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次對學生的民意測試中安排了這樣一道題目:“如果你已經掌握了相機的工作原理,也知道怎樣拍攝好的照片,那麼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麼呢?”我發現,最普遍的回答就是“建立自己的攝影風格”。這些學生已經是不錯的攝影師了,但他們都覺得還沒有創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風格。
我的一位小有成就的攝影師朋友在成名前,曾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攝影館長約翰·撒科斯奇(John Sarkowski)先生看他的作品並提一些建議。約翰告訴我的朋友說,他很有天賦,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他感興趣的題材並為這一題材拍攝10,000幅照片。我的這位朋友——泰德·紐倫堡(Ted Nierenberg)照著這樣的話去做,結局是:“光圈”出版了他的作品集The Beckoning Path,其中全部是關於花園的照片。
這裏我所強調的並不是10,000這個數字,我所讚同的是這種對拍攝題材反複思考、不斷挖掘的觀點。這裏,我列出了10幅加利福尼亞野生罌粟的照片。10幅照片並不是一個大數目,每個人都可以試著為同一題材拍攝10幅不同的照片,這並不是一件難辦的事。
1.這幅照片在電影攝影中叫做“遠景”——鏡頭收入了成片的野花。在尋找更具體的構圖的過程中,這樣的畫麵很容易就會被忘掉。這裏,我通過這樣的拍攝角度主要是想突出山脈上兩組不同角度的平行線。(尼康80-200mm鏡頭,f/22,最大景深)
2.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遠景”,將花朵和大樹並置在一起。廣角鏡接近紅色的罌粟花叢,光圈降至f/22,形成最大景深。
3.這幅照片用“選擇對焦”將讀者的視線吸引到蝴蝶身上。隻有前麵一排花是清晰的,它們包括了不同的顏色。(尼康300mm鏡頭,f/2.8)
4.在這幅照片中,我想要突出的是罌粟的無邊無際,不僅分布密度大,種類也很繁多。照片中還收入了一小塊天空,這是為了形成一種遍地的野花延伸向天際的效果。我的24mm尼康鏡頭離罌粟花叢很近,光圈f/22,形成最大景深。
5.這幅照片以另一種方式表現了“無邊無際”。雖然沒有天空的出現,恰恰給人一種“天地間全部被花朵占據”的感覺。這裏用到的鏡頭及拍攝的對象與第四幅照片相同。尼康24mm,光圈f/22。
6.該圖形成了對紅色罌粟花的新視角,利用一小束紫色羽扇豆花來製造紫色“濾鏡”,效果比較獨特。最好使用300mm、帶延伸管的鏡頭。
7.黃色和橘紅色的海洋。使用了二次曝光,在每一朵花周圍形成了光暈。(80-200mm鏡頭,光圈f/22)
8.這裏強調了亮色和暗色的對比反差。為了用最強烈的手段表達這一效果,我將一小片罌粟和羽扇豆花拍得很清晰。尼康300mm(帶延伸管)鏡頭,光圈f/2.8。
9.這幅照片顯然攝於一片罌粟花叢中,但有些荒謬的是,大部分罌粟花都很模糊。雖然圖中的紫色羽扇豆花很清楚,但圖片的主色仍然是紅色。這種強烈卻又模糊的紅色仍然是用300mm遠距鏡頭拍攝的。可見,這幅照片的主題是關於顏色,而不是物體——罌粟本身。
10.使用55mm微距鏡頭配合延伸管,光圈f/2.8,最小景深,選擇曝光。這朵罌粟在拍攝後,隻有一片花瓣是清楚的。
我曾在南加利福尼亞待了一個星期來拍攝這些罌粟花。我試過了各種可能想到的角度,依次使用了我所有的鏡頭(從18mm到300mm,以及微距鏡頭和延伸管)。
因此,當你下一次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題材時,不要在自以為拍到了“最完美的一個瞬間”後,就收起你的相機。繼續試試看還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角度,拍出更完美的瞬間。在試過多種角度後,或許你就會最終發現你在看待事物時獨特的視角。
如果你以“10”為開始,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獨到之處。如果你還有更大的野心,那麼就以“10000”為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