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碼攝像機(DV)拍攝的影片通過電腦保存到DVD上。刻成DVD後發現畫質下降,這是什麼原因呢?
DV攝像機拍攝的影片以DV-AVI文件的形式保存在DV盒帶上。這種DV-AVI文件通過IEEE1394由DV攝像機直接讀到個人電腦裏,但為了將這種文件保存到DVD上,需要轉換成DVD播放機可以播放的DVD-Video格式。
在向DVD-Video格式轉換時,需要將原來的DV-AVI文件壓縮成MPEG2格式。影片長為1小時的DV-AVI文件是一個約13GB的龐大文件,由於無法儲存到容量隻有4.7GB的DVD上,所以必需進行壓縮轉換。上麵提到的畫質下降問題,就是由於MPEG2壓縮轉換引起的。
通過壓縮使容量減小
由於DV-AVI文件的容量太大,所以需要在進行MPEG2轉換時進行壓縮才能保存到DVD上
也可以不轉換成DVD-Video格式,隻將DV-AVI文件原封不動地錄製到DVD上,但時長1個小時的影片需要保存到3張DVD光盤上。盡管畫質不會下降,但由於DV-AVI文件不能用DVD播放機等專門播放DVD光盤的設備收看,所以一般不用這種方式。
將DV-AVI變換成MPEG2的作業中,圖像壓縮一般是在以下兩個操作過程中的一個發生的:(1)將影片數據從DV攝像機讀入個人電腦時、(2)讀入的影片轉換為DVD-Video錄製到DVD時。選擇哪一個階段完成則是由數據讀取軟件決定的,但也可由用戶來選擇決定。
完成壓縮時,即便是對影像進行過編輯,但由於是將編輯過的數據壓縮變換為MPEG2,所以影像質量的退化也隻有一次。也就是說,要想盡可能減少刻錄DVD過程中出現的影像質量退化,最好是將DV-AVI文件原封不動地讀入到個人電腦,經過編輯後再變換成DVD-Video。
變換成MPEG2會導致影像質量下降
無論是動態圖像還是靜止畫麵,壓縮變換都會導致畫質下降。由於DV數據必需壓縮轉換成MPEG2,所以圖像質量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可以對影像進行編輯後再進行壓縮轉換,轉換成MPEG2時將數據傳輸速度(位速率)設定很高也有助於抑製影像質量的退化。因為位速率的值越大,就越有可能保存為高畫質。但與位速率成正比的數據量也會變大,所以1張DVD上存儲的影像播放時間就相應變短。例如,若采用DVD錄像機等的高畫質模式(8Mbps)位速率的話,1張DVD可以錄製約1小時的影像。如果將位速度減半,采用4Mbps的話,就可以錄製約2個小時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