一個選區罩住燒傷的右半邊臉,羽化30像素(處理小圖時羽化值可小些),用“高斯模糊”模糊掉所有傷痕。
  (2)再選左邊,用“表麵模糊”剛好把毛孔模糊掉,但保留五官的立體感。(新手備注:Photoshop CS2及更高版本的“濾鏡>模糊>表麵模糊”,在模糊時可識別邊緣——眼睛、鼻子和嘴唇的輪廓等,保護它們不變模糊。)


[page]

  4. 把頂層的混和模式設為“顏色加深”。(新手備注:在圖層麵板中,選擇頂層,在它左上角的下拉菜單中選擇“顏色加深”。)

  現在的效果是“頂層的明暗+第二層的皮膚肌理”。

  5. 合並上麵兩個圖層,用“色相/飽和度”和“曲線”命令大致調一下顏色。

  6. 把底層複製成一個新圖層,置於頂層之下。

  7. 在這個新圖層上,用虛邊的、大半徑的、顏色為“R225 G147 B89”的畫筆抹掉瘢痕和右邊的陰影。

  【選讀內容】

  這是為“混和顏色帶”做準備。
  如果直接調節頂層的“混合顏色帶”滑塊,底層燒傷的瘢痕會重新出現,所以要把底層複製成一個新圖層,擱在頂層和底層之間,用深肉色掩蓋瘢痕。這塊深肉色對下一步的“混合顏色帶”有重要影響,太紅或太暗,會影響暗調細節的恢複,太綠或太亮,會影響高光的恢複。下一步若效果不好,可通過“曆史”麵板回到這一步改變畫筆顏色,重新塗抹。

[page]

  8. 在圖層麵板中雙擊頂層,打開“圖層樣式”對話框,調節“混合顏色帶”滑塊。

  【選讀內容】

  我首先考慮“下一圖層”綠色通道的滑塊,因為在該通道中,眼睛、鼻子、嘴唇和周圍皮膚的區別最大。
  與前兩個練習不同的是,白滑塊也動了,因為我想恢複原稿的高光。
  我發現僅僅調綠色通道的白滑塊不夠,就又調了紅色通道和總通道的白滑塊,讓原稿的高光盡可能多地透過頂層露出來。

  9. 合並上麵的兩個圖層。現在文件中隻剩下了兩個圖層——換了皮的頂層和原稿所在的底層。
  10. 把頂層不透明度改成70%,適當露出底層的肌理,使皮膚更真實。

  11. 反複隱藏和顯示頂層,看看底層還有什麼該露的沒有露出來。對,頭發和嘴唇左邊的一小塊藍色背景。懶得再用“混合顏色帶”了,直接用橡皮工具在頂層上抹吧。此時不必擔心橡皮破壞嘴唇,因為頂層的嘴唇下麵是底層的嘴唇,兩個嘴唇一樣,隻管放心地抹。
  12. 拚合圖層,轉為CMYK模式。
  13. 用“可選顏色”命令調節中性色和白色(白色的參數沒有顯示在下圖中,但其中減掉了大量油墨,目的在於讓亮調亮起來)。

技術細節:那張皮是怎麼來的

  找一張高清晰的人像,按住Alt鍵用適當大小的橡皮圖章在有代表性的皮膚肌理上單擊,再建一個新圖層,用同樣的橡皮圖章抹,從而把這塊肌理複製到新圖層上,再反複按住Alt鍵單擊肌理、在空白處抹,把肌理擴展到整個畫麵。

有趣的對比

 

這是美國Golden Apple公司的實拍照片,反映了真實手術前後的效果。怎麼樣,我的圖3-1b用來給他們做廣告是不是更好?有什麼破綻嗎?唯一的問題是,我在本節開頭提供的“手術前後對比”,除了疤痕,哪兒都一模一樣,明顯是同一張照片PS過的,江湖上的人會輕蔑地說:“周老虎。”

[page]

四、高反差保留

    你在用上述方法處理自己的圖片時也許發現它們並不總是見效,比如“1分鍾法”有時會把畫麵變模糊,“撿便宜法”有時找不到便宜可撿(“便宜”就是有很好的皮膚質感的通道),“畫皮法”適用範圍廣些,但步驟太多。
  其實每一種方法都有局限性,應該根據圖像的具體情況來選擇。“1分鍾法”、“撿便宜法”和“畫皮法”是我的發明,現在我要試試網上廣為流傳的“高反差保留法”。
  “高反差保留”濾鏡在“濾鏡>其它”菜單下,它的名字有點抽象,要是換一種說法就更容易理解了——這是用來抽線條的,可以叫“小細節保留”濾鏡。我用下麵的簡單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圖4-1a有不同寬度、不同明暗的細節,對它使用“高反差保留”濾鏡得到圖4-1b。可以看到,該濾鏡並不在意細節有多黑,隻關心細節的寬度,其半徑就是用來衡量細節寬度的,增加半徑時,更寬的細節得以保留,減少半徑時,較寬的細節消失(不論它原來有多黑)。

  這種濾鏡用於人像處理,就是把斑點、皺紋抽出來。
  祛斑、去皺,通常的思路是給斑點、皺紋做選區,再提亮它們。這個選區就由“高反差濾鏡”來做。
  從圖4-2a到圖4-2b就是這樣,皮膚的改善實際上是皺紋變亮了,而皺紋是由“高反差濾鏡”選出來的。
  這裏沒有展示全圖,因為全圖很大,要是縮小到網頁上就看不清皮膚的肌理。你可點擊本節標題後麵的鏈接,下載處理前後的全圖。

 

  具體做法如下:

  在圖4-2a的通道麵板中,右鍵單擊藍色通道,在彈出菜單中選“複製通道”,按Photoshop的提示進行,通道麵板中將出現藍色通道的副本(在默認情況下它叫“藍 副本”)。
  選擇並顯示“藍 副本”通道,隱藏其他通道,執行“濾鏡>其它>高反差保留”命令,調節半徑,直到灰色畫麵中露出皺紋和大毛孔,沒露出不該去掉的皮膚肌理。

[page]

  按“Ctrl L”打開“色階”對話框,狠狠地拉黑滑塊和白滑塊,讓皺紋和大毛孔變黑,讓其他地方變白。

  按“Ctrl I”,使“藍 副本”通道黑白顛倒。

  按Ctrl鍵單擊“藍 副本”通道的圖標,產生一個選區。將該選區羽化2像素。
  選擇“RGB”通道,讓畫麵恢複彩色。
  切換到圖層麵板,將背景層複製成一個新圖層。
  按“Ctrl H”隱藏選區,按“Ctrl M”打開“曲線”對話框,把曲線中點往上拉。可以看到,畫麵中的皺紋、大毛孔變亮了。

[page]

  與此同時,畫麵也變模糊了,頭發、眉毛、眼睛嘴唇等處的暗調變灰了。拿出我們的老一套——“顏色混合帶”。

  按“Ctrl D”取消選擇。
  反複顯示、隱藏頂層,看看它有哪些地方不如背景層,然後用虛邊的、大半徑的橡皮擦掉這些地方(比如嘴唇、頭發)。最後就是圖4-1b的效果。
  這種方法的難點在於“高反差保留”濾鏡抽出多少細節。抽得多,將來變亮的範圍就大,但可能把不該變亮的小毛孔也變亮,把皮膚變模糊;抽得少,將來大毛孔和皺紋就抹不淨。多做自然會有經驗。

有所為,有所不為

  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抹掉的。下麵這張圖,用“高反差保留法”會讓皺紋變得很不自然,因為皺紋太寬了,變亮後成了皮膚上的一條條帶子。用其他方法也很難讓這位老人恢複青春。話說回來,滄桑感本來就是這幅照片的特點,何必跟它較勁呢?

 

總結:

五、哪種方法好

  我試驗了用“高反差法”處理圖1-1a(原來是用“1分鍾法”處理的),發覺“高反差法”得到的皮膚要粗糙一些,但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它把皮膚肌理保持得較好,就看你需要哪種效果了。
  對於圖2-1a(原來用“撿便宜法”處理過),“高反差法”不僅費事,而且效果並不比“撿便宜法”好。既然有一個通道很好地反映了皮膚肌理,為什麼不撿這個便宜呢?
  圖3-1a(用“畫皮法”修複過的燒傷的臉),肯定是別的方法修複不了的。
  圖4-2a則是“高反差法”的範例,它是否可以用別的方法處理?“撿便宜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便宜可撿。“1分鍾法”可用,但比“高反差法”稍模糊一些。“畫皮法”沒有必要,因為皮膚沒有壞到慘不忍睹的地步。由此可見“高反差法”也有自己的優勢。
  總的來說:
  ·臉上瘢痕小、時間緊迫,就用“1分鍾法”。
  ·遇到一個通道很好地反映了皮膚的質感,就用“撿便宜法”。
  ·對於一般的粉刺、皺紋,“高反差法”幾乎是萬金油,不過比前兩種方法慢。
  ·別的方法不管用,就考慮“畫皮法”。

感謝速聯科技、八度網絡、九九數據、億恩科技、群英網絡讚助部分帶寬!

關於本站 | 聯係方式 | 版權聲明 | 下載幫助(?)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02-2020 95262.com 【數碼資源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0128507號-1

本站所有軟件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著所有。如有侵權,敬請來信告知 ,我們將及時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