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業餘的DV電影愛好者,如果想自己動手拍一個DV電影或者
短片的話,那麼在設備上應該做何準備呢?我作為一個“業餘”的電影愛好者,在這裏以自己的經驗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用DV來說出自己的感受。強調一點的是,我這裏所談到的設備都是以業餘的條件所能夠達到的為出發點,所以可能並不適合有些條件比較好的朋友。而且有得必有失,下麵談到的設備價格是我們所能承受的,但是技術上是不能夠達到專業技術要求的。但如果我們是在飛向夢想中的電影,那麼這種技術上的差異又怎麼能阻擋的住我們飛翔的翅膀呢?
一、DV機
當然這有點廢話。當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而走到一齊的時候,手裏一定會有一部可以將
活動光學影象
記錄下來的
機器。為了省事起見,我就把這些統稱為DV機。對於這種機器來說,目前應該沒有什麼具體的要求,隻要能用就行。
勞動人民一般都用VHS的機器,諸如M9000這種。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機器,相對價格而言功能齊全,影象質量在後期時足夠小心的話也完全沒有問題,它的水平清晰度是在230—240線左右。缺點是體積還是有點大,而且對於那些對影象質量要求很高的人來說,VHS的成像還是太粗糙了。
早年有點錢的
同誌們就會用HI8的機子了。它的水平清晰度在400線左右,完全可以應付業餘電影的拍攝要求了。但是由於製式的紛爭,它已經淪落為一種相對過時的產品,現在似乎很難買到什麼好的HI8的機子了。而且它轉錄的時候很麻煩。
DV機(DV指Digital Video數字視頻)是目前技術上最成熟的民用視頻產品,而且有在專業領域獨霸天下的勢頭。水平清晰度有500線左右,相當於DVD的水平。目前市場上的民用DV在色彩和亮度的還原上,基本接近專業攝象機的水平。缺點一是相對太貴,二是有了這種機器的同誌在片子拍壞的時候就不太可能有借口推脫了。
我在使用上比較有經驗的DV機是鬆下的AJ-EZ30和佳能的XL1。作為個人推薦我強烈建議鬆下的EZ-30。因為它相對便宜,而且功能足夠用。如果有條件最好是買一個廣角附加鏡,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種機器在廣角段的不足,而且對像質幾乎沒有損傷。佳能的XL1看起來似乎很專業,但是它在本質上仍然是一台DV機,但是外型和操作就相對龐大複雜。作為一種業餘用途的DV設備,我們用起來有點上下夠不著的感覺。那個和佳能照相機鏡頭通用的卡口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作為業餘DV電影的愛好者,恐怕是很少有人有錢買那個貴的離譜的鏡頭轉接環,而且換鏡頭也基本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僅僅是拍一部DV電影的話,原配的鏡頭足夠用了。為了這種專業的外表,我們還喪失了DV機最寶貴的輕便性和隱蔽性。這一切還都是以貴的離譜的價格(三萬圓以上)換來的,所以我覺得這種機器就是為了中國的電視台設計的——除了貴和不方便以外,唯一剩下的就是那個嚇人的外表。
二、三腳架
不知道為什麼,我發覺很多用DV機的人對三腳架一般是不屑一顧的。可能是由於現在的DV機一般都比較輕便,所以很容易產生手持拍攝的習慣。但是我實在是沒有想出不提三腳架的理由。因為我認為它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這是我們對畫麵進行精準控製的必須條件。
無論我們是拍攝劇情片還是記錄片,我們不能想象一部畫麵從頭晃到尾的片子可以讓人有興趣看完。有人一定會拿王家衛和DOGMA95來質問我,為什麼畫麵晃沒有道理?那麼我的回答很簡單,第一,你不是王家衛,也不是杜可風,你這種因為拿不穩攝象機而產生的晃動和那種刻意的晃動完全不同,根本不具可比性。而且張藝謀同學的《有話好好說》裏麵不也是晃來晃去的嗎,你為什麼不大聲叫好呢?第二,DOGMA95隻有一個,你現在再跟在它屁股後頭晃啊晃的,隻能說明你用來買DV機的錢白花了,還是用來買些碟比較合適。
論戰完畢,大家都認可三腳架還是很重要的,還是一定要擁有的以後,我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用來拍攝DV電影的三腳架不用很貴,商場照相櫃台裏賣的那種幾百塊錢的就足夠了。和拍照片的三腳架不同的是用來拍DV的三腳架雲台不用有豎拍功能。這個好消息是一種無奈的退讓,因為我想可能大部分DV同誌都不可能有錢去買專業的液壓雲台和腳架,那麼作為一種不是很直接影響畫質的輔助設備,我們可以通過勤學苦練來彌補設備的差異。這是我們國人的優良傳統,隻要發揮好了,一樣可以用幾百塊錢的三腳架拍出上萬塊錢腳架的效果。
在拍攝對話、采訪、空鏡等很多鏡頭時,用三腳架拍出的畫麵質量之高甚至可以和專業機器相比。如果采用手動對焦,用了三腳架以後,攝像可以比較輕鬆的手控焦點,以及推拉搖移,這樣的DV畫麵在質量上和專業DV相比基本用肉眼很難分辨。而且由於解放了雙手,攝影師還可以將注意力放在穩定機器之外的很多地方,對於現場的控製絕對有好處。同時因為DV機一般都比較輕便,如果條件允許,我們還可以自己動手將三腳架製作成簡易的升降和吊臂裝置,這樣在畫麵和場景的調度上相對自由了很多。
三、外接錄音話筒
目前的DV機上都會有隨機話筒,但是這種話筒用來拍攝DV電影的話,就明顯不夠用了。因為這種話筒主要是用來收錄周圍的環境聲的,定向性很差。而對於我們這些可憐的DV青年來說,後期用錄音棚來做混音合成是不敢想像的。所以在前期對錄音質量就必須慎之又慎。現在的大部分DV機上都有外接話筒的插口,在買完DV機以後,我建議買一個在經濟上所能承受的最好的外接話筒。好的標準簡單說來就是最貴的和最重的話筒。不過這個標準因人而異,有人可以承受上萬塊的專業話筒,有人卻隻能買得起卡拉OK話筒,隻能說是大家盡力而為吧。但是有外接話筒肯定比沒有在聲音質量上要好一些。在決定這個“一些”的因素裏,話筒質量很重要,而如何使用好話筒可能比話筒質量更重要。
首先我們確定要使用外接話筒的場合。有條件的話,一切場合都盡可能的用外接話筒,隻是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錄音技巧要求比較高。因為你得知道哪些聲音是需要的,哪些聲音是可以處理的有層次的。對於沒有條件的朋友來說,至少在采訪、對白以及需要用聲效烘托氣氛的鏡頭裏用到外接話筒。但是重要的一點是,不管我們用不用現場聲,我們都要至少留一個聲道收錄現場聲。由於多數朋友都不會有條件擁有便攜式調音台,而且掌握這種設備的使用方法也是一種比較複雜的過程,所以我就不提調音台了。但是我們在前期錄音的時候一定要有後期的概念,這就是說我們在收錄聲音的時候對於它們在後期剪輯中的位置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把音頻電平調的過高和過底都會使它在後期時成為你的噩夢。
四、家用錄象機
在一個數碼時代談論VHS格式的家用錄象機似乎是一件很落伍的事情。不過我是一個守舊的人,我固執的認為,一個好的模擬設備比民用的數碼設備在可靠性上還是強很多的。
家用錄象機已經普及多年,在這塊的選擇很多,我就不在設備的挑選上多說什麼了。但是它的必要性我還是想和大家討論一下:一台家用錄象機可以在一部DV電影中起到什麼作用呢?
首先是資料的保存。我們辛辛苦苦拍攝了幾百分鍾素材,作為一個必要的備份,我想複製一份到VHS錄象帶上應該是一件謹慎的舉動。其次,我們在看前期素材的時候,可以用家用錄象帶反複的看,長時間定格的看,這樣可以在我們動手剪輯之前先作出一份紙上的鏡頭草稿。第三,對於大部分DV機來說,素材的重放就沒有這麼方便,而且對於我們這些比較沒有錢的DV青年來說,用DV機重放寶貴的原始素材,對於這些價格昂貴的DV帶和DV機磁頭來說,是一件比較讓人心痛的事情。第四,我們在把素材錄入到電腦硬盤裏時,我想可能沒有多少人有這麼大的硬盤可以把全部素材都錄入到硬盤裏。而且在硬盤裏看素材是不會有在磁帶上看素材那麼有感覺的(至少我是這樣的)。在剪輯點的選擇上,用磁帶會比用硬盤在感覺上好很多,也方便很多(不過這是個習慣問題)。最後,我們在剪輯完成以後,還可以把成片錄成VHS磁帶,這樣在交流上也會方便一些。
五、視頻采集卡
目前對於DV的編輯方案有很多種。我在這裏談論的並不是在質量上最好的,但卻是最便宜的。那就是 DV素材 ----- 模擬信號素材 ------ 編輯 ----- 輸出。這種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把DV信號轉化為模擬信號,然後再用普通的非線性係統或傳統設備進行後期製作。現在大多數電視台對DV的素材都采取這種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就是增多了轉換,采集,輸出(非線性編輯方式)或轉換,複製,做特技,字幕(傳統編輯方式)等諸多環節,而使成品帶的視頻質量下降,喪失了DV素材在傳輸,製作過程中沒有損失這一優點。 但是付出代價換來的是什麼呢?相對便宜的價格。要作到這一點,就要有一塊視頻采集卡。
在我們的DV機說明書上已經注明,數碼攝象機的接頭可以提供影像輸出,這樣就不必買視頻采集卡,將數碼攝象機的影像轉成352X240的AVI文件。但是,除了電腦要IEEE1394的接口以外,還要有支持數碼影像擷取編輯的軟件,這點很重要,因為目前大多數的數碼編輯軟件還不支持DV影像格式,除了那些價格昂貴的專業影像編輯軟件。而且目前的家用電腦配置根本不可能讓這些軟件跑起來。
具體到視頻采集卡,我認為也是在經濟能力能夠承受的前提下盡可能買好的。(不過即使是最好的民用視頻采集卡,也會比采用DV方式編輯便宜。)因為在我們目前這種條件下,任何一點疏忽都會對影象的質量造成無可挽回的影響。但是如果實在因為條件限製而沒有辦法追求更好的影響質量,那麼我以為DV電影的內容比影片質量更重要一些。畢竟,我們作為業餘DV電影製作者,是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去和專業設備比拚的。隻有我們的DV電影內容值得我們用專業設備去表達的時候,我們再去考慮那些技術問題不遲。
六、Adobe Premiere視頻編輯軟件
我在上麵之所以推薦了“ DV素材 ----- 模擬信號素材 ------ 編輯 ----- 輸出”這種DV編輯方式,就是因為我們可以在這種方式下用Adobe Premiere視頻編輯軟件。作為一種可以在家用電腦上運行的視頻編輯軟件,它的功能卻是可以和專業非線形編輯軟件相媲美的。它和PC機以及視頻采集卡組成的桌麵視頻製作係統功能上十分強大,具有許多高檔視頻係統才具有的特性(據我所知,很多國內廠家生產的非線形編輯機上都會額外的配備Adobe Premiere視頻編輯軟件以備選用)。這種軟件所具有的剪輯剪裁、字幕疊加、場景切換、特技應用和配樂配音功能足以完成我們製作一部DV電影的需要。而且對於很多非技術出身的DV青年來說,這種軟件的界麵並非屬於那種不能理解的困難。
使用這種軟件編輯必須將所有素材都上載到硬盤,而且基本上所有的特技都不是實時的,就是說如果我們要將素材以特技方式連接,那麼這就必須要靠電腦生成,而不能“所看即所得”。不過對於一部DV電影來說,我建議除了使用切、隱黑和軟疊以外,在使用其他特技的時候要謹慎。因為這種編輯方式使用特技是如此方便,往往會導致濫用特技的趨勢。
七、一個好的頭腦
作為業餘條件下的DV電影製作者,我們在技術上是很難得到更多的支持的。在上麵這些相對簡陋的條件下製作出來的DV電影,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好的頭腦,那麼它和垃圾的區別相差不大。隻有我們充分發揮自己頭腦的創造性,我們才能將這些不利的條件轉化為可以為我所用的優勢。
作為我個人的實踐,我以為在目前條件下製作DV電影,劇本和創意是第一位的。隻有在我們充分了解了自己目前所能擁有的設備的前提下,我們才能製作出一部能夠稱的上是電影的作品來。況且,一部DV電影中最重要的不是它的畫麵顆粒,而是這些影響所反映出來的頭腦和思想。
DV機所具有的輕便性和隱蔽性是專業機器所無法比擬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拍出那些因為真實而無法或很難拍攝的場麵。而真實,則是中國電影中最稀缺的資源。
DV電影之七種武器裏麵談論的設備都是作為普通人所能承受的。這篇文章討論的重點不在於你是否能夠擁有那些昂貴的專業設備或者你是否會操作那些設備,重點是在一個我們都可以達到的條件下,我們是否可以停止多年來無用的呐喊轉而開始我們自己的革命。我看到由於互聯網的發展,那些無病呻吟的矯情的文章開始在互聯網上大行其道,但是很少有人開始動手做出一部我們自己的片子。希望電影夜航船能夠成為我們希望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