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其他PC硬件相似,光儲產品的發展也有一個“標準的建立-普及-提升性能-新的標準”的循環上升過程。在2004年,光儲市場注定擁有極其不平凡的經曆,因為這一年,光存儲技術曆經了幾年才會遇到一次的整體架構的變革。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光儲產品一直是以CD-ROM架構為主力,而在今年光儲設備全麵升級至DVD-ROM架構。DVD刻錄機成為新的主流,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DVD刻錄機普及的起步階段也在今年全麵啟動,這的確是值得記載的一件大事。
下麵就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年的光儲設備發展曆程。
一、規格從DVD-R/RW、DVD+RW之爭,到DVD-DUAL、SuperMulti全功能之爭
談到DVD刻錄機,就不得不談到"製式"的問題。和CD-RW不同,DVD刻錄機目前的刻錄製式並未統一,不同製式的DVD刻錄機在刻錄式所使用的刻錄盤片是不兼容的(但在讀取方麵則可以做到兼容)。DVD刻錄的製式目前主要有3種:DVD-RAM、DVD-R/RW、DVD+R/RW。盤片方麵,由於後兩種製式分別有可重複擦寫的"RW"與一次性寫入的"R"盤片,所以市麵上一共有5種規格的DVD刻錄盤片,這常常把初入門者搞得頭昏腦漲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引起了今年DVD-Dual、DVD-SuperMulti之爭。
二、單麵雙層DVD技術成新亮點
在今年光盤存儲市場有一個亮點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那就是單麵雙層DVD刻錄技術的出現。而DVD Forum和DVD+RW 聯盟都推出他們自己專屬的單雙層刻錄格式。
DVD+RW聯盟主導的是DVD+R DL(DVD+9)規格。它主要是在DVD+R刻錄片上通過額外的儲存層(L0層)來增加數據儲存容量,這個儲存層是由刻錄片的同一麵來存取,表示你不需要把刻錄片換麵,以讀取另一麵的數據。
三、 DVD刻錄進入16X刻錄時代
在刻錄速度的部份,今年DVD刻錄機也不斷提速:從年初的4X、8X、到曇花一現的12X,再到目前的16X。除了寫入速度有所提升外,目前16X機種最大優勢就是支持DVD+R DL規格,目前市場主流機種DVD+R/-R是16倍速、DVD+RW/-RW為4倍速、DVD+R DL同樣也是4倍速。具備這樣規格的DVD刻錄機,已經有廠商搶先降價到750元左右,相信在年末應該可以看到許多相近甚至更低的價錢,所以目前應該算是大家搶進高速DVD刻錄機的好機會。
不過,DVD刻錄機雖然在主要刻錄速度(即對一次性DVD±R盤的寫入速度)上早已達到16X的極限(轉速達到了9000轉以上),但在複寫速度(即對可擦寫的DVD±RW盤的寫入速度)和對雙層記錄盤片的寫入速度上仍保留著很大的發展空間。競相填補這些空間,是2005年DVD刻錄機市場的主調。DVD±RW的速度長期保持在4X的水平上,這與DVD±R的16X相比落差過於懸殊了,甚至落後於已提速到5X的DVD-RAM。事實上,相關的技術標準組織在做著相應技術規範上的準備,而一些廠商則早已宣布其產品可以支持8X的DVD+RW刻錄。
DVD+RW聯盟在2004年10月之前發布了8X DVD+RW光盤的規範。據悉,在此之前推出的號稱支持8X DVD+RW的刻錄機基本符合該規範,並且完全符合該規範的產品在幾個月內有望上市。支持DVD-RW的技術標準組織--DVD論壇也並不示弱,它在2004年9月通過了16X與12X DVD-R規範、雙層DVD-R規範,以及6X DVD-RW規範。此外,DVD論壇在2004年10月初宣布其支持的DVD-RAM將達到6X~16X的水平。我們相信DVD±RW也將與DVD-RAM所計劃的那樣衝擊16X極限。在2005年,我們可能會買到全部寫入速度支持16X的DVD-Dual(16X DVD±R/16X DVD±RW)甚至DVD-SuperMulti(16X DVD±R/16X DVD±RW/16X DVD-RAM)等機型。
此外,有一個問題是目前高速的DVD刻錄機不得不麵對的,那就是缺乏空白刻錄盤的支持,就算找得到支持的空白片,價格恐怕也非常驚人。此類高速盤片的價格往往是普通低速DVD空白盤的片幾倍,單麵雙層盤片的價格甚至是普通單麵單層盤片的十幾倍。因此以目前的空白片價位來看,16X、單麵雙層的規格距離真正能夠普及的日子,恐怕還有好大一段時間。然而,單麵雙層的規格終究還是有其優勢,除了具有雙倍的8.5G容量外,最大的好處是完全不需壓縮就可以單片備份DVD-9規格的影片,這對於影音畫質要求嚴格的玩家來說,就非常合乎其需求了。其實在刻錄DVD影片時,為了確保刻錄的影片具有最好的質量和兼容性,終究還是得以較低的刻錄速度進行才比較保險,所以如果玩家們購買DVD刻錄機的主要目的是在備份影片,就沒什麼必要選擇最高刻錄速度的機種了。
四、其實我很受傷 今年光儲市場再演“跳水”比賽
速度歸速度,價格也是商戰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就算你的速度都是最高的,價格方麵讓人不買賬也是白搭。在2004年,我們可以發現,廠商在提供更高速度產品的時候,價格比上一檔速度新品上市時的價格普遍要低,並且下滑速度很快。隻不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進行價格戰的主角早已物是人非,在主角變臉的背後,光存儲市場的發展脈絡清晰可見。
今年,市場競爭焦點已經從去年的CD-ROM和康寶的價格之爭,轉變到當前DVD刻錄機上。目前CD-ROM等中低端產品的價格戰已是強弩之末,其利潤空間的壓縮使這些產品無法在繼續價格戰的競爭模式。因此,廠商將競爭的焦點開始向著更高端的市場發展,正是在這一市場背景的影響下,2004年在DVD刻錄機市場,是在這一輪價格戰風暴中表現最活躍的產品之一,從今年7月眾多品牌的8X DVD刻錄機降至800元左右之後,DVD刻錄機市場的價格路標一路下滑。
隨後,16X DVD刻錄機及時跟進,上演了新一輪光存儲產品的價格雪崩----4X DVD刻錄機從年初的800元左右降到400~500元左右,而一些二線廠商甚至把最新的16XDVD刻錄機價格降到599元甚至更低。由此,價格戰貫穿了2004年下半年的光存儲市場,除了已無降價空間的CD-ROM、DVD-ROM和CD-RW之外,DVD刻錄機產品已經到"該出手時就出手",高端產品的價格變化迅速吸引了用戶的目光,成為了2004年光存儲市場的熱點之一。
注:首款康寶殺手---399元的摩西的4倍速DVD Dual刻錄機---DRW1004IM支持DVD-R/RW:4/2.4×、DVD+R/RW:4/2.4×、CD-R/RW:4/24×、CD/DVD-ROM:40/12×。
在用戶需求的導向下,光存儲市場從技術到產品均延續著從低端到高端的發展趨勢。而在今天,用戶對海量存儲、超強兼容性,以及家庭影音、數碼的需求增加,無疑將給DVD刻錄機帶來良好的發展機會。不過,就在DVD刻錄機瘋狂價格戰的同時,利潤空間的萎縮同樣開始困擾這類產品。尤其16X產品價格的急速下滑使4X、8X等型號的產品也麵臨了降價極限的尷尬。
從市場趨勢來看,目前DVD刻錄機降價空間已經不大,未來16X的價格最終為定在600~800元之間,其低速的型均會逐漸退出價格戰的中心位置。到2005年,這個現象將會持續,在提供更強勁性能產品的同時,價格也不可能突破2004年所定下的“規矩”--到2004年年底,16X刻錄機的主流價位將降到600元左右,2005年隻能低而不能再高了,這對於廠商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好的兆頭。因為,與DVD±R相比,高速的DVD±RW刻錄的用戶在數量上將大打折扣,也就是說它的吸引力遠不如高速DVD±R刻錄來得強,而雙層DVD刻錄盤如果不能降到合理的價位水平,它的普及的也是一相情願。除非是想製作高品質電影的發刻一族,否則很難想象普通用戶會花60-70塊錢,購買花10塊錢就能得到單層相同容量的雙層刻錄盤。
注:將16X DVD刻錄機入引平民時代----599元的三星TS-H552,支持16X DVD+R刻錄、12X DVD-R刻錄、4X DVD±RW刻錄,40X CD-R寫入和32X CD-RW寫入以及2.4X DVD+R DL刻錄,擁有2MB緩存。
五、下一代規格之戰拉開序幕 Blu-ray Disc對 HD DVD
追求更大光磁產品的容量一直是業界不斷努力的目標。目前DVD的品質是相當於SDTV的品質(720X480i),而高畫質數字電視(HD-TV)的品質一般認定要求為1280X720i或1920X1080i。如果以DVD的影像壓縮方式(MPEG2),則135分鍾的HD-TV影片需要20GB左右的容量,目前DVD-5(4.7GB)及DVD-9(8.5GB)均無法滿足此需求。因此國際DVD論壇的主要成員均一直積極探討配合HD-TV影片(1920X1080i)放在盤片中,為此新一代DVD規格----Blu-ray Disc和 HD DVD之爭在今年也拉開了序幕
Blu-ray Disc又稱藍光光盤,是由日本的索尼、鬆下、日立、先鋒、夏普,韓國的LG電子、三星、法國的湯姆森,以及荷蘭的飛利浦這九家電子巨頭於2002年2月19日在東京所共同推出的新一代DVD光盤標準。
Blu-ray Disc技術的最大優點是,我們可以在直徑為120mm的單麵單層規格的Blu-ray Disc上刻錄容量高達27GB的數據資料。CD、DVD和Blu-ray Disc光盤有相同的外觀物理尺寸,都是直徑為120mm和厚度為1.2mm的盤片,光驅都是通過激光來讀取存儲在光盤上的數據。與普通DVD光盤不同,藍光使用波長更短紫藍色激光---波長為405nm藍紫色激光和0.85光圈數值(NA)的激光聚焦物鏡成功地縮小了用於讀取和刻錄數據的激光光線的聚焦點直徑的大小,從而減小了Blu-ray Disc數據記錄層上用於記錄數據的記錄點的大小。
這也是為什麼Blu-ray Disc容量大大增加的原因,而前流行的DVD技術采用波長為650nm的紅色激光和數字光圈為0.6的聚焦鏡頭。因此為了提供向下兼容性LG電子和NEC采用在物鏡之前插入一補償裝置,用於控製Blu-ray Disc裝置上的光圈數值,從而達到可以兼容使用CD和DVD的目的。目前Blu-ray Disc規格共準備有單麵單層記錄容量為 23.3GB 、 25GB 、 27GB 的 3 種類型可擦寫光盤,光盤生產廠家可以根據技術水平進行選擇。不過,盡管Blu-ray Disc的推出得到了大多數廠商的支持,但仍有一些著名公司缺度,如DVD論壇技術委員會主席---東芝公司。而且東芝與NEC還聯合推出了它們所倡導的新一代DVD規格—HD DVD。
HD DVD就是此前東芝和NEC提出的Advanced Optical Disc(也簡稱AOD)。它其實也屬於Blu-ray Disc的範疇,因為它與Blu-ray Disc規範一樣也是采用405nm藍紫色激光。與Blu-ray Disc不同的是,HD DVD采用光圈數值不是 0.85 而是目前DVD 的 0.65,所采用的保護基板也是目前DVD中使用的0.6mm 保護基板,這樣無需像Blu-ray Disc那樣去保護外殼了。而記錄方式上,HD DVD也是通過縮短數據記錄軌道間距增加軌道數來提高紀錄密度。當然,HD DVD相對DVD來說,其它還有一些細部如調變、錯誤訂正、尋址等細部差異。
雖然HD DVD采用405nm藍紫激光,但由於仍采用0.65光圈數值和0.6mm保護基板,因此HD DVD的容量比Blu-ray Disc要小一些:單麵單層 15GB ,單麵雙層 30GB。而且與和藍光相比,目前DVD論壇僅僅通過了隻有其中的播放專用光盤規格"HD DVD-ROM,支持HD DVD的廠商也較少。不過,HD DVD技術相比於Blu-ray Disc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能夠兼容當前的DVD,廠商可以將傳統的紅光DVD生產設備投入到HD DVD設備的生產,廠商所需更改的隻是激光頭和控製芯片罷了!
另外HD DVD的生產難度要比Blu-ray Disc的生產難度低得多,這一點也很重要,在很多時候,生產難度低的技術更容易被生產廠商所接受。而且針對容量小的缺點,目前東芝與 NEC 打算選擇 MPEG-2 之外新的 HDTV 信息有編碼格式以彌補在容量上的不足。與此同時,DVD 論壇正在研究由華納公司提出的將 HDTV 圖像存儲於現有 DVD-Video 光盤的單麵雙層媒體(容量 8.5GB )的規格"HD-DVD9",因此 HD DVD將基本上使用與該規格相同的壓縮格式。值得一提的是,DVD論壇指導委員會在2004年12月1日批準了新一代光盤規格之一的"HD DVD"的文件係統0.9版,包括播放專用光盤規格"HD DVD-ROM"及可擦寫的光盤規格"HD DVD-ARW"兩種,這對於其他的競爭對手(例如著名的"藍光"Blu-ray)無疑會增加一定的壓力。HD DVD顯然邁進了一大步。
注:日本東芝公司開發的HD DVD樣機
16X的DVD雙格式刻錄機目前已經成為了市場主流,從DVD刻錄機上市到普及不過是近幾個月的事情。普通DVD+/-的速度已經達到16X的頂峰,目前其性能的進一步完善則隻能期望於+/-RW與雙層刻錄速度兩項了,相信新一代DVD規格很快就會到來。
附注:提到HD DVD,在這裏附帶談一下HD-DVD規格。HD-DVD是由中國(由中國台灣工研院光電所及大陸廠商)提出的下一代DVD規格。HD-DVD規格同樣基於405納米藍紫激光存儲技術,它采用與現有DVD、藍光DVD一樣的螺旋狀記錄方式,單麵單層HD-DVD盤片的存儲密度便可達到18GB~27GB,基本上與藍光DVD處於同一水平。
不過HD-DVD采用的影像壓縮技術並不是MPEG-2或MPEG-4,而是新開發的H.264。(注:H.264是ITU-T的VCEG(視頻編碼專家組)和ISO/IEC的MPEG(活動圖像編碼專家組)的聯合視頻組(JVT:joint video team)開發的一個新的數字視頻編碼標準。)其的最大優點在於低廉的專利費:如果采用MPEG-4解碼程序,每部驅動器必須支付兩美元,而使用H.264的話僅需要繳納0.4美元,兩者相差高達五倍之多!
結語
在2005年裏,DVD刻錄機的發展將繼續延著價格和速度的路線前進。我們預計2005年將成為DVD刻錄機全麵普及的一年,其價格即使保守估計,主流產品也將低於600元,更有可能的價格是五百元。那樣的話,DVD刻錄機就將成為光存儲產品中不爭的主流,同時隨著支持新一代DVD規格的產品出現,光儲市場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一個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