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構圖的概念
1、什麼叫“構圖” 構圖一詞是
英語COMPOSIT
ION的譯音,為造型
藝術的術語。它的含義是:把各部分組成、結合、配置並加以
整理出一個藝術性較高的畫麵。在《辭海》中,談到“構圖”為藝術家為了表現
作品的
主題思想和美感
效果,在一定的
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係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稱為“章法”或“布局”。這個術語中包含著一個基本而概括的意義,那就是把構成整體的那些部分統一起來,在有限的空間或平麵上對作者所表現的形象進行組織,形成畫麵的特定結構,借以實現攝影者的表現意圖。總之,構圖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畫麵當中以獲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結合起來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總和。 構圖還需講究藝術技巧和表現手段,在我國傳統藝術裏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關係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構圖屬於立形的重要一環,但必須建立在立意的基礎上。一幅作品的構圖,凝聚著作者的匠心與安排的技巧,體現著作者表現主題的意圖與具體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藝術水平的具體反映。概括地說,所謂構圖,也就是藝術家利用視覺要素在畫麵上按著空間把它們組織起來的構成,是在形式美方麵訴諸於視覺的點、線、形態、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構圖是表現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則作品中全部攝影視覺藝術語言的組織方式,它使內容所構成的一定內部結構得到恰當的表現,隻有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得到和諧統一,才能產生完美的構圖。
2、構圖的目的 每一個題材,不論它平淡還是宏偉,重大還是普通,都包含著視覺美點。當我們觀察生活中的具體物象—人、樹、房或花的時候,應該撇開它們的一般特征,而把它們看作是形態、線條、質地、明暗、顏色、用光和立體物的結合體。通過攝影者運用各種造型手段,在畫麵上生動、鮮明地表現出被攝物的形狀、色彩、質感、立體感、動感和空間關係,使之符合人們的視覺規律,為觀賞者所真切感受時,才能取得滿意的視覺效果—視覺美點。也就是說,構圖要具有審美性。正象羅丹所說的“美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作為攝影者,不過是善於用眼睛渤視大自然並把這種視覺感受移於是畫麵上而已。但構圖不能成為目的本身,因為構圖的基本任務,是最大的可能闡明藝術家的構思。 構圖的目的是:把構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強調、突出,從而舍棄那些一般的、表麵的、繁瑣的、次要的東西,並恰當地安排陪體,選擇環境,使作品比現實生活更高、更強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強藝術效果。總的來說,就是把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傳遞給別人的藝術,這話可真切地表達了構圖的目的。
3、構圖的性質 構圖和設計可以通用,因為它們的含義是一樣的。設計的精確概念和它的原始含義是構思,即藝術家為了明確而動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適當安排各種視覺要素的那種構思。 構圖不僅指具體操作,而且還意味著把整個形態作為與複雜的攝影規則相聯係而描繪的對象,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個現實的境界,成為不同於自然的一個獨立存在的世界。任何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都是一個複雜的思想藝術的統一體。作品的複雜性是由生活的複雜性決定的。然而在畫麵處理上貼切自然,五彩繽紛,渾然天成,絕少斧鑿痕跡,這是什麼緣故呢?原在就在於攝影者在創作時,就象“工師之建宅”,經過一番選擇提煉,籌劃安排,組織結構上下了功夫,在“經營位置、置陣布勢”中體現了攝影者對生活的理解和匠心獨運。因此,我們在創作中一定要進行一係列的組織安排,巧思結構,精心布局,突出主要的方麵,強調出本質的東西,並把作品的主題思想體現到鮮明的形象組織中去。 構圖學就是要研究一切構圖的結構形式和規律,研究構圖結構的原理和原則,研究構圖和各種思維形式的對應關係。構圖學必須建築在全部思維科學的基礎上。有人認為“畫無定法”,因為客觀事物千變萬化,情感思想內容更是紛紜複雜,所以誰也講不出構圖結構的規律。在中國畫論時的“經營位置、布置、布局、結構、光色”等都是有關構圖規律精辟論述。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把構圖結構稱為“章法”或“布局”,“展紙作畫章法第一”。位置經營如同圍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亂迷。素紙也可處下落墨,切記不可胡亂抒筆。棋有棋路,畫有畫理,一筆走失如棋敗局。古人將章法(構圖)比作下棋,攝影變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與布局,置陣布勢。 因此構圖稱為畫麵總要,所謂總要就是綱要、概要的意思,畫麵構圖象寫文章一樣,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應,虛實對比,藏露隱現,簡繁適中,疏密無間等的構圖規律,服從於主題表現的要求,同時又要取得整體形式感的完美和諧的統一,這就是構圖最終的目的。
二、創作與構圖
攝影創作是一種最少固定最多例外,最少常規最多變化的精神勞動。當一個攝影者的頭腦被一個真實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占有,又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裏並用視覺形象表現出來時,他就會創造一個好的構圖。攝影創作離不開構圖,就象上麵所談的和寫文章離不開布局和章法一樣,它是作品能否獲得成功和重要因素之一,創作與構圖的關係就是那樣密切。 1、主題的形成 創作原意是藝術家形象的活動,藝術之所以不同於生活的複製主要飲食著創造和想象,包含著攝影者觀的激情和創造力,包含著形象思維力和概括力。無疑每個攝影者在他生活的任何瞬間,都可能被某種思想感情所占據或激動,於是就開始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熱心地尋覓這種思想感情的表現。攝影者在生活的瞬間中創造出攝影藝術作品來,這是一種奇特而高漲的激情形式。因此有些人把這種激情稱作為“靈感”。靈感是因思想高度集中突然爆發出來的創作能力,心理學家認為是在創造活動中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激發靈感的機緣很多,各種啟發因素的作用實際上是促使攝影者在想象中流動的,瞬間的未定形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並找到感性顯現的美的形式。正象羅丹所說的,“美到處都有,隻有真誠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發現它”。藝術家的高於常人的敏感來源於不斷地努力觀察生活和藝術修養。 攝影創作的主題挖掘是來自於生活的。主題的形成引起攝影者更強烈的創作欲望和創作衝動。主題是靈魂,是屬於思想性的東西。“意在攝先”是說在攝之前必須立意,意也就是主題,主題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主題一是攝影家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二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
2、主題與構圖的關係 主題確立後,藝術構思是形象思想最活躍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裏雖有形象,但還有若幹細節或人物形象可能尚有疏漏,要完成創作意圖,必須具體地把在構思中的形象和畫麵描繪出來。如何表現是個技巧問題,但技巧正是整個構思的組成部份,而構思的成熟又取決於認識的深度。為了獲得表現力,藝術家在畫麵上說尋找“造型動機”物體結合和各種變化,以便找出其中最優秀的一種,這就是構圖。 作品的構思正是從構圖上體現出來的,沒有構思也就沒有構圖,構圖的過程正是構思發展和深主題的過程。作品總是體現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思索、判斷和結論,透過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素養、思想、性格、情趣、要求和願望,在作品的後麵是作者的個性,在真正的創作活動裏,形象是具有強烈個性的。 構圖有它自身的規律和方法,攝影者根據他們內在的敏感來進行構圖,造型藝術是視覺的藝術,靠眼睛就能分辨出構圖的好壞。構圖在其品質上的特征,首先應當使觀賞者不用去看作品標題,也無需介紹和注解,憑視覺直覺立刻可感受到作者的意圖。作品的主題思想,正是通過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的典型形象體現出來的,隻有這樣的作品,才能使觀眾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真切感。 所以我們在攝影創作進行構圖過程之前,先要尋找創作動機(立意的動機、造型的動機),而構圖則是創作藝術作品的一個過程,構圖是藝術作品一切因素的綜合。這種綜合,是能夠更全麵地、更有力地表現作者思想意圖,也就是把作者的思想體現到可以感觸到的藝術作品形式的過程,所以,構圖正是按照藝術作品的內容把形式的一切因素連接在一起的。
三、陪體在畫麵的地位和作用
陪體是指畫麵上與主體構成一定的情節,幫助表達主體的特征和內涵的對象。組織到畫麵上來的對象有的是處於陪體地位,它們與主體組成情節,對深化主體內涵,幫助說明主體的特征起著重要作用。畫麵上由於有陪體,視覺語言會準確生動得多。它的作用有如下幾個特點: 1、陪體深化主體的內涵。從作品《技革迷》來說明,畫麵的主體是兩個工人,陪體是機器齒輪和桌上的飯,機器與工人和飯一起構成了生產技革的情節。機器和桌上的飯,是工人的形象語言,它反映了工人在四化建設中,廢寢忘食地搞技革的真實寫照,這裏陪體所幫助表達的視覺語言是文字難以表達的。 2、畫麵處理好陪體,實質上就是要處理好情節。陪體的選擇要能用來刻畫人物的性格,說明事件的特征,也就是要有典型性。 3、畫麵陪體的安排必須以不削弱主體為原則,不能喧賓奪主,陪體在畫麵所占麵積多少,色調的安排,線條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動作,都要與主體配合緊密,息息相關,不能遊離於主體之外。 4、陪體的處理也有直接和間接處理,有時陪體不直接見諸於畫的情況,我們說陪體雖是與主體構成情節的對象,但有一些畫麵與主體構成情節的對象不在畫麵之中,而在畫麵之外。畫麵上主體的動作神情是與畫麵以外的某一對象有聯係,這對象雖然沒有表現在畫麵之上,卻一定會出現在觀賞者的想象之中,這種表現我們叫作陪體的間接表現。 陪體的間接處理,重要的在於必須巧妙地安排好引導想象的媒介。 陪體的間接處理是結構畫麵的一種藝術手法,它可以擴大畫麵的生活容量,創造畫外之畫,讓觀賞者的想象來參加畫意的創造,引起欣賞的興趣和回味的餘地。所以結構畫麵要做到像外見意,畫外有畫,畫幅有限,畫意有限。如《深山藏古寺》,隻畫了小和尚下山溪邊挑水;繪畫中的這些藝術構思很值得攝影者在立意和選取素材,經營畫麵時進行借鑒,同時要考慮抒情性、哲理性及含蓄的審美要求,要學會利用間接處理陪體的手法,加強攝影畫麵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四、環境對烘托主體的作用
在許多的攝影藝術作品裏,我們常常可以從畫麵上看到有些對象是作為環境的組成部分對主體、情節起著烘托的作用,以加強主題思想的表現力。作為環境組成部分的對象是處於主體前麵的,我們稱它為前景;處於主體後麵的,我們稱它為背景。
1、前景處在主體前麵,靠近相機位置,它們的特點是呈像大,色調深,大都處於畫麵的四周邊緣,前景通常運用的物體是樹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陪體也可以同時是前景。 A、利用一些富有季節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樹木做前景,渲染季節氣氛和地方色彩,使畫麵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用春天的挑花、迎春花作前景既交待季節性,又使畫麵充滿春意;用菊花、紅葉做前景,秋色洋溢畫麵;用冰桂、雪枝作前景,北國冬日的景象如在眼前,親臨其境。 B、前景用來加強畫麵的空間感和透視感。 結構畫麵對鏡頭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呈像大,色調深的特點,與遠處的景物形成明顯的形體大小對比和色調深淺的對比,以調動人們的視覺去感受畫麵的空間距離,視覺的效果畫麵就好象有了縱深軸線,使人感覺不再是平麵的了。一些有經驗的攝影者在拍攝展示空間場麵的內容時,總力求找到適當的前景來強調出近大遠小的透視感,而且常常利用前景與遠景中有同類景物,如同是人、樹、山等。由於遠近不同,在畫麵上所占麵積相差越大,則調動人們的視覺規律來想象空間的能力就越強,縱深軸線的感受就越鮮明。 C、突出畫麵內容的概括力 在表現一些內容豐富、複雜的事物的時候,有意將所要表現的事物中最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是加強突出畫麵內容的一個重要手段 D、運用前景與背景景物作內容上的對比,來完成攝影藝術常用的對比手法,形成令人深思的主題。 E、前景給予人們一種主觀的地位感。加強畫麵的地位感,如用門、窗、建築物等鮮明特征的景物做前景,讓其在畫麵上占有較大的位置,給觀眾以心理上的影響,無形中就會縮短觀眾與畫麵之間的距離,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這對增加畫麵的藝術感染力是很有利的。 F、前景的運用可增加畫觀的裝飾美。 一些有規則,排列的物體,以及一些具有圖案形狀的物體,用來作前景,使畫麵象裝飾了一個精美的畫框或花邊一樣增加了美感,顯得畫麵生動活潑,跳躍(如《寶鋼圓舞曲》)、《新的高度》),將人物鑲嵌在中間,十分優美、優雅、自如。 G、前景有均衡畫麵的作用 有時我們在畫麵上發現空缺不均衡的時候,比如天空無雲顯得單調時,用下垂的枝葉置於上方,彌補畫麵不足之處;有時畫麵下方壓不住,上重下輕的時候,可用山石、欄杆做前景,色調深使畫麵壓住陣腳,達到穩定、均衡的作用。 H、前景運用虛焦點的表現手法,給人們一種朦朧美的感覺。 近年來,在很多的攝影藝術作品中,很多人在前景的運用上,常常運用虛焦點,雜亂的景物來作前景,虛而且亂,觀眾不但能夠接受,而且還覺得有意思,這是由於人們對攝影藝術的審美趣味也在變化和發展,越來越趨向自然、真實、要求有現場的氣氛。前景的虛和亂可以強調出這種現場氣氛而且前景的虛也有助於突出主題的實,以虛襯實。前景的亂也是要打引號的。事實上是亂中有治,形似亂,卻是以不妨礙主體突出為原則的,如果亂得邊主體都淹沒了,恐怕觀眾也難以接受,你自己也不滿意,所以它的原則是:“虛中求實,亂中求治”。 以上說的是前景的八個作用。事實上,前景的運用往往是同時起其中的幾種作用的,最好一箭射幾雕。總的來說,運用前景的意義是豐富畫麵的詞彙,增加畫麵的文采。但是切記,前景不可濫用,可有可無時,寧可不用,以求畫麵的簡潔;另外,前景的形狀、線條結構要盡可能優美,與主體緊密聯係和呼應,結合成一個整體,幫助表達主題思想。
2、畫麵上的空白有助於創造畫麵的意境 一幅畫麵如果被實體對象塞得滿滿的,沒有一點空白,就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畫麵上空白留得恰當,才會使人的視覺有回旋的餘地,思路也有發生變化的可能。人們常說:“畫留三分空,生氣隨之發。”空白留取得當,會使畫麵生動活潑,空靈俊秀。空白處總是實處的延伸,常常洋溢著作者的感情,觀眾的思緒,作品的境界也能得到升華。 所謂空處不空,正是空白處與實處的互相映襯,才形成不同的聯想和情調。比如齊白石畫蝦,幾隻透明活潑的小蝦周圍大片空白,沒有畫水,但人們覺得周圍空白處都是水。攝影畫麵空白處與實處的經營,也應能激起觀眾豐富的聯想,利用空白來創造意境,在其它藝術中都有創造性的作用。3、空白還是畫麵上組織各個對象之間呼應關係的條件,不同的空間安排,能體現不同的呼應關係。所謂呼應,總是由兩個對象之間有一定距離構成的,如兩上對象緊挨在一起,也就無所謂呼應。一切物體因開頭不同,使用情況不同,線條伸展方向不同,光線照射不同等等情況,都會顯出一定的方向性,有向背關係,要仔細觀察物體的方向性,合理地安排空白距離,以組織其相互的呼應關係。 4、空白的留取與對象的運動有關 一般的規律是:正在運動的物體,如行進的人,奔馳的汽車等對象,前麵要留有一些空白處,這樣才能使運動中的物體有伸展的餘地,觀眾心上也覺通暢,加深對物體運動的感受。總之,我們要善於靈活地,具有獨創地運用空白。 5、畫麵上的空白與實物所占的麵積大小,還要合乎一定的比例關係。 要防止麵積相等、對稱,一般來說,畫麵上的空白處的總麵積大於實體對象所占的麵積,畫麵才顯得空靈、清秀。如果實體對象所占的總麵積大於空白處,畫麵重在寫實,但如果兩者在畫麵上的總麵積相等,給人的感覺就顯得呆板平庸,這是一個形式感覺的問題。 我國古代繪畫論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也就是說在疏密的布局上走點極端,以強化觀眾的某種感受,創造自己的風格。空白的留舍及空白處與實處的比例變化,的確是一項創造性的畫麵布局的重要手段。 六、畫麵要達到整體的均衡 在把畫麵的各個部分組成一個完整的過程中,最後一步是要審查一下畫麵是否均衡,因為均衡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一種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覺。畫麵均衡與否,不僅對整體結構有影響,還與觀眾的欣賞心理緊密地聯係著。 現實生活中,一切穩定的物體都有均衡的形式:桌子四條腿是穩固的,如果三條腿則一定將它形成均衡的鼎足足勢才會穩固;蓋房子如果下麵小上麵大,就給人一種不穩固的感覺;挑擔子一頭重一頭輕,使人走路不便;勞動中人們的姿態顯然是求得身體均衡以合乎這一勞動特點的姿態……。許許多多的生活現象培養了人們要求均衡的心理,並且在人們的審美過程中起作用。 一幅畫麵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均衡,安定的,使人感到穩定,和諧,完整。利用人們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可以從幾個方麵來強調畫麵的表現力: 1、強調一種莊重、肅穆的氣氛時,要求畫麵的均衡平穩,甚至有意地采取對稱式的均衡,從四平八穩的對稱均衡中顯示出一種古樸的莊重的關係。 2、在一些強調幽雅、恬靜、柔媚的抒情性風光畫麵及生動活潑的人物、情節畫麵中,要求的是變化中的均衡畫麵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虛有實,但整體要求是均衡的。 3、均衡還可以從另一方麵來加以運用。即有意地違反均衡的法則,使畫麵人不均衡中造成某種動蕩感,象受到外界衝擊一樣。利用不均衡的變格形式來深刻地表達主題。 以上我們詳細談了關於畫麵構圖與布局的五個關鍵的問題,可概括為: 1)主題在畫麵的位置和地位; 2)陪體在畫麵的地位和作用; 3)環境對烘托主體的作用; 4)畫麵空白的留取; 5)畫麵要達到整體的均衡; 這對今後我們在攝影創作中很好地去運用和實踐,找出畫麵布局的規律、重點手法,提高我們創用上的成功率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