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國外媒體消息,中國小馬奔騰公司和印度信實媒體集團(Reliance Mediaworks,持有夢工廠50%股份)以3020萬美元的價格聯合收購萊塢電影特效巨頭數字領域(Digital Domain)。之前,數字領域因深陷債務危機已經宣布破產,而這次收購完成後小馬奔騰公司將擁有75%的股份。
小馬奔騰收購數字領域,持有75%的股份
大名鼎鼎的特效巨頭數字領域因債務危機執行破產程序
合理利用破產規則 競拍過程驚心動魄
據國外媒體《綜藝》報道,數字領域的破產競拍起標價為1500萬美元,最終以3020萬美元成交。另外,本次交易僅涉及數字領域最核心的特效業務和加拿大的特效工作室,其他業務則暫不包括。據悉,因為擔心資金鏈斷鏈拖欠員工薪水,數字領域方麵希望並購盡快完成並及時得到注資。
另一方麵,國內的知名投行易凱資本CEO王冉針對該次收購發布微博:“非常興奮!經過了兩個多星期不分晝夜的努力、13個小時的馬拉鬆談判、十餘輪競拍、各種現場的合縱連橫和鬥智鬥勇,我們的客戶終於在美國通過法院組織的破產程序成功競購了一家擁有一流製作能力的好萊塢公司。中國公司合理利用破產規則“幹淨”地並購海外資產又添了一個生動性感的案例。 ”從描述中,不難看出小馬奔騰這次收購的驚險程度。
John Textor
數字領域前CEO John Textor年初曾來中國與小馬奔騰洽談合作,現已正式離職。
[page]
收購開啟業界先例 或影響國內電影特效業
早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小馬奔騰就曾與數字領域宣布合作成立中國首家數字特效製作基地,並一同打造合拍片《唐波傳奇》。針對之前數字領域的破產,業界擔心小馬奔騰與數字領域的合作將無以為繼,對此小馬奔騰集團副董事長鍾麗芳表示:不管將來誰投資,合作都會繼續。而現在通過收購,小馬奔騰已經成為合作方的股份持有者,頗為戲劇性。
針對這次收購,國內外業界第一時間給予了相關評價。大部分專家表示:本次收購開啟了中國從電影生產工具層麵切入全球行業頂尖的先例,但客觀上來講,數字領域帶來的影響將是一個逐步滲透的過程。認為僅僅通過資本交易就可以讓中國電影特效行業跨入世界頂尖水平,顯然並不成熟。
另外,本次參與聯合收購的印度信實媒體 (Reliance MediaWorks)此前與數字領域在轉製3D等領域也開展過一係列的合作。分析人士稱:印度寶萊塢對電影的3D轉製有相當大規模的需求,而數字領域在2D轉製3D電影上的雄厚技術顯然是信實媒體下決心參與收購的重要緣由。
目前為止,數字領域、小馬奔騰以及印度信實媒體尚未針對此事公開表態,並購相關細節與金額數字以稍後正式公告為準。
自2008年延續至今的全球經濟危機近期繼續威脅電影業,繼《普羅米修斯》特效製作主力公司Fuel VFX進入破產程序、參與製作《泰坦尼克號》等大片的Matte World Digital正式關閉之後,又一家頂級特效公司數字領域(Digital Domain)麵臨破產危機:因不堪巨額債務及利息,繼前CEO離職,佛羅裏州的動畫工作室關閉,大裁員超過200人之後,如今在正式依照美國破產法案第11條執行破產重組程序。該公司曾參與製作《泰坦尼克號》、《後天》、《加勒比海盜》係列、《變形金剛》係列、《2012》等著名影片。
數字領域
數字領域在2009年已經經曆了一次重組,成立數字領域傳媒集團。
業界巨頭,收益低微
數字領域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特效工作室之一,然而全球經濟衰退的威力近期也波及到了這家實力雄厚的老牌公司。雖然數字領域參與了今年夏天的票房核彈《複仇者聯盟》,而大家對他們去年參與的《變形金剛3》也還記憶猶新,但是這兩年的運營留給公司的是1600萬美元的債務拖延和相關利息,以及超過5000萬美元的各種虧損。
為了扭轉不利局麵,數字領域除了開辟了一家自己的動畫工作室,還嚐試在中國和阿聯酋運行分部(2012年4月,數字領域曾與中國的小馬奔騰公司達成分公司及工作室合作意向,但後續進展不明),並且和佛羅裏達州的一所大學簽訂了四年的培訓合同。
“特效行業其實是一個低利潤的行業,所以他們試圖發揮他們的專長開辟新局麵,來扭轉這一切。”經濟分析師Tony Wible說,“但問題是,他們投資的成本總是會輕易地超過他們帶回的利潤。”
數字領域前CEO John Textor現已正式離職
[page]
招數用盡,難轉頹勢
8月22日,公司董事會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扭虧專家Michael Katzenstein向委員會提交了相關報告。佛羅裏達州的聖露西港市為數字領域提供了1.35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和各類補助,以及3070萬美元城市債券,但是依然無法挽救公司的頹勢。9月7日,數字領域宣布關閉旗下位於佛羅裏達州的動畫工作室Tradition Stuido。這家工作室原計劃主攻數字領域自有版權的原創作品,占地13000平方米,曾是數字領域未來發展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現首席執行官Ed Ulbrich已經發布聲明,確認前首席執行官、該工作室的管理者John Textor已經離職,而原工作室近300名員工則隻保留20名,安排到數字領域的其它部門繼續工作。
John Textor在他辭職聲明中寫道:我們曾經承諾給佛羅裏達州帶來新的就業機會,佛羅裏達州人民也張開雙臂歡迎我們,如今我們虧欠了他們。我認為這個結果不僅是不明智的,而且也沒有人情可言”,在這封聲明的最後,他寫道:”在錯誤的時間裏,永遠也別想扭轉一個錯誤的決定。”
John Textor的離去讓人們想起1998年公司創始人詹姆斯·卡梅隆的出走:他當年和董事會鬥爭,堅持不要引進來自IBM和Cox Communications外部投資,堅持不要上市。在堅持無果之後,這位大人物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數字領域,這直接導致了數字領域首次公開招股計劃(IPO)的失敗。而多年之後,卡梅隆依然斷然拒絕數字領域參與他的巨作《阿凡達》。
參與作品
諸如《變形金剛》之類的頂級大片,均在數字領域公司長長的作品列表之中。
資產重構,仍有希望
現在,扭虧專家Michael Katzenstein成為數字領域集團的首席重組官(CRO),在他的帶領下,數字領域現有資產中私人投資公司持有的部分資產將會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星光投資集團;而哈德遜灣母基金將提供2000萬美元的融資。
“這家公司依然會繼續原來要做的事情。”Michael Katzenstein說,“雖然我不能代表所有的公司所有人,但是我依然希望在阿聯酋和中國的分公司可以開辦。而且數字領域在佛羅裏達州立大學的動畫學院不在收購的範圍內。”
按照Michael Katzenstein的說法,數字領域將繼續留在好萊塢電影業。目前該公司參與的最新影片是投資一億美元的《安德的遊戲》(獅門影業),阿沙·巴特菲爾德、本·金斯利、哈裏森·福特等主演。截止到6月30日,數字領域已經為這部電影的後期製作投入了1720萬美元的成本。“數字領域將分享這部電影的利潤,”Michael Katzenstein說,“如果有利潤的話。”
詹姆斯·卡梅隆是參與創辦數字領域的元老
實力雄厚,履曆輝煌
數字領域成立於1993年,創始人是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卡梅隆和斯坦·溫斯頓。2006年至2010年,著名導演邁克爾·貝曾任公司董事。2009年,數字領域經曆了一係列的重組和並購之後,成立數字領域媒體集團(Digital Domain Media Group),並於同年上市(納斯達克代碼:DDMG),旗下擁有數字領域特效公司、數字領域研究院、動畫製作工作室Tradition Stuido(現已關閉),並在加拿大溫哥華設有分部。
數字領域與工業光魔和威塔公司齊名,在電影界和廣告界的履曆都極其輝煌,合作者無一不是國際級大客戶。這家公司擅長精致的畫麵設計和無以倫比的質感表達,擁有業界最頂尖的CG技術研發實力,手握7個奧斯卡獎項(3個最佳特效獎,4個科技貢獻獎)。如今業界最主流的合成軟件Nuke也是源自這家公司的研發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