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將以廣州塔為例子,由Vision站站長思域教你如何進行夜景拍攝和全景拚接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都說“站得越高看得越遠”,登上城市的製高點所得到的視角自然非同一般。在越來越多城市都開始建造高樓大廈的今天,要登上城市製高點去拍攝風光作品變成了眾多攝影師的必做之事。
夜景拍攝手記
首先我們先說說所用到的工具吧!
左到右:Manfrotto 055CXPRO4腳架,Manfrotto 555B中軸,Manfrotto M8Q5雲台,ZEISS 21mm/F2.8 ZF II,Nikkor PC-E 45mm/2.8D,無牌子快門線。
拍攝機身是D700,但因為拍完這組片子沒太久轉手就賣掉了。這裏用D800代替D700機身的合照,加上Nikkor PC-E 45mm/2.8D移軸鏡頭還是很有看頭的。
夜景拍攝是攝影常見的一個分支,技巧也非常簡單。首先是需要一個支撐係統,也就是腳架——當然你放在平地上或者是依靠什麼東西來固定相機也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足夠的穩定,然後是易於操作。夜景,尤其是城市夜景的曝光原則有這麼幾條,準確的說是相互矛盾的幾條:
(1)光圈要小。縮小光圈有利於增加景深,能把夜景前前後後都拍清晰明銳;一般來說收幾檔光圈有利於發揮鏡頭的最佳解析度,但太小了(小於F/20)會因為某種光學效應反而降低成像質量;最後小光圈孔徑會強化光圈葉片疊接處的不平滑,使燈光才拉出“星芒”——這個有時候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光圈是F/7.1——F/16都還ok,有時候也會來個極端的F22。
(2)ISO要低。越小的ISO能造就越精細的畫質,有ISO50,堅決不用ISO100,能多低就多低。
[page]
(3)快門要慢。這一條是成全前兩個的前提條件,也是必須有足夠穩定的支撐係統的原因。當然,如果你要拍下不停揮舞的光束或者是在移動的車船上,這個就隻能有條件地放慢了。
(4)不要相信相機的自動測光,城市夜景是一種高光比拍攝,畫麵中常常非黑即白且錯綜繁複,按照目前相機自動測光的原理和方式,機器認為準確的測光一般都會過曝——這也是很多人拍攝的夜景黑色部分暗不下去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偶爾也會出現因為某一個區域特別亮導致測出來的結果欠曝的。
我是這麼操作的,鎖定相機的最低ISO,用A檔選個合適的光圈拍一張,然後換M檔加快1整檔快門拍一張,對比著看,用不了一會兒就能選到合適的曝光值。
傳說中世界上最高的開放式觀景平台——488米攝影平台所在
凡是上488攝影平台的,都可以在這個角度拍一張照片,然後回到一樓大堂可以打印出來帶走
夜景的拍攝其實是一件挺愜意的事情,隻要選對了時間地點,可以慢慢拍,不著急。隻是根據我的經驗,真正有價值的城市夜景圖片,隻能在日落前後後1小時之內拍攝,最多最多不能超過1.5個小時,因為當地平線以下的太陽已經照射不到你頭頂的大氣層的時候,天空便是一片死黑,而非讓人陶醉的深藍色。
也有人問為什麼要藍色的天空,黑色的不是挺好嗎?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攝影的核心還是追求對比和層次,深邃的藍天跟夜景燈光之間能形成三種對比:1是冷暖對比,燈光多為暖色,而天空藍為冷色;2是遠近對比,近處剛剛亮起的燈光和遠處即將消失的陽光;3是軟硬對比,燈光的過度很硬朗而深藍天空的過度很柔和。
拍攝全景拚接片的技巧
拚接圖是很有意思的,能實現異常寬廣的視角,製造一種畫卷般的感受,而且可以做到基本沒有圓形透視變形。拍攝上的原則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相機原地不動旋轉一定的角度拍攝一係列有一定疊加區域的連續照片,再通過軟件予以接合。但拚接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單幅圖片的視角變形問題,鏡頭本身的畸變問題,圖片顏色不連續的問題等等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也是分成兩大部分來說明。 首先是前期拍攝。對於接片的單片拍攝,有幾個必須注意的問題:
(1)選用不太廣的焦距。太寬廣的焦距因為視角的關係,透視變形比較大,後期接合的困難會非常大,一般來說,選用50mm左右的標準視角,最適合接合。當然越長焦變形越小,隻是焦距太長了就失去接片的意義——直接廣角拍一張更省事。
(2)盡可能讓相機完全水平旋轉,尋找穩定的腳架,想盡辦法把它調到完全水平,裝上相機,想盡辦法讓雲台、機身和鏡頭都完全水平,然後才拍攝。
因為不水平的拍攝得到的是不在一個平行於感光片焦平麵的照片,接合難度非常大。調整的順序是:首先保證雲台(用來水平旋轉的平台)是水平的——在這裏哪怕最簡陋的平衡碗都能極大地增加便利性——因為調整腳管長度來調水平實在痛苦;然後調整雲台讓機身水平;最後,鏡頭自然就水平了。
但這樣就造成了一個麻煩,取景構圖受到了限製,雖然用豎構圖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但效果甚微。我的解決辦法是使用移軸鏡頭。比如這裏的幾張接片,因為488平台上有挺高的欄杆,為了避過欄杆,需要用腳架把機身撐得老高,但這樣就會拍不到樓宇的“根”,如果讓相機俯視一定角度又會造成非水平旋轉。所以我用豎向構圖,並且使用移軸鏡頭的絕技——把鏡頭向下平移了一個距離,既保證了機身鏡頭絕對水平,又可以自由地選擇構圖,更重要是這樣拍攝的樓房還是橫平豎直的,相當有專業範兒。
[page]
(3)使用即時取景構圖。為了接合方便,一般來說兩幅圖直接的重疊麵積至少應該有20%以上,我一般控製在30%,特別重要的細致的照片(比如我對本組照片的期望),我會把重疊比例提高到50%,也就是3張片拍兩張片寬度的景物。為了拍攝的過程旋轉相機的準確,請使用即時取景吧,拍完一張,看著LCD再旋轉雲台,萬無一失。
(4)拍攝的時候,曝光參數不能變,為了減少後期的麻煩,白平衡也要鎖定不能變。
(5)夜景的連續拍攝是非常耗費電力的,尤其是實時取景更是如此,所以要備足電池,還別忘了帶上充電器。
後期全景接片心得
然後講後期工作。目前有些玩具相機自帶全景功能,說白了就是用高速連拍的方法讓你邊移動相機邊拍攝,產生極大重疊比例的一係列照片,然後機內自帶的軟件把它們接合起來。這種方法,對於每個單張都要曝光幾秒甚至幾十秒的夜景圖,那就是完全無效了。所以必須乖乖地按前麵的方式拍攝,回家用電腦輸出一組一組的TIF圖(再重複一遍,未到最後一步絕不輸出JPG,這是一種專業的態度)。
ok!接合的軟件非常多,偉大光榮正確的Photoshop自帶也有拚接插件,但與其HDR插件一樣,隻顯示出PS原始的一麵,稍拍得不是很整齊,接起來就經常不明所以地接不上。
這裏我使用的是“Panorama Maker”這個軟件,拚接成功率高——非常非常高,就算拍得不是很完美,依然可以接的很好,對於我那種50%重疊率完全水平旋轉拍攝的片子,簡直可以與搖頭機的效果媲美了——天啊,數碼的搖頭機會是個怎麼樣的概念呢? 這裏還有個提醒,就是對於圖片的調整的什麼的,除了去除汙點這種最基本的調整要在單幅裏麵完成,其餘的調色工作,統統建議在合成之後再調,這也是為什麼要輸出tif而不是jpg的一個原因。至於我自己,則喜歡把合成圖存成tif,再調入Capture NX中調色,調色結束後又保存為NEF格式,同時輸出jpg——出片。
以上就是這次拚接例子中的素材照片
【拚接步驟圖1】
在Capture NX2(或任何可用的RAW處理軟件)中稍作處理後輸出TIF照片,我一共拍了12張,從右向左掃的,重疊率50%。
【拚接步驟圖2】
打開ArcSoft公司的拚接軟件 Panorama Maker,我用的是4 Pro版本,選擇上一步導出的tif圖所在文件夾,就可以選圖了,因為拍攝的時候名稱就是連續的,所以可以用“自動按組選擇”,不需要一張一張點,且可以保證排序正確。
[page]
【拚接步驟圖3】
這裏是用來調節圖片的順序的,如果重疊率足夠高,而且是按文件名稱順下來的話,軟件的識別性非常高,如果出錯了也可以在這裏進行調整;用心的看客可以發現因為拍攝時間的不同,西塔燈光的顏色已經變化,但請放心,這不但不會影響拚接,還能通過疊加讓拚圖的顏色更豐富。
【拚接步驟圖4】
點下“拚接”按鈕,運行開始了……
【拚接步驟圖5】
拚接完成!仔細看看發現左側天空黑下去了,為了重點突出右邊新中軸的景色,忍痛把左邊一截切掉(拉動紅色框框可以實現裁切),然後點擊“保存”……拚接完工。
這樣一幅夜景的全景拚接大片就完成啦!
希望以上內容對愛好攝影的朋友們有所幫助,大家都能拍攝出非常精彩的作品!
蘋果電腦中PTGUI for Mac如何使用全景圖片製作拚接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