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你進入廣角世界對於一個平時隻
習慣用標準鏡頭來拍攝
生活照片的業餘
攝影愛好者來說,50mm以下的廣角世界很可能使他們感到陌生,然而,攝影家們卻在這個奇妙的世界裏獲取了豐富的靈感。據一個難於
考證的
故事說,廣角鏡頭最初出現在朝鮮
戰場上。五十年代初期,一些美國,戰地攝影記者向德國攝影器材製造商提出要求為他們研製生產一種焦距極短的鏡頭,以便使他們能在戰壕中拍照。然而,德國專家們是完美主義者,他們認為這些鏡頭的質量問題,如光暈、球麵像差、色差等無法解決。而比較講究實際的日本人卻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盡管一開始的廣角鏡頭還不能避免以上的缺陷,隻能靠在放大照片時把人眼不能接受的變形部分剪裁掉。最早用於小型相機的廣角鏡頭,要附加一個光學取景器。在使用反光相機時,必須把反光鏡向上抬起並鎖住。因為這種鏡頭的後鏡片突出很多,會妨礙反光鏡的活動。以後發明的反遠攝結構解決了這個矛盾。日本尼康廠在1962年創造了廣角鏡頭覆益麵積的最高紀錄,研製了第一個8mm、F8的鏡頭。隨著科學研究和攝影技術的需要,廣角鏡頭的發展很快,如今的廣角世界已呈現琳琅滿目的係列。 通常,標準鏡頭的覆蓋角度為47。左右,它能提供一個我們習慣的傳統繪畫的透視關係。然而,任何一個三維物體被記錄在兩維平麵上時,必然會產生變形。當 鏡頭的覆蓋角度擴大時,透視的延長線越來越厲害地向地平線會聚,由於近景變大,使縱深感得到加強。 角的變形、透視誇張和景深增加這些效果,都吸引著攝影家們用廣角鏡頭去創作。然而,這種效果在藝術領域中一開始也不是很順利地被接受的。五十年代當法國攝影家J.L•西耶夫決定隻用21mm廣角鏡頭拍攝時裝照片時,遇到的卻是時裝雜誌編輯的冷眼。 但是,廣角鏡頭卻被稱為“美國派”的攝影家的專用工具。很多著名的攝影家都用廣角鏡頭工作。他們利用廣角鏡頭的特點,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很多作品的效果並非人的眼力所能看到。美國著名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就對廣角鏡頭格外偏愛。亞當斯對他所謂的攝影的“遠——近處理法”推祟備至。他堅持認為攝影必須要有“靈魂”,即在內容上要有感官和情感的動人之處。而他認為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有廣角鏡頭。在用4×5大型相機攝影時,他似乎更偏愛121mm的安格倫鏡頭(在這種大型相機中,此鏡頭屬廣角)。這種鏡頭便於相機前半部大幅度的移動,以便使遠近的物體都對焦清晰。為了取得創造性的效果,他還喜歡一般廣角鏡頭在畫麵邊緣所造成的廣角變形。 關於廣角鏡頭的分類,由於各鏡頭製造廠商在厘定他們的廣角焦距上各有不同,因而標準也稍有差異,並產生了各自的係列。例如,聯邦德國的蔡司鏡頭,是以3個分別為28mm、25mm和35mm作為康泰時相機的廣角係列;而日本的奧林巴斯在選擇其廣角係列時,則分得比較細,有18mm、21mm、24mm、28mm和35n:m等。 一般認為,35mm焦距的鏡頭是廣角世界的開端,有人認為把它作為基本鏡頭最為理想,因為它不會產生變形。國外也有人稱35mm鏡頭為“一種誠實的鏡頭”。它在新聞攝影中被廣泛地采用,大有取代標準鏡頭之勢。然而,35mm鏡頭的覆蓋角度為63。,在“廣角感”上被認為稍嫌不足。 比較流行和容易獲得“廣角感”的要算是28mm了,其覆蓋角度為75。,是攝影 家的寵兒,其用途極為廣泛。無論在風景或人物攝影方麵,都能使你得心應手。唯一缺憾的是,當你使用閃光燈拍攝時,需要加上特別的擴散片,才不致會使照片出現暗角,這樣不但會增加麻煩,而且相應減弱了閃光燈的光量。 一個24mm的廣角鏡頭,將會為你帶來無窮樂趣。它的覆蓋角度達84。,差不多為標準鏡頭的一倍,其廣闊的拍攝範圍是可以想象得到的。除了體積輕巧之外,在濾光鏡方麵大多數能和現有的其他鏡頭共用。一般廣角鏡頭,特別是24mm以上,其邊緣解像力往往比中央略差,但在光圈收至F8時,基本能得到改善。 如需追求“特別”的視覺效果和極大景深,則可用20mm超廣角鏡頭。這種名副其實的廣角鏡頭,其覆蓋角度達94。,在六十年代盛極一時,稱王稱霸。直至著名的相機製造廠如潘太克斯、美能達等推出18mm之後,才將這個界限打破。隨之而來的還有適馬的18mm及啟依的17mm等。 17mm超廣角所提供的“散射”視覺效果是極為誇張的,輕微的向上或向下時,都會引起奇特的變形效果。所有邊緣景物會像千軍萬馬般向中心進發,氣勢逼人。其美妙和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和空間感,無疑是其他廣角鏡頭所不能比擬的。當然,在取景方麵就得有高度的技巧。 此外,還有一些具有特別用途的廣角鏡。“可移軸鏡頭”(PerspectiveContr01,簡稱PC鏡頭)是其中最為實用的一種。其特別之處是鏡頭軸心可作上下及左右移動(rise,cross),以矯正廣角鏡頭的變形現象,但依然可以保持其拍攝角度。一些名牌廠家也有將此類鏡頭列入他們的鏡頭係列之內的,焦距方麵由24mm至35mm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