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刻錄盤是700MB的容量,如果容量增加得如此之大,則很難刻進光盤。而且令筆者不解的是其容量為何增大了這麼多呢?為此筆者特意高價購買了幾張標稱容量是800MB的刻錄光盤,使用Nero刻錄軟件直接進行Bin鏡像文件刻錄(準確地說是支持.cue的刻錄),等到刻錄進行的進度窗口出來時,筆者發現:nero的刻錄進度框的右上角會用兩種方式顯示出刻錄文件的大小——上麵是以時間方式顯示74::;下麵是以容量顯示758MB。但是一般來說,標稱74分鍾的刻錄盤一般隻有650MB(700MB的盤也隻有80分鍾)。而這次表現出來的時間與容量明顯是驢唇不對馬嘴。等到刻錄完成,再看盤的容量,容量居然隻有638MB。一個“殘酷”的事實告訴我,我的800MB的刻錄盤白買了(當時我手裏還有2百多張700MB的萊德刻錄光盤)。
為了解釋這個現象,我又測試了幾張光盤,於是發現了一些很有可能造成日常使用者誤操作的問題。比如,為何製作的鏡像文件會比光盤容量大很多,這和原光盤的刻錄方式是有關係的,如果原光盤采用多段記錄方式(Multi-Session),計算機刻錄的時候就會把數據分段記錄在光盤內。數據按順序被添加到軌道中,軌道之間的空白和不可記錄區域標誌著一個記錄段的結束和另外一個的開始。一個讀錯誤標誌著一個軌道的結束與下一個軌道之間不可記錄區的開始。鏡像文件中用0或者NULL填充這個區域直到下一個軌道的開始。如果每個區域隻有少量的數據,那麼不可記錄區域將占整個光盤容量中很大的部分,導致產生的光盤鏡像的容量比實際數據容量要大出許多。
另一方麵, BIN鏡像文件顯示的容量的確小於該鏡像刻錄出來的光盤容量,而且隨著BIN鏡像文件的增大,鏡像文件與光盤實際容量的差距似乎有遞增的關係。我此前刻錄的一個BIN鏡像文件為290MB左右,而用該鏡像刻出的光盤容量為235MB左右,相差為50MB左右;而這次的差距已經超過100MB了,簡直離譜。此後總結出一條經驗:遇到BIN鏡像,如果顯示出的容量明顯大於已有cdr容量的(比如大於650MB、700MB),而又無法得知其真實的容量,不如先用WINISO等可以製作、轉換光盤鏡像的軟件,將BIN鏡像轉成ISO鏡像,這樣就能比較好地把握究竟應該使用多大容量的刻錄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