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660
ISO9660標準內有叁層透通性(Interchange),隻有第一層支援大多數的操作係統,第一層要求每個檔案的資料必須是連續不中斷的方式存放於CD上,每個檔案內容不可分開存放或與其他檔案交錯,檔名必須符合英文 A 到 Z,數字 0 到 9 和底線"_"所組成的字集,而且格式必須依照DOS的規定,8 個字元的主檔名與 3 個字元的副檔名。第二層則是可以采用任何的字元作為檔名,包括使用超過 8+3 個字的長檔名,但是檔案的內容亦不可中斷,交錯或是分開存放。在第叁層則是不受任何的限製。在所有的叁層規定中,ISO9660檔案係統規定均不可使用超過8層的目錄結構。
CD+G
當研發人員在設計紅皮書規格時,他們已經想到替CD加上一個未來可用到的功能,可以在CD上與數位音樂同時並存圖形資料,這些圖形資料存放在每個音樂資料的控製區內,每一個控製區內包含了8個bits,分別為P,Q,R,S,T,U,V 和 W。每一個字母代表了一 個Sub-code channel,而P,Q channel包含了位置與時間資料,大部分的 CD 音響靠著這兩個channel得知正在播放的時間並顯示在麵板上。其他從R到W的6個bits則可存放使用者的資料,在大多數CD音樂片上這個部份都存放為*0*,如果幸運的話,您可以在市場上找到含有圖形資料在其中的CD片,就是所謂的CD-G碟片,而這些圖形資料有什麽用途呢? 一般來說,可以存放與歌曲有關的資料,像是歌詞,照片或是注意文字等,但是因為存放的空間受到限製,每張CD片最多存放20MB的資料,而且使用上有限製,必須連續播放7秒鍾才可得出一張低解析全螢幕的資料,因此實用性並不是很大。大多數的CD音響會忽略掉這些Graphic的資料,因為這並不影響到音樂的播放。如果您要將這些資料顯示出來,必須還要使用特殊的CD係統,它可以讀出R到W sub-code channel的資料並有影像輸出的端子才行。以CD-G為應用的例子在早期有CD I,Karaoke CD等係統。CD-G 的編碼方式為飛利浦與sony公司所發展出來,因此如果要製作此種CD片,必須先得到這兩個公司的授權。膾然CD-G因為種種的限製而無法被市場接受,但是CD-G光盤杜算是最早的多媒體應用了,而且在當時CD-G給了發展CD-i一個確定的方向。
首頁 ·硬件 · 商務應用· E企業 · 商情 · 數字電子 · 軟件 · 遊戲 · 下載 · E時代· 論壇
您現在的位置是: 軟件 > 實用軟件谘詢 > 係統維護 > 其他 > 正文
T O P 排 行
- Win xp中的多種網絡
- 試驗試驗試驗試驗
- 用Freehand實現位圖矢量化
- 網絡電話麵麵觀
Rock Ridge Interchange Protocol (RRIP)
ISO9660標準的設計是相容於大多數的操作係統,但是它也保留空間作為延伸與改編用,在Unix的操作係統世界中,長檔名與超過8層的目錄結構是稀疏平常的,因此Unix係統的CD-ROM檔案係統研展人員對ISO9660的第一層限製非常反感,因此就有些人不采用ISO9660的規格,而自行設計符合Unix操作係統的規格。但是因為Unix操作係統有太多種不同的版本,所以設計起來也特別困難,但是這件事情引起了High Sierra小組的注意。當這件事情同樣被其他公司引起注意,並開始討論後,於1990年,由16家公司派代表組成了Rock Ridge小組,他們共同的目標是延伸 ISO9660 的規格以使 CD-ROM 能符合 Unix 的檔案係統與結構。他們提出一個規格叫做: System Use Sharing Protocol (SUSP),它可重新分配ISO9660規格中的係統使用區域 (System Use Area field),轉變成為一種可變長度的係統記錄區(Variable-length System Use fields),這個區域內記載了不同的操作係統之相關資訊。因此RRIP就是負責處理記錄這些Unix下的長檔名與超過8層的目錄資訊,而且除了Unix以外的操作係統將不會看到這些專為Unix而設計的區域。這種新的CD-ROM檔案係統可以在不同的UXIX作業平台使用,這就是Rock Ridge格式,至今已被廣泛的使用在Unix的CD-ROM光盤片上。
Apple Extensions
麥金塔CD-ROM的研展人員是另外一批研究麥金塔專屬CD-ROM檔案係統的組織,他們的檔案係統稱為Hierarchical File Structure (HFS),在ISO9660標準內無法存放HFS之特有資訊,像是檔案代表圖形(Icon),與其擺放在桌麵的位置資料,還有資料檔與執行檔之間的關連資訊等。Apple采用的ISO延伸係統與Rock Ridge較相似,它們都準許以ISO9660第二層的方式在CD-ROM上存放長檔名,以及存放資料檔案與程式之間的關連資訊。存放在第二層的資訊無法被麥金塔以外的電腦係統所讀取。
Hybridm
采用 Hybrid 或是Janus格式的光盤片,通常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資料區 (Parti- tion),每個資料區各自含有完整的檔案記錄與資訊,兩個資料區可以采用不同操作係統的檔案格式,目前有四種檔案格式可以相互結合,分別為DOS(Windows),HFS,Unix與OS/2,但是最常看到的Hybrid光盤片是結合DOS與麥金塔檔案格式: DOS采用ISO9660檔案係統,麥金塔則采用HFS檔案係統。有時候這種Hybrid的光盤片又叫做Janus格式。(源自古羅馬帝國一位雙麵神的名字)
Shared Hybrid
可分享式的Hybrid光盤片也可以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操作係統間使用,各不同的操作係統可讀取CD-ROM上相同的資料,這種格式的光盤片隻有一個資料區(Partition),所有相關的資料與各操作係統使用的程式都放在一起,但是在DOS上隻會看到 DOS的程式檔,麥金塔上也隻能看到麥金塔的執行檔。
El Torito (Bootable CD-ROM)
關於可開機式的CD-ROM規格,目前版本到1.0,其主要的方法是將硬碟或軟碟上的開機磁區內資料搬到CD-ROM光盤片上,並且可以同時有數個開機磁區映像檔(image file)可供開機時選用。El Torito規格是開放給各電腦產業使用,不用簽約,自由使用的。要使CD-ROM光盤片可以開機,還必須采用支援CD-ROM開機的BIOS(電腦主機板上),或是采用SCSI界麵,並配合像是新版本Adaptec SCSI卡才可以。
CD-i與CD-ROM/XA
如同CD-ROM是CD-Audio的延伸一樣,CD-i與CD-ROM/XA就是CD-ROM的延伸,CD-i的全名叫做CD-interactive。說起它發展的經過,在於飛利浦與sony兩家公司自訂出紅皮書(for CD-Audio)與黃皮書(for CD-ROM)後,發現在CD的應用上應該可以更多加以整合文字,圖形,影音,動畫,照片等多媒體的應用,並且應該要有一個適合的硬體平台來播放,此硬體的環境應該要考慮Video的播放規格,軟件所采用的操作係統以及音效處理等等,使得這樣的電腦係統能在全球統一,也使這種光盤片的格式一致,就像是CD-Audio一樣的成功,因此,於1986年二月CD-i (規格訂於綠皮書) 就正式發表了。值的注意是在當時,PC還未普及於一般家庭,更唐皇每台PC都裝有CD-ROM光盤機了。在綠皮書內除了定義CD光盤片的規格外,還包括了播放係統硬體的規格,軟件的操作係統,聲音與影像的壓縮方式,還有那些文字,圖片與語音的交錯編排方式(Interleaving)等,至於CD-ROM/XA的規格是將黃皮書的規格加以延伸並取用部份綠皮書的規格整理而成,於1989年發表。CD-ROM/XA規格中也包括了聲音與資料的交錯編排方式,如果您要了解XA與CD-i的光盤片有何不同,那最好是從它們相同處開始了解。一般來說CD-ROM/XA 與 CD-i 的觀念相同,都采用資料交錯的編排方式儲存資訊,ADPCM 方式的語音壓縮以及具有互動式的功能。
CD-R光盤的新標準DIS13490
目前,國際標準組織已經開始研究一種新的CD-R檔案格式,尚未正式定案的格式叫做DIS13490,此種標準容許使用者的資料維持跨越平台的交換性,並可以在CD-R光盤片上更靈活的增加或修改資料。
唯讀式光盤機 CD-ROM 不負眾望,已嚴然成為這個年代最重要的資料儲存和傳輸媒介。放眼今日的電腦就可見一斑: 麥金塔電腦多數出貨時搭配了CD-ROM光盤機,多媒體電腦 (MPC-Multimedia PC) 更少不了它,而幾乎每台 Unix 工作站也都內含 CD-ROM 光盤機,以供安裝係統軟件之用。
造成光盤機產業成功的關鍵之一,在於當初設立了 ISO 9660 標準,使得各 CD- ROM 光盤片可通用於麥金塔、MS-DOS、Unix、VAX/VMS 等各種電腦平台上。
然而,ISO9660 驅動程式用在各種操作係統上的時候,會產生一些設計上的問題舉例言之,使用目錄列表指令要讀取Unix的檔案資料時,因為部份有關目錄屬性等的 延伸資料是隨著檔案內容一起存放,而非存放在目錄記錄區域內,如此一來每當執行一項單純的目錄指令,都得先到每個資料檔案所在的位置上搜尋相關資料,造成時間的延誤與效率的不彰。
ISO9660 還有一個嚴重的致命傷,那就是無法支援在光盤片上增加資料的功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Multi-Session 光盤片,而當柯達相片光盤 (PhotoCD) 出現時,這項ISO9660 的限製變成了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因為相片光盤容許在已有相片資料的光盤片上再增加相片,直至裝滿為止。此外,企業界可以借助光盤記錄器,將專業資料等自行生產製作成少量的光盤片。他們可以分次寫入資料到光盤片上,不會浪費光盤片的空間。
ISO9660 早在1988年就已設立。過去幾年之間,單寫型光盤 (Compact disc Write Once,簡稱 CD-R)技術已有長足的進步。並由唯讀型光盤(CD-ROM)演變而成今日的CD-R。
其實在當時單寫型係統(WORM)有很多種,應用方麵也不同,如12寸的單寫型光盤是用在記錄視訊資料(如影碟)或其他大容量資料的應用(如地政資料),這種光盤片的容量一片在5.6GB (雙麵)。另外在可讀寫磁光式光盤係統(mo)上,也有一些廠牌將WORM 的功能加入,其方式為采用材質不同之光盤片(即WORM disc),此類光盤機可使用二種型態的光盤片,可讀寫磁光式式及單寫式光盤片,達到雙功能的目的 (市場上稱之為Multi-Function光盤機),現已很少見於市麵。而 CD-R 則為單寫型係統中應用最成功的產品。
相較於 ISO 9660,DIS 13490 這項新標準可說是青出於藍。它對光盤片上的軌(Track)及段 (Session)提供了邏輯化的運用能力。這項突破是利用現有CD-R標準的碟軌記錄達成的。各界接受這項新標準的經過,也與接受 ISO9660 的管道如出一徹。在當年ISO9660定案前是由High Sierra Group 所擬定的光盤片上冊(Volume)資料及檔案結構標準,由歐洲電腦製造廠商公會ECMA加以修改,並且設定為ECMA 119 標準,隨後被又被設為 DIS9660 標準,最後定名為 ISO9660。同樣地,法蘭克福小組(Frankfurt Group,由於首次集合的地點在德國法蘭克福而得名)起草了唯讀型光盤和單寫型光盤的 Volume 區架構及檔案結構標準,也由歐洲電腦製造廠商公會 (ECMA) 加以修改,設定為 ECMA168 標準。
目前,這項命明為 DIS13490 的邏輯標準,正由全球各界人士評估。在評估其之後,可能設定為 ISO13490 標準。請讀者留意: 本文中所指的「橘皮書」是對 CD-R所定的實體(Physical)標準,而 DIS13490 則是訂出 CD-R光盤片上資料的邏輯架構 (Log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