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保焦點清晰和相機穩定。數碼相機和傳統相機相同的是隻有在焦點準確的前提下才可以啟動快門(選擇“M”擋手動模式除外),因此基本上能夠做到清晰成像。清晰度原來應該不成問題。問題在於數碼相機可通過LCD顯示屏取景,而不同的取景方式將直接影響到相機的穩定性。由於數碼相機專用的LCD屏幕可供攝影者觀察拍攝時具體效果,因此有許多攝影者都喜歡平舉雙手將相機端到眼前,看著屏幕拍攝。甚至有人將手伸得很長地看著屏幕用一隻手來按動快門拍攝(這其實隻能在特殊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顯然當一個人手臂伸得越長時,其持握相機的穩定性將明顯變差。相對而言,在使用傳統相機時,攝影者將手臂收縮後相機貼在額角上,自然構成一個三角形般的穩定結構,相機的穩定性遠遠高於將手臂伸長的持握姿勢。所以即使是使用數碼相機,參照傳統相機的持機方式,通過取景孔觀察拍攝,對穩定相機獲得清晰的圖像會有一定好處。
但是通過屏幕(有些相機的LCD取景屏還可任意旋轉到各種角度,以便操作者觀察)取景的好處是可獲得類似於使用傳統相機“盲拍”的效果,因在搶新聞或需拍攝很多人擁擠但無法擠入的空間中的內容時,常常需要將相機舉過人群頭頂的空間拍攝,通過數碼相機的屏幕可以大致了解構圖取景狀況,比使用傳統相機“盲拍”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2.確保準確曝光。在傳統攝影中,攝影者對曝光的控製很嚴格,尤其是拍攝彩色反轉片時,常常將曝光誤差控製在0.5擋之內,因為一旦曝光過度,將嚴重影響照片質量。嚴格來說,數碼攝影也和拍攝彩色反轉片一樣,最好做到曝光準確,因為真正曝光準確的圖像,往往在後期不需要作什麼色彩或亮度調整。有些人在拍攝數碼照片時喜歡將曝光量調節得稍微有些不足,認為在曝光不足時圖像會有更飽和的色彩,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數碼照片的曝光控製一點也不比拍攝彩色反轉片的要求低,因為數碼照片在曝光不足時很容易出現偏色,畫麵暗部缺乏層次,亮度缺乏足夠力度,而且圖像顆粒粗糙,顯然不可能有很高質量。《白鷺》(見上圖)由於做到準確曝光,所以色彩還原和層次都比較理想。
雖然數碼圖像可在圖像處理軟件中作亮度、反差和色彩調整等,但隻有在準確曝光的前提下實施調整才最有效。隻要相機沒問題,電腦屏幕亮度和對比度都正常,數碼圖像在電腦上呈現的色彩還原應該良好,畫麵層次豐富,白色部位應白淨細膩很純潔,黑色部位應純正,有足夠的顏色深度,一般不需再作什麼調節。所以隻有曝光準確的照片才有良好的色彩還原和豐富細膩的層次。其實圖像處理軟件對照片反差和層次等所做的調節隻能是對已有層次和細節的適當強化或弱化而已,隻是通過相互對比或陪襯來改善效果。如果原稿層次豐富,在後期調整時也會有更大的餘地,原稿因為曝光不準而缺乏層次,後期處理的效果也隻是非常有限的。要是高度調整,最後的照片質量將“不堪入目”,因為在畫麵上再產生的影紋細節等不可能比原始數據質量更高,攝影者對此要有充分認識,絕不能單純地抱著依賴圖像處理軟件修整的觀點。
3.嚴格控製光比反差。數碼相機的測光原理和傳統相機相似,也是將被攝對象表現為中性灰影調來處理。當被攝對象位於測光敏感部位的影調過亮或過暗時,就得變換測光位置或者借助曝光補償來調節曝光量,或者是利用AE曝光鎖定等來控製曝光組合。在反差和亮度比較複雜的條件下,光靠數碼相機自行曝光難以獲得準確曝光。而且數碼相機能夠應付的曝光寬容度也比較小,亮度反差過大的場景拍攝後未必有良好效果,因此應該像拍攝彩色反轉片一樣認真地研究光比,慎重對待曝光。附圖《天安門》(見下圖)畫麵亮度比較複雜,在拍攝時注意調整了中間天空部分對測光、曝光的影響,所以色彩還原相當好。
由於數碼相機的圖像感應器對畫麵的亮度比較敏感,所以處理光比特別大的被攝對象時,不十分合適,因為高光部位很容易曝光過度出現“飛白”,就像彩色反轉片上嚴重曝光過度一樣,沒有任何色彩層次。因此在拍攝時要針對畫麵的實際亮度,避免在光比大反差大的環境下拍攝,在必要時可以使用反光板或閃光燈來為暗部補光,同時適當減少總體曝光量,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反差。通常對閃光燈的使用非常有效,攝影者在實踐中特別要注意對閃光燈的使用,在必要時還可以借助閃光燈“減少輸出量”等功能來調整輸出光強度,在豐富圖像層次的過程中可防止暗部曝光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