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色溫
●什麼是色溫
人們在進行彩色
攝影時,要求光源提供一個相對穩定及準確的色溫,以求得物質世界真實的
還原。
色溫對光源而言。“當實際光源的光譜成分與完全輻射體(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它上麵的輻射的黑體)在某一
溫度時的光譜成分一致時,就用完全輻射體的”絕對溫度“表示實際淘汰的光譜成分。”
所謂“完全輻射體”是
科學家理想中的物體,這種特殊的熾熱物體的輻射率幾乎達到100%。這種完全輻射體在連續加熱的情況下, 隨著加熱溫度的升高,加熱體的輻射出來的光譜成分會發生一係列的光色變化,隨著溫度的變化輻射光的光譜成分也發生變化。
色溫用絕對溫標標示,單位為K(開爾文)。
色溫與光譜成分之間既有區別又有一定的聯係。色溫是
計算完全輻射體的“溫度”。
●自然光、人工光的色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一些有意思的事,例如到商店去買布料,有時對布料的顏色看不準,要拿到靠近窗戶處去觀察,這是因為光線暗或光源色溫不對而影響了人的視覺對色的判斷。無論在高色溫或低色溫的情況下,都會使布料的“本色”發生變化。還有,在晚上我們發居民樓裏有的窗戶透出黃橙色的光,有的窗戶透出淺藍色的光。這是有的家用了普通白熾燈照明,有的家用的是“日光燈”照明,由於這兩種光源的色溫不同,所以它們的光譜成分也不同,於是產生了色光的差異。再有,在早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時刻,天空和大地都會被染上一層金黃色,美麗無比。這是由於此時太陽光的色溫比較低,光譜中含的長波光比較多的緣故……
由此可見,光源的色溫影響著人的日常生活,同樣也極明顯地影響著彩色攝影。為了獲得物質世界色彩的真實還原,現代彩色感光材料分成高色溫的日光型和低色溫的燈光型兩大類。它們對色溫的要求分別是5400K和3200K。
自然光的色溫
自然光是指大自然中固有的淘汰。日光和天空光是自然光最主要的淘汰。由於宇宙運動的規律發生著地球自轉運動,這樣使自然光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它要受到時間、季節、氣候、地理等條件的影響。這些變化都會影響著自然光的色溫,見下表
各種不同變化狀態下自然光色溫
光源 色溫(K)
日光 5500K
陽光(中午及中午前後) 5400K
日出、日落時刻2000——3000K
日出後日落前1小時 3000——4500K
薄雲遮日 7000——9000K
陰天 6800——7500K
晴朗的北方天空 10000K以上
以上表中,我們基本上看出一天之中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帶來的太陽光變化形成的色溫變化,同時也看出氣候變化對光源色溫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日光和陽光之間的區別。日光是指在晴天下陽光和天空反射光之和。陽光是指太陽的直射光。天空光是大氣層散射陽光並透射大氣層的光,所以天空光是一種散射形態的光。
人工光的色溫
人工光是指各類由人工製造的照明燈具發射的光。按性能可分聚光燈、散光燈,按色溫可分成高色溫和低色溫,按用途可分成日常照明和影視照明專用等等。由於用途、功能的不同,各類人工光的色溫也千變萬化。見下表
常見人工光色溫
光源 色溫
火柴光1700K
蠟燭光1850K
家用白熾燈(100W——250W)2600——1900K
家用白熾燈(500W)2900K
鹵鎢燈3200K左右
鏑燈5500K
目前我國用於電影、電視和照相用的人工光源相當一部分是鹵鎢燈係列。這類型光源在使用過程中色溫比較穩定,當然還有體積些耐用等等優點。彩色感光膠片由感紅、感綠、感藍三層乳劑組成(當然是根據日光型和燈光型膠片對色溫要求設計)。由於各種光源色溫的不同而使光的光譜成分也不同,即光源的光譜中含有的紅、綠、藍三種光波成分也不一樣。正由於這樣的原因,使彩色感光膠片對光源的紅、綠、藍光的感光比例不一樣而造成正像色彩效果的不同。見下表
光源色溫紅光 綠光 藍光
日光5500K 33% 34% 33%
鹵鎢燈 3200K 47% 34% 19%
白熾燈 2800K50% 34% 16%
從上表中我們看到以下情況:
第一,光源不同,光源中紅光和藍光含量比例發生變化。隨著色溫的下降,長波光的成分增加,短波光的成分下降,因此,畫麵就會偏暖色。
第二,光源色溫的變化,但綠光的含量比例基本不變。光的三原色含量相近,就含有白光的性質。
●影響色溫的因素
無論是自然光還是人工光,它們的色溫並不是絕對不變化的,相反,它們受到自然規律和人工的因素或技術因素影響,使光源的色溫有時發生變化。
1.大自然天體運動規律影響自然光的色溫。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使自然光在一天的時間內色溫不斷地在變化中。早、午、晚、日出和日落時它們的色溫是不同的。一般地說來是這樣的一種有節奏的變化:日出時色溫<早晨<中午,中午時色溫>傍晚>日落時分。
2.大自然的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包括為晴、陰、曇、晦等。一般來說陰天的色溫比晴天要高些,多雲的藍天時色溫也比日光高,但是到夜裏時,由於自然光已很弱,有時甚至暗到伸手不見五指,此時也就沒有色溫了。
3.在人工光的照明情況下,由於電壓的變化,使光源的色溫變化,電壓偏高,光源的色溫也偏高,電壓偏低,光源的色溫也偏低。
4.在人工光源前加上透明的色紙後使光源原有的光譜成分改變了,使透射的光色溫發生變化,如果加上暖色的透明燈光紙,則光源的色溫偏低,光源偏暖色;如果加上冷色的透明燈光紙,則光源色溫就偏高,光源偏淺藍色。
②外景自然光的處理
什麼是光線處理?或者說什麼是光的造型處理?光的處理主要包括些什麼內容?
所謂光線處理,就是攝影師根據作品主題思想(或內容)的要求,運用光線的表現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使之達到作品內容所要求的藝術效果,即要完成造型的任務和表現戲劇氣氛等表象和表意的任務。
攝影師對外景自然光的處理飲食著以下的內容,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掌握光的照度和色溫變化
在上一節中我們分析了太陽光運動的基本規律,從中我們看到了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以及大氣層中雲、霧等等的天氣變化,使太陽光通過大氣層投射到地球表麵時,發生了許多的景象,在一般的情況下,太陽光的照度約為10萬勒克斯,色溫為5400K。
太陽光在經過大氣層時,其中一部分光線被吸收,一部分光線被散射,一部分光線投射到地球表麵。所以,投射到地球表麵的陽光,受到大氣層的成分的影響,即太陽光的照度、色溫受到大氣層的密度、厚度和混濁度的影響。
所謂大氣層密度,指大氣層中氮、氧等氣體層,密度隨著空間高度增加而減弱。在攝影藝術的觀念中,我們把“雲”、“霧”的現象納入大氣層“密度”範圍。
所謂大氣層厚度,是指太陽光透過大氣層的厚度。
所謂大氣層的混濁度,是指大氣層中所包含的水分子塵埃及微小介質的狀況。
大氣層的渾濁度對太陽光的照度及色溫的影響
人的眼睛對大氣渾濁度的感覺和光的投射方向有關係。太陽光投射方向不一樣,大氣渾濁度的表現也會有差異,這就會影響景物的造型效果,在逆光、側逆光下,大氣的渾濁度的表現要比順光下明顯強些,這是由於在側逆光、逆光的條件下,空氣中的微小介質、塵埃都將有受光麵、背光麵、陰影等明暗關係,顆粒性反映得較強。視覺效果感到渾濁度強些。
傍晚時分,大氣層的渾濁度要強些,這是由於人類的社會活動如工廠排出的廢氣、車輛行駛的塵埃飛揚等等使空氣中的微小介質增加,從而增加了大氣層的渾濁度。
早晨時刻,由於地麵上的水分子還沒有來得及被太陽光所蒸發,往往有霧狀的效果,這時空氣中的渾濁度也大,隨著水分子的蒸發,渾濁度也減少。
結論:
大氣渾濁度大,太陽光的照度就小,光的色溫有所偏高如渾濁度過大,較大地影響太陽光的投射性質,則光的色溫會偏高些,但在黃昏、晨光下,由於此時光中含有長波光成分很多,色溫又偏低,故此時刻大氣的混濁度對光的色溫影響就很些
大氣渾濁度小,太陽光的照度就大,色溫正常。
掌握這些特征後,在光線處理時可根據造型的需要,進行有效的選擇,或利用其長處或避免其不利的因素。
大氣層的厚度對太陽光的照度及色溫的影響
我們把太陽光投射到地球表麵的情況分有三個方麵:平射時期、斜射時期和頂射時間。
(1)太陽光在平射時期:在這一時期太陽光通過的大氣層比較厚, 陽光被散射和遮擋的也比較多,所以照度就小些。另外,這一時期,陽光中的短光波被吸收、散射的也比較多,而長波光被吸收或散射的少,所以此時投射到地球表麵的陽光含有長波光的多,而色溫偏低。
(2) 太陽光在斜射及頂射時期:太陽光透射空氣層的距離要比斜射時期要小得多,所以照度就高。另外,此時太陽光中各種波長的光比較均衡,所以它呈白光性質,色溫正常,為5400K。
結論:
大氣層厚度大,太陽光的照度小,色溫偏低。
大氣層厚度小,太陽光的照度就大,色溫趨向正常。
所以:照度日出<正午
日落<正午
色溫日出<正午
日落<正午
大氣層的密度對太陽光的照度和色溫的影響
大氣層中雲、霧層越厚,密度就大,太陽光的照度就偏低,而色溫偏高。大氣層中雲、霧層越薄,照度偏大,色溫趨向正常。大氣層中晴空萬裏,照度最高,色溫正常。
●掌握太陽光的投射角度
太陽光的投射角度在一天之內是由低(日出)到最高(正午)又到低(日落)不斷地變化著。隨著陽光投射角度的變化,一方麵決定了光的性質,更為重要的是改變著被照明的景物的亮度範圍、明暗反差和氣氛,而這些變化和攝影創作有著密切的關係:
改變著天空與地麵亮度的關係
如果將地麵作水平線,隨著太陽光的投射角度由平射、斜射和頂射再到斜射又到平射的變化,就不斷地改變著天空與地麵景物的亮度關係。
平射時期(日出、日落):由於太陽光的投射方向與地平線幾乎平行,所以地平麵受光量較少,顯得較暗,而天空則顯得亮,所以天空和地麵的亮度間距很大,在逆光、側逆光的情況下,亮度間距更大。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亮度關係,它有著豐富的造型特色。攝影師麵對這種情況,要選擇國麵造型特色,集中強調最主要的東西,而簡化不須強調的東西,從而構成這一時間的獨有造型效果。由於亮度間距大,給曝光控製也會帶來一定的困難。曝光控製除了使畫麵獲得正常的曝光量之外,還要根據畫麵氣氛及創作意圖的要求,靈活控製曝光,以獲理想的畫麵效果。
斜射時期:太陽光幾乎處在垂直照明的情況之下,地麵亮度和天空亮度之間的亮度間距就比較些
改變著景物的明暗反差
平射時期太陽光比較弱,照度偏小,所以景物的明暗反差就顯得柔軟。
斜射時期太陽光的照度大,景物被陽光照明後,就會形成明確的明暗反差關係。
頂射時期太陽光照度更大些,景物在陽光下顯示的明暗反差就更強烈,即反差大。
改變景物水平和垂直麵的亮度
平射時期,景物垂直麵的亮度比水平麵的亮度要高。隨著太陽光投射角度的變化,到斜射時期,景物垂直麵和水平麵的亮度就比較接近。而到頂射時期,景物的水平麵的亮度往往會高於垂直麵的亮度,如在頂射時期,人物頭部的頭發、額頭的亮度就大,而大致垂直麵的麵部亮度就些頂光造成的照明效果使人物麵部光線顯得不正常。
改變著景物的色調和影調
我們在前麵已經討論過,不同的太陽光的投射方向,有著不同的造型效果,自然也有著不同的色調和影調。
平射時期,太陽光的色溫偏低,被照明的景物都會在偏暖色的陽光下顯得淺淺的橙黃色。另外,陽光的照度也顯得比較低,景物的反差小,影調、色調顯得柔和。
斜射時期:這時太陽光是白光,它的色溫也正常。所以在白光照明下的景物,能正好地表現景物表麵的固有色。另外,斜射時期景物的明暗反差適中。所以在這一時期能較好地表現景物的色調和影調。
頂射時期:這時期太陽光的照度最大,景物反差強、影調顯得硬。陽光的光譜成分基本上是白光,但色溫略偏高。這一時期景物的影調和色調的重要特點是明暗反差大、調子硬。
曙暮期:景物在天空的散射光照明之下,在太陽升或降的方向上,天空呈現暖色,但其它地方的天空呈各種不同的藍紫色。景物的色調偏暗,景物表麵色的特征受到較大的影響,尤其在背光中,影響更大。景物亮度與天空亮度的間距比較大,而景物自身的明暗亮度間距卻比較些這是一個明暗亮度關係比較複雜的光線照射時間,而且維持這一形態的光線效果時間又比較暫短。隨著時間的推延,暮期天越來越暗,景物的一部分外形特征逐漸消失。曙期天越來越亮,景物的外形特征逐漸顯示。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由於太陽光的投射角度變化,在自然光中形成多種多樣的光線效果,隨之也給攝影光線處理帶來豐富多彩的造型效果。
太陽直射光直接照明景物,形成明暗的造型效果。太陽光構成主光,起到了塑型的作用。因此,它是外景光線處理的最主要光線。
晴天天空光是散射光,它照明著景物的陰景部分,成為輔助光,這對形成景物的立體感、縱深感、質感以及強調層次都有重大的作用。
太陽光投射到景物表麵,景物表麵反向太陽光,成為反射光。反向光的強弱將影響景物的亮度及色澤。
我們把上述的論述歸納以下的簡表:
造型
關係 投射角度 平射時期斜射時期 頂射時期
效果
天空與地麵的亮度間距 大 接近,天空亮度稍高於地麵亮度 地麵亮度提高
景物水平麵亮度和垂直麵亮度間距 景物垂直麵的亮度高於水平麵亮度 比較接近景物垂直麵的亮度低於水平麵的亮度
景物明暗反差 反差弱,調子柔和 反差適中 反差強烈
景物的色調和影調 色調偏暖,影調柔和 色調、影調正常 反差強,調子硬
●充分選擇、應用自然光效
由於外景自然光具有極為豐富多彩的光線效果,是攝影師光線處理取之不京用之不竭的寶庫。攝影師選擇、利用外景自然光效要掌握三個方麵:
選擇可以供烘托戲劇氣氛的光線效果。這是利用光線的特殊效果,來表達作品的內容,對觀眾心理產生特殊情感的感染。例如日出和日落時期的特殊光效,它不但可以形成獨特的造型——剪影、半剪影、滿天霞光、暖色調的影調結構等等,使人感到一種色彩美、光效美、造型美的直觀感受,這些直接影響到觀眾對作品藝術美的感受,從而形成一種美的審美情感。又如,烏雲密布、山雨欲來的氣氛:天空陰沉而烏雲橫壓,影調沉重、凝固,這又是一種氣氛,使人產生一種不穩定和壓抑的氣氛和情調。自然光效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特殊光效供我們進行創作。這是攝影創作不可放棄的重要方麵。
選擇真實的自然光的造型效果。光線造型處理的真實性是攝影用光的生命力和它的美的原則。外景自然光中,許多光線效果都是攝影的表現對象之一,如朝霞、晚霞、日出、日落、陰、雨、霧、順光、側光、側逆光等等。每和種光線都有它的造型效果和審美價值。攝影師要根據創作要求,要在紛雜多樣的自然光中進行選擇,使畫麵上的光線造型富有較完美的、有意義的造型效果和審美情趣。
根據人物造型的需要,對造型光源進行選擇。如有時可以用剪影和半剪影對人物進行造型,有時用正麵光或側光進行造型等等,總之,要利用光線來刻畫人物的外形美。除此之外,還要善於利用光線所創造的氣氛、基調來烘托、渲染人物在一定情境中的情緒和情感,使光線成為創造人物藝術形象的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