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燈的強度,以 GN(Guide Number)來表示,而與光圈有關。例如:
若我們說某閃光燈的GN=32(ASA100),在全暗時,以閃光燈為主光,若距離物體4公尺,就要開光圈32/4=f/8;換句話說,就是要開光圈f=GN/d,d為物距。
為什麼會這樣呢?閃光燈是點光源,其強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相機進光量則與光圈值(fstops)的平方成反比(f/4是f/8的4倍光),因此f*d恰為常數,我們以ASA100為準,來定義閃光燈的強度。
若強度為GN=32(ASA100),則也等於GN-64(ASA400),因為底片速度提高了,也可使光圈更小,或使閃光燈的有效距離增加。
相機快門有一個閃光燈同步速度,若要用閃光燈拍攝,決不可使用比此速度還快的快門,否則會隻拍到一半。因相機的快門是簾幕式的,在比同步速度更快時,是利用兩片簾幕的距離來控製,因此若用錯快門速度,會使照片一部分不感光。如果還不懂,用手動相機拍一次就知道了。
閃光燈當主燈用
通常在晚上,室內拍攝時的情況屬於此者。如前所述,隻要依GN與d開光圈f就好了。比較要注意的是:若物體為白色,因反射會增加光強度,宜將光圈再縮小半格;若為純黑色,宜將光圈開大半格;這種調整需要一點經驗。
閃光燈用於補光
多用於白天時的逆光拍攝,若主體逆光,背景與主體反差強列,則可用閃光燈補償,降低對比。此時拍攝要領是:
對主體與背景測光:例如背景=f/8,1/125s,主體f/5.6,1/60s
決定對比值:我想使背景比主體亮1格
決定快門速度:為了抓住模特兒的表情,想用 25s快門
決定光圈值:主體換算成f/4,1/125s;這時,因背景為f/8,所以決定開光圈f/5.6使背景落於底片過度曝光區1格。
決定閃光燈強度:因光圈要用f/5.6,但主體已有f/4的強度,所以要再補f/4(以補光強度來說,f/4+f/4=f/5.6),因此若距離模特兒有3公尺,則若用ASA100的底片,閃光燈須開GN=3*4=12(ASA100)。
以上步驟是可調閃光燈強度時的情形;若閃光燈強度無法調整變化,則步驟3-5變成:
計算曝光量:若閃光燈GN=32,距離3公尺,則須開f/11。
決定快門速度:f/5.6,1/125s=f/8,1/60s=f/11,1/30s,所以快門用1/30s。
修正:若不滿意快門速度(嗯...覺得太慢了),就要改變拍攝距離;若還是要拍一樣大小的東西,就要更換鏡頭長度了。
若反過來使閃光燈為主光,使背景較暗,則可拍出擬似夜晚的效果。
夜間閃光燈攝影
若在夜間,有美麗背景時,要使主體與背景都能清楚顯現,則要用慢快門。例如,背景f/5.6,4sec,主體距離5公尺,則要用GN=5*5.6=28的閃光燈,同時用4秒的快門;這樣,在拍攝時,閃光燈會先閃一下,使主體曝光,接著,慢快門使背景曝光,就可以得到一張漂亮的夜景照片了。
為何如此?因為閃光燈閃光速度很快(約為1/1000s-1/10000s,視強度而定),隻有在快門開啟時才會曝光,因此,隻要快門比閃光燈同步訴度快的快門,都可以使用。此法也可用於黃昏時的拍攝,原理與補光相同。
母子燈的使用
有的閃光燈上有兩個燈,稱為母子燈;其中一個母燈強度較強,另一個子燈較弱。這種燈多用於室內:子燈打向主體,母燈打向天花板或牆壁,造成柔和的反射光效果。但若天花板不是白色,就不能用了。
根據經驗,白色牆壁反射率約為1/4,因此若母燈GN=32,子燈GN=10,母燈反射後的有效GN值為8,與子燈配合使用恰好。選用此種燈時,盡量選母燈較強者效果較佳。
其它
光強度是相加的,因此要小心計算發光量。 用反射光可使燈光柔和;在閃光燈前(約30cm)放一張薄的白紙,也可使光線擴散,此種做法也要計算透射率,一般描圖紙大約要將光圈多開大1.5格,A4影印紙要2.5格。
要注意快門速度,不能低於閃光同步速度。
各閃光燈都有一定發光角度,要注意能不能配合鏡頭視角,否則照片邊緣部份沒打到光而變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