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資源網

文章頻道 軟件下載 安卓下載 蘋果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中心後期專欄Premiere → 用DV,剪電影

用DV,剪電影

時間:2005-01-05 20:52:54人氣:204作者:網友整理
剪p我最牛0.25
剪p我最牛0.25 for Android
  • 類型:安卓日常應用大小:66.90M語言:簡體中文 評分:4.3
  • 剪票我最牛APP是一款超級有意思的檢票服務類手機軟件,模擬各種檢票場景,然後自由...
立即下載
幾幀DV複古攝像機appv1.0
  • 類型:安卓桌麵美化大小:76.76M語言:簡體中文 評分:0.3
  • 幾幀DV複古攝像機app是一款專為喜歡複古風格的攝影愛好者設計的手機應用。它提供...
立即下載
Edius剪視頻v1.2
Edius剪視頻v1.2 for Android
  • 類型:安卓圖像處理大小:35.26M語言:簡體中文 評分:4.0
  • Edius剪視頻是一款非常專業的視頻編輯軟件,它廣泛應用於電視製作、廣告製作、電...
立即下載


前言:家用DV,數位革命 Apple電腦公司從1999年初發表藍白G3開始至今一年多,Firewire(IEEE 1394)界麵取代SCSI界麵、成為其主機產品線的標準內建高速傳輸界麵;Firewire界麵的周邊產品在市場上雖然還不普遍,但家用的DV攝錄影機已經是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Firewire產品。對於消費/使用者(consumers/users)來說,藉由家用DV和電腦內建的IEEE 1394傳輸進行全數位(無衰減)ON-LINE線上剪輯,配合市場上的支援DV剪輯的軟體產品(如APPLE iMovie,APPLE FinalCutPro,Adobe Premiere等),家用消費/使用者可以享受自己在家裏輕鬆剪輯DV 影片的樂趣(雖然DVVIDEO並不等於影片(FILM),請見後文)。 
但是,全數位傳輸隻是全部DV故事(story)的一半。換句話說,隻談全數位傳輸,可能隻講了家用DV的一半。 全數位傳輸隻是DV的一半,DV還有另外兩個並不一定被注意到的特性:內建TIMECODE以及軟體codec進行全螢幕全畫格播放(playback)。這兩個特性 ,看起來和家庭使用可能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但卻也正是因為這兩個特性,使得DV除了經由IEEE 1394界麵用來全數位剪輯以外,也同時使它成為一種相當理想並且精準度可用的OFF-LINE(線外)剪輯規格。這個意義是:精確的OFF-LINE剪輯向來仍需廣播級器材(含線性 及非線性)來處理,但是DV打破了這個邏輯、同時也讓消費/使用者也可以藉著DV這兩個特性 進行精確的OFF-LINE剪輯。就這一點來看,非線性的DV後製係統,已經打破了以往家用/專業(consumer /professional)市場之間的界定。 
DV 
是第一個內建固定(stampedTimecode的家用規格。光是這一點就使DV和以往的家用機型差了整整一個世代,為家用DV可以錄下來的Timecode 格式(29.97DF)Timecode 格式 29.97NDF),是用可以'自定(presetTimecode的租用DVcam攝影機錄下,再由家用DV播放(playback)。 
本文的主旨,並不在談論家用DV作為全數位的ON-LINE剪輯時是不是能夠達成廣播級的播放品質(答案是:在一些前提底下可能)、也不在談論這些ON-LINEDV如何用比較好的方式處理成其它的播放規格(如網路、VCD、廣播、DVD、影片等);而在談論利用家用DV這兩個重要的特性 ,以一部16mm電影短片為例子,來試探家用DV作為OFF-LINE剪輯材料的可能性 。而在討論電影(film)的後製剪輯以前,先就以上這兩個特性,討論DV適合作為錄影帶(video)OFF-LINE剪輯的特性  OFF-LINE vs ON-LINE:替身剪輯vs 本尊剪輯,雖然就器材規格而言,廣播級的ON-LINE剪輯的硬體需求較高,但是即使是所謂的專業廣播級使用,利用OFF-LINE(離線)剪輯來降低製作成本(或保存拍攝母帶)的方式仍然相當普遍。它的一般原理是利用畫質稍差的替身材料,以全螢幕全畫格的播放(PBplayback)的作業環境進行主要的剪輯點決定(影像軌數單純的話,甚至可以 100%完全決定),完成以後再利用本尊材料進行ON-LINE(線上)剪輯,確定最後的剪輯點、效果、字幕、和播放規格。即使如此,以往精準的OFF-LINE剪輯仍然是需要較低階的廣播級(broadcast)器材,並不是一般'消費者(consumer)'所能負擔,這也是在廣播電視市場上一直有所謂家用/專業規格界定的原因之一。 
DV
是第一個有TIMECODE的家規格光是家用DVTIMECODE這一點特性,就足夠讓DV和跟以往的家用機型整整差了一個世代,這尤其是針對數位非線性 OFF-LINE剪輯來談。針對OFF-LINE剪輯(替身剪輯),再回到DV的兩個重要特性 :內建TIMECODE、以及使用軟體codec進行全螢幕全畫格播放(playback,圖示為家用Hi-8攝影機的計時器(calculator),同樣的影像畫格(frame)可以用不同的計時來表示,表示每一個畫格並沒有固定下來(stamped)的Timecode 型式,雖然以往也曾經出現較昂貴的廣播級Hi-8可以用轉接的方法使用標準Timecode 
TIMECODE
的主要目的之一(這表示還有別的很多的目的),就是藉著每一個畫格(frame)都有不一樣的固定位址(STAMPED address)的標示,當成替身材料和本尊材料之間的聯係、當成 OFF-LINE的材料和 ON-LINE的材料之間的聯係。尤其針對數位剪輯係統,係統軟硬體更是把TIMECODE當成影音內容的位置和目錄(directory),其重要性 有如軟碟片或硬碟的format格式。混亂的格式TIMECODE將導致數位非線性剪
輯係統無法順利讀取及寫入資料(例如batch capture:批次捕捉的阻礙)。而要在監看螢幕(或外接電視)進行全螢幕和全畫格的播放(full screen,full frame rate),更是以往市場上的數位剪輯係統之所以昂貴的主要原因。這些作法多使用外加的硬體影像Nubus/PCI卡上麵昂貴的硬體晶片,利用硬體的hardware codec來達成全螢幕全畫格播放的任務,因為使用主機以外的'硬體晶片組',一向相當昂貴。DV codec 可以說是第一個可以進行全螢幕播放的軟體codecsoftware codec),並且在APPLEFirewireQuickTIme 4.0X以後版本就內建軟體的DV codec支援。因為它的資料量(每秒約3.62MB, Mega-Byte)已經是如今電腦主機本身的CPU及係統架構就可以負擔,如今要進行'全螢幕和全畫格的播放',外加的硬體需求和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並且配合外接家用DV裝置(不一定表示必要'DV攝錄影機')、讓它執行DACdigital-analog conversion,數位類比轉換)就可以達成目的。 
DV
使用低成本的軟體codec 簡單來說,DV Timecode,並且DV可以靠電腦本身CPU(而不是外加影像卡的昂貴晶片)的'馬力'、以及軟體的DV Codec(而不是硬體影像卡的hardware codec,雖然部份廠商也推出較昂貴的硬體版DV codec)就可以在進行全螢幕全格數的播放(PB,playback)。換句話說,以往許多需要外接硬體卡(含上麵的硬體codec)才能全螢幕捕捉和播放的目的,現在隻要運用在市麵上內建Firewire的電腦主機、使用低成本DV格式的純軟體codec就可以達成精準的OFF-LINE剪輯任務。更重要的是,就算標準的SMPTE / EBU Timecode在拷貝和複製需要更高(表示更貴)的硬體需求,但市麵上常見的剪輯軟體如Apple Final Cut ProAdobe Premiere等都提供'改TIMECODE'的功能,可以在有技巧的前提下比照'廣播級'剪輯係統的方式使用Timecode:例如根據'燒上去的Timecode'(Burn-in Timecode)來輸出母帶規格的EDLEdit Desicion List,剪輯點決定表)。 
DV
打破'家用/專業'的界定方式 精準的OFF-LINE剪輯,表示消費者/使用者更可以不受'放映規格'(如家用/廣播)的限製,藉由標準格式的SMPTE / EBU Timecode來掌握'替身材料'和'本尊材料'之間的關係,這樣一來,就可能用最經濟的係統和軟硬體,來完成'ON-LINE本尊規格'的剪輯決定(edit decision);如此,剪接結果成為email或磁片就可以傳送的EDL檔案,配合原始的'本尊規格拍攝母帶',就可以在支援'本尊或高階規格的輸出中心'(高階剪接室)進行最後輸出及處理。這表示,不管是'家用/廣播級'的錄影帶資料(VIDEO source materials),主要'剪輯決定'的過程的桌麵(desktop)已經可以從'剪接室'走出,直接就在消費/使用者家裏房間的電腦桌麵(desktop)進行:而且使用的是低成本的DV軟體codecApple FirewireQuickTime內建)、內建CPU的馬力、和全螢幕全畫格的播放(不隻是小小的QuickTime Movie視窗)。在這樣的前提下,家用DV的發明已經讓以往'家用/專業'(consumers /professionals)之間的界定相當模糊:'家用DV'的消費者/使用者如今不但可以用家用DV和家用電腦剪輯係統'剪輯日常生活的珍貴事件和回憶'(ON-LINE)、可以想辦法使這個ON-LINE的結果處理或轉換成其它的播放格式(ON-LINE後轉規格)、也可以用它和所謂'專業廣播級'的剪接係統藉由OFF-LINE剪輯進行'直接的對話'(未來甚至還可能以電腦係統本身的'馬力'執行RT的即時運算處理效果,不另外加卡)。因此,使用DV對於不論是'家用'(consumer)或'專業'(professional)的使用者來說都有好處:(A)對於家用市場的消費者來說:ON-LINEDV'在適當的操作前提下'可以達成'廣播級'的播放品質、ON-LINEDV'在適當的操作前提下'可以轉換成其它的播放格式(同前,這兩種應用方式本文暫不談論)、而OFF-LINEDV剪輯則可以降低所謂'廣播級'後製設備的技術門檻;(對於專業的廣播業界來說,則可以有效大幅降低ON-LINE剪輯的整體後製成本。 DV可以進行OFF-LINE的對象,除了廣播級的類比數位'錄影帶'(VIDEO)放映規格(如BetacamSP, BetacamSX, Digital Betacam, D1等)以外,也包括戲院的投射放映規格:'光學'膠卷底片的電影。在這樣的脈絡下,運用DV來進行操作FILM(電影)的OFF-LINE後製,就是本文要討論的主題。 
全地球>>全美國>>全西岸>>全加州'裏麵的小小的'好萊塢'(Hollywood)區堿,在國際電影市場裏是生產毛額最高的地區,擁有全地球資本最集中和調度規模最龐大的電影工業;而根據統計,台灣又是在美國本土之外,消費好萊塢電影排行最高的地區之一,可見'看電影'對於台灣觀眾'收視習慣'的重要性 ,並且這樣的'收視現象'可能還深深影響了台灣和國際觀眾的生活想像和生活方式。而商業電影院的放映規格,目前最通行使用的是35mm的'膠卷底片'(FILM)拷貝(正片)而不是'錄影帶'(VIDEO)。DV
許適合用作OFF-LINE的'錄影帶'(VIDEO)剪輯,但是這樣的原理是不是也能夠適用到電影'影片'(FILM)的剪輯、也就是戲院放映(theatrical release)規格?在進入文章'用DV,剪電影'的主題之前,有必要認清DV是屬於彩色錄影帶(不是黑白,也不是FILM)的格式,並且在台灣的廣播(broadcast)環境使用的是NTSC(而不是PAL)的電視規格。 使用NTSC彩色VIDEO格式來進行影片(FILM)的OFF-LINE剪輯,所有的專業/廣播級的線性 /非線性器材,都不可能避免掉所謂'2:3 PULL DOWN'(或3:2 PULL DOWN)的數學難題,並且對於'2:3 PULL DOWN'還不容易對習慣錄影帶(video)剪輯摸式的工作者或是電影觀眾用很簡單的方式加以說明;所謂的'不容易',甚至還可能到達'難以啟齒'(這樣的形容絕不跨張,請見後文)的地步。不管'2:3 PULL DOWN'是什麼'神秘的數學'、造成的困擾怎麼'難以啟齒',但是這個不確定的'過程'卻有一個確定的'結果',那就是:因應這個'數學問題'而設計的高階、專業、Real Time(即時,不算圖)、並且進行完全24格電影速度的非線性剪輯係統,全套的完整配備是在台幣兩三百 萬以上。因此,對於'一般消費級'家用DVdigital VIDEO)的剪輯係統來說,要克服2:3 PULL DOWN、進行電影的OFF-LINE、並且在印片(Film Finish)以後保持一格不差的影音同步(in sync),從這個意義來看,等於是用DV向幾百萬新台幣挑戰。 也就因為這樣,在評估家用(consumerDV剪輯係統是不是能夠完成一件可能要用百 萬台幣的投資來作單位計算的'需求'以前,有必要對'電影'OFF-LINE剪輯本身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因為'電影剪輯'(FILM editing)和'錄影帶剪輯'(VIDEO editing)從某些方麵來看,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電影(film)剪輯 vs 電視電影剪輯 vs 錄影帶(video)剪輯 

單純從物理性質來看,電影膠卷底片(FILM)是目前國際市場上'解析度'最高的動 態影像規格,遠遠高於所有的廣播級'錄影帶'(VIDEO)規格。但是以電影底片拍攝的材料,往往並不一定就用'電影'的方式來播放(在電影院),反而常常是用'電視電影'作為'放映廣播的規格'(在電視) 用表列方式說明電影剪輯、電視電影剪輯、錄影帶剪輯的差異,請參見表一: 
表一:電影剪輯、電視電影剪輯、錄影帶剪輯的差異: 
電影剪輯1(平台剪接) 電影剪輯2 (telecine剪輯) 
拍攝規格 FILM FILM 
剪輯材料 FILM VIDEO** 
效果軌數 # 少(多* 
播放規格 FILM FILM 
成品舉例 戲院電影部份紀錄片 戲院電影部份紀錄片 

電視電影剪輯 錄影帶剪輯 
FILM VIDEO 
VIDEO** VIDEO** 
極多*// / 
VIDEO VIDEO 
商業廣告、MTV電視頻道電影部份紀錄片 電視新聞綜藝節目部份紀錄片 

(說明).FILM:電影膠捲底片﹐含光學負片及正片﹐如:16/16/35/65mm等。.VIDEO:錄影帶﹐含類比及數位規格﹐如:DV/ DVcam/ BetacamSP/ BetacamSX/ Digital -Betacam/ D1等。#在此指的是影像軌數movie/video tracks)﹐不用來描述聲音軌數audio tracks)。*一般戲院電影的電影敘事多以卡剪cut剪)進行﹐隻加上簡單的轉場效果;但是﹐少數大成本製作的電影也以相當多軌的影像效果來處理﹐但不多見。商業廣告和商業MTV通常使用相當多的影像效果﹐但少數有例外。電視頻道電影的效果軌數則比照戲院電影﹐一般以卡剪為多﹐效果軌單純。在同樣播放規格的前提下﹐影像效果愈多軌
就意味著製作成本和硬體需求的愈高。**含錄影帶之線性剪輯﹐以及硬碟進圖之非線性剪輯。 

底片電影的剪輯,除了傳統的平台剪接 (用真的剪刀膠水膠帶'剪接'膠卷正片,如表一之'電影剪輯1)以外,近幾年開始,台灣(NTSC Taiwan)的電影業界也開始使用'影片轉錄影帶'(telecine video)的 OFF-LINE剪輯方式來進行後製。文章所談'用DV,剪電影'的主題,簡單來說就是以表一裏麵' 電影剪輯2telecine剪輯)為前提。文章的電影剪輯及混音的放映規格,目標是在以16mm的電影放映機進行拷貝片(正片)投射播放並且保持和聲音的同步播放(in sync);成品和大部份的35mm戲院電影一樣,效果軌單純,但底片的寬度較窄(後製剪輯原理相同,但底片成本較低)。不過限於經驗,本文測試報告中並不涉及聲音處理(sound processing)和杜比編/解碼的討論,因為16mm光學聲片和35mm光學聲片加以杜比編/解碼以後,'音頻反應範圍'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並不適合作同等比較,比如說後者光是在最基本的監 聽( monitoring)的硬體工程需求就比前者高出許多。 

\'要用光學照相機來錄音'? 

'電影'和'錄影帶'的生產過程,因為材料和放映規格本身的不同來說,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尤其大部份的電影觀眾、甚至是部份VIDEO剪輯的廣播電視環境,可能都已經非常習慣'錄影帶影像+聲音'的邏輯,或是把'影像'直接等同於'有聲音的影像'。 但是萬一被某種情況所限製:影像和聲音一定要錄在'不同的帶子'的時候,怎麼讓不同的'帶子'一起播放(PB, playback)又保持完美的同步、就好像真的是用'同一卷帶子'拍攝和錄音出來的一樣? 大部份的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通常可能會以為'聲音是錄在電影底片上',就像是聲音就錄在錄影帶上麵一樣。但是在電影的邏輯裏麵:電影的拍攝用的是底片(FILM),要讓底片'錄音',也許可以想像拿一卷 135靜照相機用的相機底片來錄音的狀況('要用光學照相機來錄音'?)。對於'電影'(FILM)來說,影像是影像、聲音是聲音;而'錄影帶'(VIDEO tapes)其實等於是'錄音帶加錄影帶',並不隻是字麵上的'錄影帶'。電影影像和電影聲音的製作,就是'一定要錄在不同的影片和帶子',兩種(以上)材料需要'加工'才能夠合在一起保持同步播放;也就因此,電影(FILM)影像和聲音的'同步'(in sync),一點都不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即使它可能隻是一件這麼'自然'就可以想像結果的事。 
01:圖為沒有影像的16mm光學聲片(沒有'影像')。電影用的影像底片本身(FILM)不能錄聲音,其原理就如同光學照相機的底片(FILM)不能錄聲音一樣,所以任何聲音訊號都要'拍攝成'光學聲片才能讓傳統電影放映機讀取。 
目前通行拍攝使用的電影底片不能錄聲音,這種特性控製了錄音的成本(不使用昂貴的電影底片來錄音)、保留了錄音軌數和錄混音工作的彈性 ;不過,這些'好處'的代價是:這樣的物理性質大大增加了電影後製裏麵'影音同步'的困難(含硬體需求和製作成本),尤其是在不使用'傳統的拷貝影片平台剪接'來進行電影後製的時候,更尤其是在像台灣這種NTSC彩色製的廣播規格(以下說明)。 

\電影影音'同步'困擾 

因為電影底片本身不能錄聲音,也因為台灣的錄影帶(VIDEO)播放規格是NTSC彩色製,保持影音'同步'一向也就成為電影後製時最大的技術困擾,並且對此因擾還很難對習慣錄影帶(video)剪輯摸式的工作者或是電影觀眾加以說明和討論。因為這樣的說明可能還要'算很多數學'(就如以下'十點'所算)。電影的'影音同步'問題,在傳統平台剪接(表一: 電影剪輯)中通常不會發生,主要原因是在:傳統的平台式電影OFF-LINE剪輯是一種'有孔'的剪輯('影片'邊緣有齒孔、磁性 錄音帶的邊緣也有齒孔),而以Telecine錄影帶 (VIDEO) 進行電影的OFF-LINE剪輯,則可以說是一種'無孔'的剪輯方式(錄影帶和電腦檔案,邊緣都沒有像底片的'齒孔')。'有孔'的平台剪輯是藉著 *同樣間格的'齒孔'來保持影音同步;而'無孔'的電影線性及非線性剪輯,則要利用一種'虛擬'(virtual)的'齒孔'來保持影
像和聲音的同步。所謂的TIMECODE,就是這個'虛擬'的齒孔。(02 
02a:馴悀W到下依次為16mm負片的影像齒孔、無聲拷貝片齒孔、光學聲片齒孔 
02b:是錄混音軟體的Timecode畫麵(Digidesign ProTools 4.3),Timecode就像是'虛擬'(virtual)的底片齒孔( sprockets)。 

2:3 PULL DOWN:十點數學難題 

問題是,當這些'虛擬的齒孔'在影像和聲音的'間格'不一樣、並且'影像'和聲音'在播放的'速率'也不一樣的時候,影像和聲音要怎麼保持同步播放?很不幸,用起來非常方便的錄影帶(VIDEO)剪輯,在用來OFF-LINE剪輯電影(FILM)的時候,就是會碰到這樣的狀況,特別是在像台灣這種NTSC製彩色電視規格的國家,這也是電影後製在以往一向需要幾百 萬的高階係統來完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主因是一些'數學'的工程理由,而這些'工程理由'就算要簡單說明的話,'至少'也要分成下麵十點來談: 
一、電影(FILM)的播放率(frame rate)固定是每一秒鍾(真實的一秒鍾的時間)播放24格,並且Timecode的格式(timebase)則是從0算到23總共整整24格。這很容易了解。 
二、NTSC彩色(而不是NTSC黑白)錄影帶(VIDEO)的播放率(frame rate)則是每一秒鍾(真實的一秒鍾的時間)播放29.97格,而Timecode的格式(timebase)則是從0算到29總共整整30格算一輪 (29.9730放在一起,看起來有點複雜) 
三、繼續談第二點:因為NTSC彩色錄影帶(color VIDEO)播放率(frame rate)在每一秒鍾(真實的一秒鍾的時間)隻有29.97格(而不是30格的黑白電視時代),所以在Timecode0算到29再算回到030格一輪)的那一刻,時間已經'超過'了真實的一秒鍾的時間(可能已經是'壹點幾幾秒')。 
四、繼續談第三點:現在是'二選一'的問題。使用者必需麵臨的決定可能有兩個:(a)保持真實時間和Timecode顯示(display)的一致,讓Timecode算得'稍微快一點點'來作補償,方法是讓它在有的地方自動 '跳過去'。這是所謂的'29.97DF'(drop-frame,'跳格')計算的Timecode計算方式。DF是表示Timecode的累計'有時候'跳格,但不表示影像真的有'掉格'或'跳格' (△03) 
五、繼續談第四點:29.97DF('29.97格,跳格計算')的原則是:'每一分鍾跳兩格,每十分鍾不跳格',有點像是閏年的229)。每一分鍾跳兩格是指跳過XXX:59;29XXY:00;00兩格,也就是從XXX:59;28直接跳到XXY:00;01;每十分鍾不跳格,是表示上一項跳格的原則在每十分鍾不生效:例如XX9:59;28的下兩格,仍然可以有XX9:59;29XX:Y0:00;00的計算。 
0329.97DFdrop-frame,暫譯'跳格計算')TimecodeNTSC,彩色)的計數標準是:'每一分鍾跳兩格,每十分鍾不跳格'。 
六、繼續談第三點。使用者必需麵臨的決定有另外一種可能:(b) Timecode必須保持它完整的從0算到29總共30格一輪的顯示(display)方式,並且每.一.格.都.不.能.跳;不過即然這樣子Timecode的顯示(display)真的會比真實時間少一點(相對於真實時間來說,NDF的''Timecode顯示'是'比較短'的時間,因為它'不跳格'所以算得比較少)的話,隻好'另外想辦法'(請見後文'神秘的1/1000'一節)。這是所謂的'29.97NDF(non-drop-frame,'不跳格':同注26) Timecode計算方式(04)。也就是以上第五點的'跳格原則'完全不適用,Timecode計算完整從1算到29、一輪整整30格,完全不跳格。 
七、每一秒鍾播放24格(24FPS)的電影底片(FILM)要轉成NTSC彩色錄影帶(VIDEO),目前隻能夠有2430(而不是29.97)的對應方式。除非未來使用24FPSVIDEO格式(如HDTV,本文的討論撇範圍外),否則在NTSC彩色VIDEO格式底下,目前隻有這種作法。而把24格對應到30格的方式,就是根據所謂的2:3 PULL DOWN(或3:2 PULL DOWN)的規則。 
八、繼續談第七點:'24 30'的對應關係,在影片(FILM)轉錄影帶(VIDEO)telecine過程裏麵,是用' 5'作為一個小單位、並且在'一秋鍾的真實過帶時間'裏麵總共執行6次來進行;也就是每計算FILM frame對應轉換到每計算5格的VIDEO frame2*5 =10,也就是10VIDEO fields(注意NTSC彩色
29.97NDFTimecode計算方式,NTSC彩色VIDEO沒有30FPS這回事)。而所謂的2:3PULL DOWN(或3:2 PULL DOWN),就是發生在每一個' 5'的小單位裏。下麵用最通行的'F1優先'(Field 1 dominance)的NTSC Telecine過帶方法作例子說明:●FILM frames(影片畫格):..................A----B----C----D (共格) ●2:3 PULL DOWNRT即時運算轉換):..AA--BBB--CC--DDD (2-3-2-3,所以叫作 2:3 PULL DOWN ●VIDEO framestelecine錄影帶畫格):AA--BB--BC--CD--DD 10VIDEO Fields,也就是5VIDEO frames 
九、把以上的全部八點合起來看:電影底片(FILM)轉成NTSC彩色錄影帶(VIDEO),通常使用的錄影帶( VIDEO) Timecode29.97NDF的'不跳格計算'模式,用以保持完整的'24-->30'的對應關係。但是,也很不幸的是:一定時間播放的'電影',經過了這麼一轉,29.97NDF格式的Timecode顯示真的會比'真實時間'少一點;也就是這個時候的VIDEO的真實時間(等於29.97DFTimecode顯示)比FILM的真實時間還要長,而NDFTimecode顯示(display,在此'完全等於'電影底片的速度)因為沒有'跳格計算',顯示的數字就變少了,表示真實的電影速度(film-speed)比這個時候錄影帶的真實時間(等於29.97DFTimecode顯示)還要短。因此要用NTSC彩色錄影帶(VIDEO)來進行電影(FILM)的OFF-LINE剪輯,必須'另外想辦法'(請見後文'神秘的1/1000'一節):因為這個時候出現的狀況是:FILMVIDEO的虛擬'齒孔'(TIMECODE)'間格'不一樣、'播放'速率'也不一樣。 
十、故事還沒完。更糟的是,不但兩組影像(FILMVIDEO)的'虛擬齒孔'(TIMECODE)不一樣,這個時候還不知道聲音的'虛擬齒孔'應該是要跟從VIDEO還是要跟從FILM,才能在最後達成'FILM'(影片)的放映拷貝印出來以後,讓電影影像和聲音光學片保持完全的同步。 這十點'工程理由'的簡單的結論是:'2:3 PULL DOWN'至少要用十題數學難題才能'簡單說明'。'看電影'這一件事情看起來是這麼簡單自然、直覺人性 ,但它的背後卻可能要有這些數學才能'簡單說明怎麼作出來的',算得上是'難以啟齒';而'工程數學'又隻是構成電影整體的很多元素裏麵的其中之一。 
0329.97NDFnon drop-frame,暫譯'不跳格計算')TimecodeNTSC,彩色)的計數標準是:'每一分鍾完全不跳格,每十分鍾也不跳格'(圖示各個VIDEO frame的畫麵均為Field 2)。 

 神秘的1/1000 

就是因為這些'難以啟齒的2:3 PULL DOWN'數學難題,因此利用NTSC彩色VIDEO格式來進行影片(FILM)的OFF-LINE剪輯時,最重要影音同步(synchronization)原則就是:每一個環節之中都要確定什麼時候要的是(較快的)'電影速度'(FILM speed)、什麼時候要的是(較慢的)'錄影帶速度'(VIDEO speed)。在這裏,'電影速度'比'錄影帶速度'快了0.1%1/1000):這個'0.1%'嚴格來說是來自於29.97NDF29.97DF timecode計算方式相對於'真實時間'的差別(30 -29.97 = 0.03= 30* 1/1000),而不直接來自於24FPS29.97NDFTimecode計算基準(time base)的差別 (請見上文):雖然在這裏29.97NDFTelecine所顯示 (display)  Timecode,如果'假定它等於真實時間'的話,才等於是24FPS電影速度的'真實時間'。當影像或聲音的速度必需相對'加快0.1%',電影的後製術語上描述成'PULL UP'(加速1/1000);而當速度是必需相對'減慢0.1%',就描述成'PULL DOWN'(減速1/1000)。此外,要進行PULL UPPULL DOWN的方法還不隻有一種,例如在長度(duration)作改變隻是其中一種(可能也是最容易想像的一種),此外還有改變CLOCK界麵的基準、改變sample rate(取樣率)的基準等方法。而至於要運用哪一種方法進行PULL UPPULL DOWN,就必需根據不同的電影後製階段、上下遊工作單位的作業流程和作業標準來使用,以達成所期待的'自然'同步結果,可以說是有'原理'但沒有'通則'。 

 家用DV向幾百萬台幣挑戰? 

就是因為使用NTSC彩色VIDEO格式來進行影片(FILM)的OFF-LINE剪輯,所有的線性 /非線性器材剪輯係統,幾乎都不可能避免掉所謂'2:3 PULL DOWN'(或3:2 PULL DOWN)的數學難題(以上十點,加上'
神秘的1/1000'就是十一點了),所以,在利用錄影帶(telecine video tapes)進行電影OFF-LINE剪輯時,在保持影音'同步' synchronization 的硬體需求和成本一直都相當高,而且所謂'高'的意思,是表示動輒以百萬新台幣作為單位計算,例如國際'工業標準'(industry standardAVIDFilmComposerMediaComposer係統。因此,使用消費級產品的家用DV來處理電影剪輯及混音、並且保持同步(in sync),如果換算成真正的資本來計算,從這個意義上等於是用'家用DV'向'幾百 萬新台幣'挑戰:而一套家用的DV後製剪輯和基本的錄混音設備加總起來,加上必要的輸入輸出(i/o)租用器材成本,即使是不同需要的係統備置(system configurations),甚至可能都還不一定買得起一部目前廣播業界(broadcast)使用的BetacamSP剪接錄影機。 這樣看起來,'用DV,剪電影'的結果失敗的話,應該是'正常',一點都不令人意外;但是萬一結果套片成功、並且保持完美同步(in-sync)的話,也許在過程中可能有一點'不方便'(例如可能需要算圖rendering、或者是'有EDL但是沒有OMF'),但在隻談'達到印片同步'的目的上、也許還算可以達到個別消費/使用者(consumers/users)的部份需要。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家用DV的電影後製係統和高階專業的電影後製係統,雖然不是完全不能比較,但也不是可以完全同等比較,因為至少就有'需要'不同(如商用或自用)的不同前提。

相關文章

  • DV電影之七種武器

    作為業餘的DV電影愛好者,如果想自己動手拍一個DV電影或者短片的話,那麼在設備上應該做何準備呢?我作...
  • DV電影新十誡

    我不想樹立什麼陳腐的戒條,隻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關於DV電影的血淚經驗。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為了向我敬...

感謝速聯科技、八度網絡、九九數據、億恩科技、群英網絡讚助部分帶寬!

關於本站 | 聯係方式 | 版權聲明 | 下載幫助(?)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02-2020 95262.com 【數碼資源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0128507號-1

本站所有軟件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著所有。如有侵權,敬請來信告知 ,我們將及時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