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發現,在使用廣角鏡頭時,畫麵經常會
產生變形,而這種變形在中長焦鏡頭中卻很少看到,於是不少人就形成了廣角鏡頭會變形,而中長焦鏡頭不會變形的片麵看法。其實,畫麵的變形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鏡頭本身,而更大程度上取決於鏡頭的使用。下麵就鏡頭的變形和使用簡單敘述如下:
畫麵的變形與否本質上並不取決於鏡頭的焦距。事實上,形變是透視規律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在透視規律的支配下,任何事物都是近大遠小的。而近大遠小,就是一種形變。因而人眼在觀察事物的時候,看到的事物也總是近大遠小的,這就是一種很常見的形變。但是人腦具有一定的調節功能,也就是說人腦雖然接受了來自眼睛的近大遠小的圖象
信息,但人腦結合自己長期觀察的經驗,作出相對準確的判斷。比如,我們舉起自己的手指和遠處的山峰比較大小,很顯然,我們確實可以看到自己的手指比遠處的山峰還高的情況,但我們的大腦經驗告訴我們,手指是絕對不會比山峰大的。同樣地,當我們的眼睛觀察處在
不同遠處的人的時候,雖然這些人在眼睛裏所成的像的大小差別很大,但大腦的經驗告訴我們,人的大小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並沒有得到近處的人比遠處的人大很多的結論。
而鏡頭卻沒有大腦這樣的調節功能,它隻能如實地
記錄由
幾何光學決定的圖象,所以近大遠小的結果也就被如實地記錄下來了,由此看來,近大遠小的形變是幾何光學的必然結果,是無論什麼鏡頭也無法避免的。但是這種形變是有規律可循的,隻要處理得好,是可以把形變降低到可以被接受的程度的。
我們注意到,如果我們同時拍攝離鏡頭1米處和2米處的兩個人,得到的這兩個人的大小就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如果這兩個人離鏡頭的距離分別是9米和10米,雖然他們之間的距離仍然是1米,但最後得到的兩個人的像卻幾乎是一樣大的,那也就是說,被攝體離鏡頭越近,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就越明顯,反之,近大遠小的效果就越不明顯。
由此可見,這種近大遠小的變形並不是取決於鏡頭的焦距,而是取決於拍攝距離的遠近,也就是說,隻要拍攝距離足夠遠,即使使用廣角鏡頭、甚至是超廣角鏡頭,形變還是可以得到控製的。但是,在使用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的時候,在同樣的距離下,得到的影像放大率往往會比較小,所以,在下意識的情況下,就會向著拍攝主體的方向移動,就很可能造成拍攝距離過近而產生的形變。而在使用長焦鏡頭時,一方麵由於放大率較大,另一方麵由於最近調焦距離較大,所以很少會由於拍攝距離過小而造成形變。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使用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時,隻要注意拍攝距離,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形變問題。
但必須指出,對於一些沒有經過透視矯正的廣角鏡頭尤其是超廣角鏡頭,其畫麵邊緣部分的枕形或是桶形形變還是不容忽視的(這種形變是和鏡頭的焦距有關的,一般來說,焦距越小,形變越厲害,但同樣焦距的鏡頭,經過特殊矯正的比沒有經過特殊矯正的形變要輕微得多)。因此,雖然有時拍攝距離較遠,但當主體位離畫麵中心位置較遠時,也會早成某種程度上的形變。所以應盡可能讓主體處在接近畫麵中心的位置。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結論,首先並不是廣角鏡頭就一定發生形變,形變的主要原因是距離過近,所以隻要距離合適,形變是可以得到控製的;其次,廣角和超廣角鏡頭的邊緣部分都存在某種程度的形變,所以盡量避免讓主體(尤其是人)遠離畫麵中心位置(除非克意追求形變)。其三,可以利用廣角和超廣角鏡頭中心不變形、邊緣變形的特點,來拍攝主題不變形,而其他景物變形的照片,以達到對比反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