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拍攝是攝影與攝像中的常見情況,拍攝背後有光源或背景明亮的拍攝主體時,都屬於逆光拍攝。在逆光的時候,與背景的亮度相比,被攝物體就顯得比較暗。直接逆光拍攝會導致被攝對象顯得太暗,容易形成陰影,背光太強還會造成主體程度較強烈的曝光不足。所以不能說是很理想的拍攝條件。
攝像的基本條件是順光,而逆光一直是拍攝中的大忌,但處理得當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逆光的處理方法有多種,下麵介紹一下常用的幾種處理方法。
使用逆光補償功能
數碼攝像機都設有逆光補償功能,利用逆光補償技術使得拍攝主體由逆光補償而變亮。在進行逆光拍攝之前,按一下逆光補償鍵,當指示燈出現在取景器內或液晶顯示屏幕上時,就可以進行逆光拍攝了。拍攝之後,一定要再按一下逆光補償鍵,以便解除逆光補償狀態,指示燈消失。否則影像在順光條件下會顯得太亮。
如果你的攝像機沒有逆光補償功能,在進行逆光拍攝時,也可以打開手動功能,找到亮度調整按鈕,適當的提高亮度,同樣可以達到目的。
其實攝像機的逆光補償功能在其它情況下也有效果,在照度過低的情況下也可以按下逆光補償鍵,來提升圖像的亮度,彌補光線的不足。當然這隻是個權宜之計,因為這樣會大幅降低畫麵的質量,不如在靠增加照度時拍攝出的畫麵效果。
多數攝像機的逆光補償功能是通過開大一級光圈,以增加透過鏡頭進來的光線,而使主體亮起來的。在進行逆光拍攝時,如果構圖畫麵的亮度較為平均,使用逆光補償功能效果還不錯。但是如果背光太強,主體與背景的明暗對比過大,使用逆光補償功能會造成主體的亮度合適了,而高亮度區域的曝光卻會過度。
調整構圖和光圈
逆光補償雖然改善了拍攝主體的亮度,但是圖像質量或多或少會劣化下降。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構圖或手動調節曝光,來減少畫質的劣化程度。但在手動調節曝光時不能使用逆光補償鍵。
如果在畫麵的構圖中包括了被拍攝主體背後的光源或明亮的背景,攝像機在自動方式下,會出現高亮度區域的曝光量合適,而人物或景物比較黑,這樣整個畫麵的對比度過強,同時人物或景物的細節部分不能很好地表現出來。遇到這種情況最好適當調整一下構圖,盡量不要包括主體背後的光源、不帶或少帶過於明亮的背景。並把自動光圈改成手動光圈方式,按照所要表現的人物或景物來調整光圈,校正曝光量,以使人物或景物能夠滿意地表現出來。
至於手動光圈調到多大才算合適,對於那些經驗老道的攝像師來說也許很簡單,但一般攝像者是很難把握的。這裏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推薦給大家:在開機拍攝前,把攝像機的光圈先設在自動方式下,鏡頭對準被攝主體。先將鏡頭推成特寫,這時攝像機會自動調整被攝主體的曝光量到合適的位置。通過取景器或液晶顯示屏觀察,畫麵會逐漸變亮。然後調整光圈到手動來進行鎖定,再拉遠鏡頭重新構圖,以所想要的起幅畫麵開始拍攝。
利用輔助光
在進行逆光拍攝時,想使被攝主體亮度合適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增加輔助光。可以使用反射板把主體背麵的光反射一部分回到主體上,或者在攝像機的旁邊加一盞燈。那麼拍攝出來的影像就不會是剪影,而是很有特色。經過輔助光的處理,不僅被攝物體的細部表現的很清晰,而且強烈的逆光又可以充分勾畫出它的輪廓,襯托出人物。
輔助光運用得要恰到好處,位置應該采用25°~45°側順光位,且不宜過亮。如果使用燈光作為輔助光來使用,燈的前麵應該增加一麵漫射屏。否則影響逆光在主體上形成的輪廓線,光線效果不自然。
使用電燈燈光作為輔助光時還要注意避免出現光線混雜的現象。由於不同光源的色溫不同,兩個以上的光源會使攝像機的白平衡功能無法正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改變輔助光的顏色,以便配合背光的色溫。如果背光是太陽光,最簡單的做法是把一張淺藍色玻璃紙或濾光罩過濾電燈燈泡所發出的光,這樣就可以變成和陽光接近的顏色。
運用逆光拍攝出特殊的效果
逆光拍攝時最好使用遮光罩,避免強光直射到鏡片上,否則會在圖像上形成光暈和斑點,影響效果。如果鏡頭直接對著強光,則會損壞攝像機。
其實在不加任何處理情況下,直接逆光拍攝,可以拍攝出一些另類的、風格獨具的影像來。逆光有利於表現空氣透視現象,能表達空間深度及環境氣氛,有著很強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在鬱鬱蔥蔥的樹林裏,讓鏡頭前麵的太陽光線從樹枝的縫隙中透過來,形成一串串圓圓的光暈……那將是一個迷人的、富有詩意的畫麵。
對於雨景、霧氣和煙雲質感的表現,采用逆光拍攝是最好的選擇,效果也會比其他性質的光線要好得多。
在拍攝人物剪影式的鏡頭時,最好用大對比度的畫麵。強烈逆光把整個人籠罩在陰影中,隻把人的外部輪廓線條勾畫得清晰明亮,而麵部一片黑暗。這樣的鏡頭觀眾看了會增加幾分神秘感,再甚者,甚至有些恐怖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