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
攝影具有極強的
藝術表現力,深受攝影者
喜愛。要拍出好的逆光
作品,對光線的把握至關重要。就太陽為光源來說,它的光線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尤其是在光線強度、角度以及色溫等方麵的變化,對逆光拍攝有著重要的影響。要熟悉
不同光線的特點,把握好其內在規律,掌握好拍攝時機,如此在拍攝中就可遊刃有餘。
拍攝不可盲目進行,要先搞清拍攝意圖,再
決定選用何種光線、構圖等等。一般來說拍攝光線分為兩大類:
自然光源(陽光)和人工光源。
著重來說一下自然光源,為了便於把握,把它分為三個時段。
第一時段為日出日落時分,光線與地麵的夾角較小(約為O°-30°),強度弱,對逆光拍攝是很有利的,尤其是拍攝較矮小的物體時。色溫低,能較好的烘托氣氛和意境,使作品形成一種暖色調。需注意一點,在日出日落時,光線的變化很快,壯麗景色瞬間就從眼前溜走了。要充分加強前期的準備工作。
第二時段是在日出後和日落前兩個小時,此時陽光與地麵約成30°-80°角。如果天氣正常,光線較強烈,進行逆光拍攝會遇到強烈的暈化,不利於表現事物形態。應盡量避免直接麵對光源來拍攝,多采用其它物體的反射光束拍攝,即可減弱光的強度。
第三時段是正午時分,這時光線與地麵基本處在垂直狀態,光線十分強烈,對逆光拍攝極為不利。可以利用前景或被攝物作自身進行遮擋,使陽光形成強烈的放射效果。記得有一幅拍攝自由女神的佳作,就是在正午時間,作者適當的遮擋,巧妙使強烈的太陽剛好處在自由女神高舉的火炬後麵,形成強烈的放射效果,猶如火炬發出的耀眼光芒。這樣既較好的調節了光強度,又增加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若遇到壞天氣,要揚長避短,在不利的因素中尋找積極的契機。如在海邊或湖區,一般水氣、霧氣較大,能見度低,但若合理的利用既能柔和光線,還可更好地表達意境。如習作《歸途》的拍攝,拍攝地點為微山湖,湖區的水氣較好的柔和了光線,表達了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