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布線中應注意的問題:
設計階段:工程設計將對布線全過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故設計者應認真審慎,做充分地調查研究,收集相關資料(包括建築物的一些圖紙資料、裝修的圖紙資料以及其它工程的資料,還有布線方麵的資料等等),並應該充分考慮到經濟條件、應用需求、施工進度要求等各個方麵。如果大樓尚在籌建之中就提出綜合布線的要求,商家則可以根據整體布局、走線的需求對建築物的設計提出特定的要求,如提出上下樓層間走線的通道規格、預埋一些管道等等。這些要求可以在建築物的設計圖中體現出來,,以便在施工的同時就把一些布線在前期工程完成,免除許多後期施工的弊端,減少重複勞動,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合理易行。若是在原有建築物基礎上與室內裝潢工程同步進行綜合布線的情況則不一樣,必須根據實際踏勘並掌握原有建築物的資料以及裝潢設計情況進行設計。布線設計與裝潢設計之間必須經常相互溝通,使它們能夠緊密結合。前期的配合工作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後期施工中的配合情況。
一般設計中選材用料以及布局安排跟需求及資金投放有直接的關係。如某單位因購買樓房造成布線資金較為緊張,而其辦公樓布局分三層,辦公科室設在二、三層上,一樓為營業大廳。相對來說節點分布不均勻而且距離又遠。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在布局上采用分級式布線。二、三樓采用集中式,所有信息點的線纜都直接由機房接出到位。一樓劃分為兩塊,在大廳放置一機櫃,由機房拉八根幹線至機櫃,大廳的業務信息點由機櫃接出線纜。由機房拉兩根幹線至櫃麵Bay303 Switch Hub,該Hub負擔櫃麵的二十台工作站,再由機房拉六根幹線至Hub,該Hub負擔就近的信息點、大彩顯以及一樓的信息點。在電源設計上,在業務點放置兩隻配電箱,一為UPS供電,一為普通市電,各空氣開關控製大彩顯以及各信息點。在櫃麵亦放置三隻配電箱,分別承擔工作站的供電。在產品選擇上我們選用了價位較低的AMP公司的布線產品,既保證了質量又能使用戶滿意。另一單位經濟較為寬裕,對布線的要求較高,故選用了AT&T全係列產品。加上單位布局較為均勻,分為一、二樓,這樣我們采用集中式布線,所有信息點的線均直接由機房拉出,便於集中管理,而且留有較大的冗餘度,可以較長時期使用。供電設計上同樣采用空氣開關控製,在實踐中空氣開關起多級保護作用。
施工階段:具體施工階段牽涉到多方因素,施工現場指揮人員必須要有較高素質,其臨場決斷能力往往取決於對設計的理解以及布線技術規範的掌握。
工程進行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裝潢與布線同時開展,一般布線進場時間較早,把許多能做的事情先做,如牆上挖溝、打鑽,管道的敷設等等。所以為爭取主動,施工單位應該盡早爭取開工,並有計劃進行施工,如可以先選典型地方做一些試驗以確定具體施工的一些方麵,遇到問題盡早處理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由設計人員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進行相應的補充、修改設計方案。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在某工程施工中前期工作進場較晚,而施工人員對具體使用的材料思想上準備不足,加上現場指揮人員經驗不足,結果使進度非常緩慢。另外,施工人員未能處理好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如隔牆所用的是空心磚,一用力敲打就整個破碎,不僅使自己施工困難,而且引起裝潢部門的不滿,使兩者間的關係非常不協調,相互之間配合得很不好,以至於布線部門疲於奔命,還是跟不上裝潢進度;中間發現施工不規範返工了幾處,這更是雪上加霜,使整個工程進展得很不順利,中間又因一些材料不足而耽誤了一些時間,整個工程做得不很理想。
綜合布線概念詳釋:鑒於目前國內結構化綜合布線領域的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測試方法和測試標準的理解存在著偏差,本報將分幾期對布線係統測試所涉及的參數及其測試原理進行一些簡要的介紹,以期拋磚引玉,促進國內同業精英各抒高見,共同推動布線行業的發展。如果五類及六類的新的測試標準能夠按照TIA的原定計劃如期在明年第一季度推出的話,國內的布線產品提供商就將麵臨一場嚴峻的考驗。新的測試標準將增加幾項參數,如等電平遠端串擾(ELFEXT)、回波損耗(Return Loss簡稱回損)、延遲差異(Delay Skew)等。這些新增的參數要求將使以前的僅靠一人監工、幾人施工的布線方法成為曆史,布線商手中原有的單向五類電纜測試儀器也將被淘汰。測試將成為一項布線工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按照TSB-67標準的要求,在結構化綜合布線係統的驗證測試指標中需要包含接線圖、長度、衰減、近端串擾等四項參數。ISO還要求增加一項參數,即ACR(衰減對串擾比)。針對當前網絡的發展趨勢和六類線的逐漸普及,今年TIA對綜合布線係統的測試標準和測試參數做了增補。增補後的測試參數包括:接線圖、長度測量、近端串擾(NEXT)、累加功率NEXT(PowerSum、 NEXT、PSNEXT)、衰減量(Attenuation)、衰減對串擾比(Attenuation Crosstalk Rate,ACR)、遠端串擾(FEXT)及等電平遠端串擾(ELFEXT)、傳播延遲(Propagation Delay)、延遲差異(Delay Skew)。結構化回損及回損,頻帶寬 阻抗(Impedance)、直流環路電阻、雜訊。
■接線圖:接線圖用來表示錯誤接線的方式。每一條電纜的四對八根線芯的接線圖可以表示;在每一端點的正確壓線位置是否與遠端導通,兩芯或多芯的短路,交錯線對,反向線對,分岔線對;其他各種接線錯誤。反向是指線對的一端極性相反。交錯是指遠端的兩個線對位置相互對調。分岔指各芯線是以一對一的方式導通著,但物理線對位置分開。特別提醒讀者注意,分岔線對是經常出現的、但是使用簡單的通斷儀器不能被準確地查找出來的接線故障。在10Base-T網絡中,此種接線故障由於網絡對布線係統的要求較寬鬆而對網絡的整體運行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高速以太網測試儀器,如100Base-TX測試儀器的接線圖測試功能都必須能發現這種錯誤。由於五類驗證儀器價格不菲,用戶可選用美國Microtest公司生產的局域網偵測儀MicroScanner,該儀器能全麵檢測各種接線問題,價格便宜且方便實用。■長度測量:對銅纜長度進行的測量應用了一種稱為TDR(時間域反射測量)的測試技術。測試儀從銅纜一端發出一個脈衝波,在脈衝波行進時如果碰到阻抗的變化,如開路、短路、或不正常接線時,就會將部分或全部的脈衝波能量反射回測試儀。依據來回脈衝波的延遲時間及已知的信號在銅纜傳播的NVP(額定傳播速率) 速率,測試儀就可以計算出脈衝波接收端到該脈衝波返回點的長度。NVP是以光速(c)的百分比來表示的,如0.75c或75%。返回的脈衝波的幅度與阻抗變化的程度成正比,因此在阻抗變化大的地方,如開路或短路處,會返回幅度相對較大的回波。接觸不良產生的阻抗變化(阻抗異常)會產生小幅度的回波。測量的長度是否精確,取決於NVP值。因此,應該用一個已知的長度數據(必須在15米以上)來校正測試儀的NVP值。但TDR的精度很難達到2%以內,同時,在同一條電纜的各線對間的NVP值,也有4—6%的差異。另外,雙絞線線對實際長度也比一條電纜自身要長一些。在較長的電纜裏運行的脈衝波會變形成鋸齒形,這也會產生幾納秒的誤差。這些都是影響TDR測量精度的原因。測試儀發出的脈衝波寬約為20納秒,而傳播速率約為3納秒/米,因此該脈衝波行至6米處時才是脈衝波離開測試儀的時間。這也就是測試儀在測量長度時的“盲區”,故在測量長度時將無法發現這6米內可能發生的接線問題(因為還沒有回波)。測試儀也必須能同時顯示各線對的長度。如果隻能得到一條電纜的長度結果,並不表示各線對都是同樣的長度。早期的一些測試儀不是采用TDR原理測量長度,而是以用頻率域方式測量回流損耗的方法來測量阻抗的變化以便計算長度,這種方法在各對線出現長短不等的情況時會發生誤判。■近端串擾(NEXT):當電流在一條導線中流通時,會產生一定的電磁場,幹擾相鄰導線上的信號。頻率越高這種影響就越大。雙絞線就是利用兩條導線絞合在一起後,因為相位相差180度的原因而抵消相互間的幹擾的。絞距越緊則抵消效果越佳,也就越能支持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近端串擾是指在與發送端處於同一邊的接收端處所感應到的從發送線對感應過來的串擾信號。在串擾信號過大時,接收器將無法判別信號是遠端傳送來的微弱信號還是串擾雜訊。需要注意的是,表示低NEXT時的值越大(如45dB),發送的信號與串擾信號幅度差就越大,高NEXT的值就越小(如20dB),而這是要設法避免的。為了符合5類規格,在電纜端接處的非絞接部分長度不能超過13米。通常會產生過量NEXT的原因有:使用不是絞線的跳線、沒有按規定壓接終端、使用老式的66接線塊、使用非數據級的連接器、使用語音級的電纜、使用插座對插座的耦合器。另外,要特別注意,在鏈路兩端測量NEXT值時,尤其在長度大於40米時,遠端的串擾會被鏈路的衰減所抵消,而無法在近端測量到其NEXT值。在鏈路兩端測量到的NEXT值是不一樣的,因此所有的測試標準都要求在鏈路兩端測量NEXT值。■衰減量(ATTENUATION):電信號強度會隨著電纜長度而逐漸減弱,這種信號減弱就稱為衰減。它是以負的分貝數(dB)來表示的。數值越大表示衰減量越大,即-10dB比-8dB的信號弱,其中6dB的差異表示兩者的信號強度相差兩倍。例如,-10dB的信號就比-16dB的信號強兩倍,比-22dB則強四倍。影響衰減的因素是集膚效應和絕緣損耗。在頻率高的時候,電流在導體中的電流密度不再是平均分布於整個導體中,而是集中在導體的表麵,從而減少了因導體截麵而產生的電流損耗。集膚效應與頻率的平方根值成正比,因此頻率越高,衰減量便越大。這也就是為何單股電纜要比多股電纜的導電性能好的原因。溫度對某些電纜的衰減也會產生影響。一些絕緣材料會吸收流過導體的電流,特別是3類電纜所采用的PVC材質,這是因為PVC的氯原子會在絕緣材料中產生雙極子,而雙極子的震蕩會使電信號損失掉一部分電能。在溫度高的時候這種情況會進一步惡化。由於溫度升高會造成雙極子更激烈的震蕩,所以溫度越高,衰減量越大。這就是標準中規定溫度為20℃的原因。在測量衰減量時,必須確定測量是單向進行的,而不是先測量環路的衰減量後,再除以2而得到的值。■衰減對串擾比(ACR):由於衰減效應,接收端所收到的信號是最微弱的,但接收端也是串擾信號最強的地方。對非屏蔽電纜而言,串擾是從本身發送端感應過來的最主要的雜訊。所謂的ACR就是指串擾與衰減量的差異量。ACR體現的是電纜的性能,也就是在接收端信號的富裕度,因此ACR值越大越好。在ISO及IEEE標準裏都規定了ACR指標,但TIA/EIA 568A則沒有提到它。由於每對線對的NEXT值都不盡相同,因此每對線對的ACR值也是不同的。測量時以最差的ACR值為該電纜的ACR值。如果是與PSNEXT相比,則以PSACR值來表示。■遠端串擾(FEXT)與等電平遠端串擾(ELFEXT) FEXT類似於NEXT,但信號是從近端發出的,而串擾雜訊則是在遠端測量到的。FEXT也必須從鏈路的兩端來進行測量。可是,FEXT並不是一種很有效的測試指標。電纜長度對測量到的FEXT值的影響會很大,這是因為信號的強度與它所產生的串擾及信號在發送端的衰減程度有關。因此兩條一樣的電纜,會因為長度不同而有不同的FEXT值,所以就必須以ELFEXT值的測量來代替FEXT值的測量。EXFEXT值其實就是FEXT值減去衰減量後的值,也可以將ELFEXT理解成遠端的ACR。當然了,與PSNEXT一樣,對應於ELFEXT值的是PSELFEXT值。為了測量ELFEXT,測試儀的動態量程(靈敏度)必須比所測量的信號低20dB。■累加功率NEXT(Power Sum NEXT):PSNEXT實際上是一種計算式,而不是一個測量步驟。PSNEXT值是由3對線對另一對線的串擾的代數和推導出來的。PSNEXT與ELFEXT的測量對像千兆以太網這種必須使用四對線來傳輸信號的網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測試參數。在每一條鏈路上會有四組PSNEXT值。■傳播延遲(Propagation Delay):傳播延遲是指一個信號從電纜一端傳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時間,它也與NVP值成正比。一般5類UTP的延遲時間在每米5~7納秒(ns)左右。ISO則規定100米鏈路最差的時間延遲為1微秒(us)。延遲時間是為何局域網要有長度限製的主要原因之一。■延遲差異(Delay Skew):延遲差異是一種在UTP電纜裏傳播延遲最大的與最小的線對之間的傳輸時間差異。有些電纜廠家考慮到銅纜材料的缺點,將一對或兩對線對換成了其它的材料,這樣就會產生較大的時間差異。尤其在運行千兆以太網的應用時,過大的時間差異會導致同時從四線對發送的信號無法同時抵達接收端的情況。一般要求在100米鏈路內的最長時間差異為50納秒,但最好在35納秒以內。■結構化回損結構化回損(SRL,Structural Return Loss)所測量的是電纜阻抗的一致性。由於電纜的結構無法完全一致,因此會引起阻抗發生少量變化。阻抗的變化會使信號產生損耗。結構化回損與電纜的設計及製造有關,而不像NEXT一樣常受到施工質量的影響。SRL以dB表示,其值越高越好。
數據通信等若幹部分。 綜上所述,智能大廈實質上它是利用電子係統集成技術將BA、CA、OA和建築藝術有機地結合為一體的一種適合現代信息化社會綜合要求的建築物,綜合布線係統正是實現這種結合的有機載體。智能大廈的電子係統集成技術和建築藝術既相結合又相對獨立(從專業角度)。智能大廈和綜合布線發展存在的問題 智能大廈電子係統集成部分從專業角度講,其發展愈來愈演變為一個新興行業,因此就需要業界根據這一行業的發展,認真分析和研究它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規範其發展,使之得以更迅速、更良好的發展,筆者在近年的實踐工作中感到有以下幾個問題亟待解決。1. 設計、施工、驗收需進一步規範 關於智能大廈和綜合布線,目前國際上已有不少相關行業標準如: ETA/TIA568;ETA/TIA570;ETA/TIA569;ISO/IEC11801;IEEE802.3;IEEE802.5等等建築群綜合布線係統設計規範》等兩項行業規範。 目前,這些標準主要是綜合布線係統的相關標準,並且還不夠完善,針對智能大廈的係統集成設備、接口通信協議及設計施工尚未見比較完整統一的標準,所以國內的設計施工單位大多是根據設備器材供應商的推薦意見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因此就出現了參差不一的各類智能大廈,係統的質量和性能指標也無法得到保證。雖然目前沒有暴露出太多問題,但很難保證能適應未來的需要。 智能大廈是要承擔未來“信息高速公路”的網站主結點之重任,它不同於單台的機電設備,如果缺乏統一的規範,現在大量在建的一座座智能大廈很可能變成未來信息海洋中的座座孤島,因此筆者認為應盡快建立起智能大廈和綜合布線的設計、施工、驗收等行業規範和標準。從而規範設計隊伍和設計標準;規範施工隊伍和標準;規範驗收機構和驗收標準以確保在建智能大廈適應未來需要。2.進入智能大廈的設備器材要嚴格把關 由於智能大廈屬新興行業,對於係統集成商而言選用設備和器材還沒有一個明確的依據,目前,世界各國的眾多商家紛份湧入了國內,產品五花八門,這給係統集成商的設備器材選擇提供了較大自由度,但是卻無法保證這些產品是真正符合標準的,對於一個新興行業發展之初,出現這種情況屬正常現象,但當行業漸入成熟發展之期,就非常需要有一定的控製把關措施,以免一些非標和不達標的產品充訴於市場,給智能大廈行業的發展帶來負麵影響。3.智能大廈的發展不宜盲目求全 自80年代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廈問世以來,其發展異常迅速,90年代以來我國也有許多智能大廈問世,如:北京的京廣中心,上海海貿中心大廈,深圳地王大廈等,當前有不少評論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大廈目前還沒有”,但是我們應認識到,智能大廈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它本身是一種係統集成,其集成的成份是可以依實際需要、財力狀況、技術進步情況的發展而發展的,綜合布線這一實現電子係統集成和建築藝術結合的載體,是需要緊隨建築的建立而實施的,因此在大廈建設的同時建立好一個完整的綜合布線係統,為智能大廈的各類係統集成設備建設好“高速公路”平台,一座智能大廈的雛形就已建立起來了,隨著發展的需要係統集成的成分可以不斷增加和完善。4.需加大推動綜合布線發展的力度 綜合布線係統的完整與否,將對智能大廈功能的完善起到非常重要的界定作用,同時綜合布線係統又是智能大廈和建築業結合最密切的部分,綜合布線係統給大廈帶來高長期的投資回報已是公認的觀點,但要使廣大業主和建築業決策人員能從根本上認識到這一點尚需要作較大的宣傳推動工作。5.應鼓勵和保護國內係統集成業的發展
目前進入國內智能大廈的設備、器材幾乎全是國外產品,甚至係統集成的工程合同也被國外企業所獨攬(實際施工大多是國內公司)。這樣一個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產業如長期被國外企業所壟斷,對建築業和電子係統集成業都將十分不利。對於電子係統集成這樣一種以軟技術為主的產業,國內企業技術水平並不亞於國外(國外係統集成業的發展曆史也很短),況且國內係統集成業又有和國內建築業長期合作的經驗,因此非常需要能建立有效的鼓勵和保護國內係統集成業發展的措施,以促使建築業和係統集成業攜手共進,走出一條發展我國智能大廈的自強自力之路。 綜合近端串擾發展中的電纜測試指標 通常用戶在選擇5類UTP布線產品時,都希望該係統不僅能夠滿足現有的網絡應用要求,而且能夠為將來的要求更高數據傳輸率的網絡提供支持。因此,在布線係統進行測試時大家都會參照現行的有關國際標準,如EIA/TIA 568A、TSB 67和ISO/IEC 11801等。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們發現在有的網絡標準,如10Base-T和100Base-TX中,係統使用的線對數是2對,而10Base-T4、100VG-AnyLAN以及發展中的ATM 622標準都要求係統能夠同時使用4對線來傳輸數據。不難想象,當係統以4對線同時發送或接收信號時,對於其中的某一對線來說,其它三對線都會同時對該線對產生近端串擾(Near-End Crosstalk,NEXT),而依據現行的測試標準,NEXT值的測量隻是在兩對線之間進行的。為此,有些用戶提出要測試NEXT的總和,而有些測試儀器廠商也宣稱他們的儀器可以提供此項測試,即Power Sum(累加功率)測試。用戶一定要進行 Power Sum 測試嗎?Power Sum 測試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Power Sum是指電纜在使用多線對(超過兩對)來傳輸信號時,某一對線受到其它對線的NEXT串擾的總和,在進一步討論Power Sum NEXT測試的意義之前,我們首先回顧一下TSB-67標準中有關NEXT測試的部分。 近端串擾是指在UTP電纜鏈路中一對線與另一對線之間的因信號耦合效應而產生的串擾,有時它也被稱為線對間NEXT。由於5類UTP線纜由4個線對組成,依據排列組合的方法可知共有六種組合方式。TSB-67標準規定兩對線之間最差的NEXT值不能超過標準中基本鏈路(Basic Link)和通道(Channel)的測試限的要求。 由於TSB-67的理論模型是假設電纜中隻有兩對線有可能在任意時間都進行信號的傳輸,因此TSB-67要求的對線間NEXT值的測試隻是考察一個鏈路中任意兩對線之間的信號耦合,而不是多線對之間的耦合效應的總和。由此可見,對那些隻要求線纜使用兩對線來傳輸信號的網絡標準,如10BASE-T和100BASE-TX來說,線對間的NEXT值測試是適用的,但是當需要多個線對同時傳輸信號時,這種方法就不能全麵地反映鏈路的實際情況了。 Power Sum NEXT值是指一對線所受到的鄰近的所有線對的NEXT幹擾值的總和。在EIA/TIA 568標準中,Power Sum 的測試對於那些大對數(超過4對)的主幹電纜鏈路來說是必須進行的測試項目。根據有關標準,Power Sum NEXT可以依據獨立的線對間NEXT值的測量結果計算出來。通過測試與比較,Power Sum NEXT與線對間NEXT在同一電纜鏈路上的測量結果表明,前者通常比後者中最差的結果還要差。實際上,在4線對電纜中,Power Sum NEXT比線對間NEXT差5dB左右,因此一個能通過TSB-67中 5類UTP NEXT測試標準的鏈路可能無法通過Power Sum測試。由於對Power Sum NEXT測試的相關要求更為嚴格,因此一些提供增強5類UTP或連接件的廠商已把此項標準做為衡量產品質量的指標。很明顯,通過了Power Sum NEXT測試的鏈路可以提供更好的傳輸性能。 雖然TSB-67標準並沒有要求進行Power Sum NEXT值的測試,但施工單位可根據其選用的標準或出於支持將來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的考慮,適當地對鏈路增加Power Sum測試項目。同時,在依據TSB-67進行線對間NEXT測量時,應力爭使測試結果與測試限之間的差量超過5dB。
為滿足用戶對電纜測量質量的不斷提高的要求,盡管Power Sum NEXT測試還不是標準中的必測項,但我們仍建議大家在選用這項測試功能時將其作為參考指標。如果你正在使用的網絡協議或準備馬上使用的協議要求線纜同時使用4對線傳輸數據的話(如100Base-T4或100VG-AnyLAN),就可以考慮增加Power Sum測試。(小葉) 規範布線工程勢在必行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現代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築、商業樞紐、辦公大樓和建築群體正在向全麵智能化的方向邁進。 在實現樓宇智能化的過程中,辦公自動化、管理自動化、信息自動化三者之中最關鍵的是樓宇信息自動化。信息網絡作為智能大廈的中樞神經,使用戶可以開展廣播、可視電話、會議電視、圖像傳輸、數據傳輸和多媒體等多種綜合業務,並使其對內做到計算機聯網化,對外做到與國家公用數據網乃至國外數據網互聯。 布線係統是實現建築物內部計算機聯網及溝通外部公網的基礎設施。結構化布線設計和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樓宇內各工作區通信設備和計算機聯網設備能否實現其設計要求,從而實現順利組網和運行,也會影響到數據傳輸的質量。它關係到樓內通信係統能否按照郵電部通信技術標準,安全、可靠地接入國家公網。 結構化布線的設計不僅要做到設計嚴謹、滿足用戶使用要求,還要使其造價合理。國際上對結構化布線設計有著嚴格的規定和一係列標準,如美國的ANSI/EIA/TIA 568A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 11801等。這些標準對結構化布線係統的各個環節都做了明確的定義,規定了其設計要求和技術指標。 在設計中,應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布線線纜和接插件。所選布線材料的等級的不同對總體設計技術指標的影響很大。 目前,國內湧現出了大量布線係統工程設計單位、係統集成承包商和施工單位,但其水平參差不齊,職業素質上也存在著很大差異。有相當一部分集成商根本沒有受過專門、係統的訓練。一些工程甲方(用戶)也對結構化布線缺乏正確理解。有些人還錯誤的認為這項工作十分簡單,一般的裝修隊就可以勝任。 結構化布線係統對施工質量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任何違反標準規定的操作和施工中的疏忽,都會嚴重影響整個布線工程的質量,給工程甲方留下隱患,以致於在工程竣工後開通了業務時,才發現布線係統不能按照設計要求提供服務。
當前,我國結構化布線市場和設計施工隊伍比較混亂,工程測試驗收多由設計施工的一方來實施,缺乏公正性,有些施工商使用的測試手段不規範,缺乏科學性、權威性。目前還發現布線產品中出現假貨、劣質產品和水貨,這些都對工程甲方的利益造成了損害。 為此我們認為,工程甲方在招標時,除了選擇高水平的設計和施工單位來承包工程並要求工程設計者做出保證其使用質量的最低期限承諾外,還要把好竣工驗收關,這是確保工程質量的強有力的手段。用戶應該選擇一個公正的第三方(丙方)來負責智能大樓及布線工程的測試驗收工作。第三方應該是國家認可的權威測試部門,依據國際和國內現行技術標準,進行嚴格認真的檢驗,向甲、乙方提供全部原始測試數據,以便用戶對結構化布線工程質量做出科學、公正和準確的評價。 郵電部數據通信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恰好是這樣一個機構,它是國家技術監督局和郵電部計量中心認可的、目前國內數據通信領域中唯一的專門測試機構,同時也負責國內綜合布線的測試驗收工作。 目前我國相關單位正在抓緊製定有關布線施工的國家標準。在這些標準正式出台之前,我們認為各設計施工單位應嚴格遵從國際公認的現行標準,規範結構化布線係統的設計和施工。綜合布線工程施工經驗一 、明確要求、方法,施工負責人和技術人員要熟悉網絡施工要求、施工方法、材料使用,而且要經常在施工現場指揮施 工,檢查質量,隨時解決現場施工人員提出的問題 。並能向施工人員說明網絡施工要求、 施工方法、材料使用。
二、掌握環境資料 盡量掌握網絡施工場所的環境資料,根據環境資料 提出保證網絡可靠性的防護措施: 為防止意外破壞,室外電纜一般應穿入埋在地下的管道內,如需架空,則應架高(高4米以上),而且一定要固定在牆上或電線杆上,切勿搭架在電杆上、 電線上、牆頭上甚至門框、窗框上。室內電纜一般應鋪設在牆壁頂端的電纜槽內。 通信設備和各種電纜線都應加以固定,防止隨意移 動,影響係統的可靠性。 為了保護室內環境,室內要安裝電纜槽,電纜放在電纜槽內,全部電纜進房間、穿樓層均需打電纜洞,全部走線都要橫平豎直。
三、區分不同介質 保證通信介質性能,根據介質材料特點,提出不同施工要求。計算機網絡係統的通信介質有許多種,不同通信介質的施工要求不同,具體如下:光纖電纜 a.光纖電纜鋪設不應絞結;b.光纖電纜彎角時,其曲律半徑應大於30cm;c.光纖裸露在室外的部分應加保護鋼管,鋼管應 牢固地固定在牆壁上;d.光纖穿在地下管道中時,應加PVC管;e.光纜室內走線應安裝在線槽內;f.光纖鋪設應有脹縮餘量,並且餘量要適當,不 可拉得太緊或太鬆。 同軸粗纜a.粗纜鋪設不應絞結和扭曲,應自然平直鋪設;b.粗纜彎角半徑應大於30cm;c.安裝在粗纜上各工作站點間的距離應大於25米;d.粗纜接頭安裝要牢靠,並且要防止信號短路;e.粗纜走線應在電纜槽內,防止電纜損壞;f.粗纜鋪設拉線時不可用力過猛,防止扭曲;g.每一網絡段的粗纜應小於500米,數段粗纜可以用粗纜連結器連接使用,但總長度不可大於500米,連接器不可太多;h.每一網絡段的粗纜兩端一定要安裝終端器,其中有一個終端器必須接地;i.同軸粗纜可安裝在室外,但要加防護措施,埋 入地下和沿牆走線的部分要外加鋼管,防止意外損壞。同軸細纜 a.細纜鋪設不應絞結;b.細纜彎角半徑應大於20cm;c.安裝在細纜上各工作站點間的距離應大於05米;d.細纜接頭安裝要牢靠,且應防止信號短路; e.細纜走線應在電纜槽內,防止電纜損壞; f.細纜鋪設時,不可用力拉扯,防止拉斷;g.一段細纜應小於183米,183米以內的兩段細纜一般可用"T"頭連結加長;h.兩端一定要安裝終端器,每段至少有一個終端器要接地;i.同軸細纜一般不可安裝在室外,安裝在室外的部分應加裝套管。 雙絞線 a.雙絞線在走廊和室內走線應在電纜槽內,應平直走線;b.工作站到Hub的雙絞線最長距離為100米,超過100米的可用雙絞線連結器連結加長;c.雙絞線在機房內走線要捆成線劄,走線要有一定的規則,不可亂放;d.雙絞線兩端要標明編號,便於了解結點與Hub接口的對應關係;e.雙絞線應牢靠地插入Hub和工作站的網卡上;f.結點不用時,不必拔下雙絞線,它不影響其它 結點工作;g.雙絞線一般不得安裝在室外,少部分安裝在室 外時,安裝在室外的部分應加裝套管;h.選用八芯雙絞線,自己安裝接頭時,八根線都 應安裝好,不要隻安裝四根線、剪斷另外四根線。
四、網絡設備安裝 Hub的安裝 a.Hub應安裝在幹燥、幹淨的房間內;b.Hub應安裝在固定的托架上;c.Hub固定的托架一般應距地麵500mm以上;d.插入Hub的電纜線要固定在托架或牆上,防止意 外脫落。 收發器的安裝 a.選好收發器安裝在粗纜上的位置(收發器在粗纜 上安裝,兩個收發器最短距離應為25米); b.用收發器安裝專用工具,在粗纜上鑽孔; c.安裝收發器連結器,收發器連結器上有三根針( 中間一隻信號針,信號針兩邊各有一隻接地針),信號針要垂直接入粗纜上的孔中,上好固定螺栓(要安裝緊固); d.用萬用表測信號針和地針間電阻,電阻值約 為25歐姆,若無窮大,一般是信號針與粗纜芯沒接觸上,或收發器連結器固定不緊;或鑽孔時沒有鑽到底,需要重新鑽孔或再用力把收發器連結器固定緊。e.安裝好收發器,固定好螺釘;f.收發器要固定在牆上或托架上,不可懸掛在空 中;g.安裝好收發器電纜;h.收發器電纜首先與粗纜平行走一段,然後拐彎 ,以保證收發器電纜插頭與收發器連接可靠。網卡安裝 a.網卡安裝不要選計算機最邊上的插槽,最邊上的插槽有機器框架,影響網絡電纜的拔插,給調試帶來不便;b.網卡安裝與其它計算機卡安裝方法一樣,因網卡有外接線,網卡一定要用螺釘固定在計算機的機架上。
五、設備安裝 為保證網絡安裝的質量,網絡設備的安裝應遵循如下步驟:首先閱讀設備手冊和設備安裝說明書。設備開箱要按裝箱單進行清點,對設備外觀進行檢查,認真詳細地做好記錄。 設備就位 安裝工作應從服務器開始,按說明書要求逐一接好電纜。 逐台設備分別進行加電,做好自檢。逐台設備分別聯到服務器上,進行聯機檢查,出現問題應逐一解決。有故障的設備留在最後解決。安裝係統軟件,進行主係統的聯調工作。安裝各工作站軟件,各工作站可正常上網工作。逐個解決遺留的所有問題。用戶按*作規程可任意上機檢查,熟悉網絡係統的 各種功能。試運行開始。綜合布線標準的發展動態五類線纜的規範問世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隨著電信技術的發展,許多新的電纜被開發出來。國際標準化委員會ISO/IEC,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和北美的工業技術標準化委員會TIA/EIA都介入了新標準的製定。但是,相應的統一線纜標準仍舊沒有頒布。因此,Cat.5,Cat.5+(增強的Cat.5)Cat.6及Cat.7類標準的概念,在通訊業內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混亂。另外,由於網絡應用的標準化組織(例如IEEE802或ATM論壇)也從網絡應用角度影響著線纜的規範,這些網絡應用的標準化組織為更高速的網絡應用製定了標準。這些新的網絡應用甚至可以在ACR值小於零,即噪聲大於信號的布線係統上運行。因此,這些網絡應用標準化組織的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布線係統新規範的製定。千兆位以太網(Gigabit Ethernet)是對布線係統有著深遠影響的網絡應用。最初,千兆位以太網在北美開發時,意圖是在現有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Cat.5UTP)上運行千兆位的應用。因此,千兆位以太網幾乎將五類非屏蔽雙絞線的理論上的傳輸帶寬用到的極限。在實際操作中人們認識到,並非所有的五類線纜均可以運行千兆位以太網。由於千兆位以太網的四對全雙工傳輸,遠端串擾(farend cross talk, FEXT)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而且,回波反射(returnloss)、綜合近端串擾(powersumnearendcrosstalk,NEXT)、綜合ACR(power sumattenuationto cross talk ration)和傳輸延遲(delay skew)也成為必須考慮的參數。根據丹麥3P實驗室的估計,在已經安裝的Cat.5/ClassD係統中,有10%~20%不能運行千兆位以太網。這個問題在依照北美的TIA/EIA標準設計的係統中尤為突出,因為該標準對於特性阻抗(即造成回波反射的主要參數)要求不夠嚴格。 因此,各標準化委員會正在製定用於新的網絡應用的布線規範。注意這些新規範的動態,對業界人士和廣大用戶是非常重要的。 I.ISO/IEC11801(國際標準) ISO/IEC11801的修訂稿將在1999年春季頒布。該修訂稿將對鏈路的定義進行修正。ISO/IEC認為以往的鏈路定義應被永久鏈路和通道的定義所取代。此外,將對永久鏈路和通道的等效遠端串擾ELFEXT(equallevelFEXT)、綜合近端串擾(PowersumNEXT)、傳輸延遲(delaySkew)進行規定。而且,修訂稿也將提高近端串擾等傳統參數的指標。應當注意的是,修訂稿的頒布,可能使一些全部由符合現行五類標準的線纜和元件組成的係統達不到ClassD類係統的永久鏈路和通道的參數要求。 ? ,ISO/IEC預計在2001年推出第二版的ISO/IEC11801規範。這個新規範將定義六類、七類線纜的標準(截至目前隻有瑞士和德國有相應標準問世),給布線技術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第二版的ISO/IEC11801規範將把Cat.5/ClassD的係統按照Cat.5+重新定義,以確保所有的Cat.5/ClassD係統均可運行千兆位以太網。更為重要的是,Cat.6/ClassE和Cat.7/ClassF類鏈路將在這一版的規範中定義。布線係統的電磁兼容性(EMC)問題也將在新版的ISO/IEC11801中考慮。 第二版的ISO/IEC11801規範將對布線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現行的五類標準可能在未來達不到D類應用的要求。因此用戶在建立布線係統時,必須更加注意選用能夠保護其投資的品牌:畢竟,2001年隻是三年以後的事,相對於建築物的使用壽命而言是指日可待了。 II.CELENECEN50173(歐洲標準) 一般而言,CELENECEN50173標準與ISO/IEC11801標準是一致的。但是,EN50173一般比ISO/IEC11801嚴格。CENELEC也將在近期推出EN50173的修訂稿,預計於2000~2001年發布第二版的EN50173。 III.ANSI/TIA/EIA-568A(北美標準) TIA/EIA568A標準主要應用於北美。TIA/EIA568A標準基本上著眼於非屏蔽係統,對屏蔽係統的規定僅限於FTP。由於Cat.6/Cat.7標準對屏蔽有嚴格的要求,TIA/EIA568A在相關標準的製定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的結構化綜合布線標準的製定對與綜合布線以及網絡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對於業界人士而言,及時了解布線標準的動態對於產品的開發至關重要;對於用戶而言,了解布線標準的發展,對於保護自己的投資是十分重要的。盡管目前的網絡應用大多考慮到現行的五類係統,但是隨著電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不遠的將來,網絡應用會在級別更高的線纜和布線係統上運行。七類布線與光纖飛速發展的網絡應用對帶寬的需求不斷增加。今年頒布的六類布線係統憑借其250MHz的帶寬滿足了目前大多數的商業應用。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250MHz帶寬不能充分地滿足人們的需求隻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因此,就未來幾年布線係統的發展趨勢展開了關於七類布線與光纜孰優孰劣的討論。
選擇線纜類型應從線纜用途、要求的傳輸容量、傳輸帶寬、價格等多方麵綜合考慮。線纜類型有非屏蔽雙絞線、屏蔽雙絞線、光纜三大類。 (1) 非屏蔽雙絞線UTP,是目前國內應用最多的布線係統,適用於傳輸帶寬在250MHz以下,沒有特殊性能要求的網絡應用,其優點是整體性能不錯、價格便宜、施工和維護比較方便。六類布線係統已經達到了非屏蔽雙絞線的性能極限。 (2) 鋁箔屏蔽的雙絞線FTP,帶寬較大、抗幹擾性能強,具有低煙無鹵的特點。相對的,屏蔽線比非屏蔽線價格及安裝成本要高一些,線纜彎曲性能稍差。 六類線及之前的屏蔽係統多采用這種形式。 (3) 獨立屏蔽雙絞線STP,每一對線都有一個鋁箔屏蔽層,四對線合在一起還有一個公共的金屬編織屏蔽層,這是七類線的標準結構。它適用於高速網絡的應用,提供高度保密的傳輸,支持未來的新型應用,有助於統一當前網絡應用的布線平台,使得從電子郵件到多媒體視頻的各種信息,都可以在同一套高速係統中傳輸。額外的屏蔽層使得七類線有一個較大的線徑,這些特點要求在設計安裝路由和端接空間時要特別小心,要留有很大的空間和較大的彎曲半徑,目前康寧公司已經在中國推出了7類布線係統。早在1997年布線標準化機構和製造商就已經提出了七類銅纜布線係統的構想,其中康寧公司在1997年發布了600MHZ的七類布線。它能提供至少500MHz的綜合衰減對串擾比和600MHz的整體帶寬,其連接頭要求在600MHz時所有的線對提供至少60dB的綜合近端串繞。而超五類係統隻要求在100MHz提供43dB,六類在250MHz的數值為46dB。而且,由於其絕佳的屏蔽設計和高帶寬,一個典型的七類信道甚至可以同時提供一對線862MHz的帶寬用於傳輸有線電視信號,在另外一個線對傳輸模擬音頻信號,然後在第三、四線對傳輸高速局域網信息。這種應用在目前是無法想象的,但不久的將由七類布線係統實現,目前美國康寧公司推出的七類布線係統已經領先業界達到了1200MHz的帶寬。與光纖局域網相比,七類係統的解決方案提供了希望的性能和帶寬,但其總體成本隻是光纖的幾分之一。有些人會認為光纖係統可以給人們帶來足夠多的帶寬,並且光纜與七類線纜價格接近。但是,如果考慮到光纖路由器、光交換機和光網卡的成本因素,光纖的價格優勢就會很快地喪失。 (4) 光纜尤其是單模光纜可用於高速網絡傳輸,並有先天電磁幹擾免疫、可靠性強、支持遠距離傳輸等優點,是未來理想的網絡傳輸介質,其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光纜設備、材料和端接成本都比較昂貴,安裝也相對複雜,故一般適宜用於長距離和大容量的布線。目前62.5/125μm多模光纜已經在綜合布線主幹係統中成為主流布線介質,在水平係統中的應用也變得日益廣泛,康寧公司目前已經推出了全套光纖到桌麵的光纜布線係統,並於今年5月份正式推出10G光纜布線係統。新版本的TIA/EIA-568-B.3規定了光纖、連接硬件以及光纖跳線的機械特性和傳輸性能。與568-A相比,其最顯著的增強在於認可50/125μm多模光纖,以及除了SC連接器外,還認可小型元件(SFF)光纖連接器作為工作區的連接器。允許使用SFF連接器給終端用戶帶來了許多好處,比如,SC連接器較大的尺寸無法支持設備接口朝高密度方向發展的工業趨勢,而采用SFF連接器可以非常容易地在與RJ-45相同的空間內連接兩芯光纖。由於TIA對SFF光纖連接器的認可,光纖設備製造廠商如CISCO、3Com、IBM等已經將這些接口設計融合到他們的產品中。總之,隨著七類標準在今年年底的推出,高質量的線纜產品和連接器以及測試帶寬高達750MHz的局域網線纜測試儀將會給人們的寬帶應用帶來極大的可能和方便。在1到2GHz的帶寬範圍內七類線憑借其價格優勢和廣泛的應用支持會贏得市場,而全光網絡將會在未來更高的帶寬應用範圍裏取勝。 溫度:布線帶寬的“殺手”信道帶寬是評判通信布線性能的一項最重要的參數指標,而帶寬的大小又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因素是溫度。在銅介質布線係統中,帶寬用每百米雙絞線信道的帶寬(通常用MHz)來表示。信道帶寬是指在信噪比確定不變的情況下的信道頻率範圍。帶寬的概念描述見圖1。新一代標準如6類或7類標準與原有的較低類別標準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可用(有效)帶寬的不同。帶寬與信息傳輸能力之間的關係是很久以前由Claude Shannon發現的,這一規律被稱為Shannon定律。一般而言,在布線係統中更高的帶寬意味著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表1:溫度作用下的100米線纜帶寬 比較帶寬 增強型5類 6類標準 ibdn2400 ibdn4800 20攝氏度: 115mhz、200mhz、超過200mhz、超過300mhz ;40攝氏度 :100mhz、180mhz、190mhz、300mhz 在以MHz來計量的信道帶寬與以Mb/s來計量的信息傳輸能力或數據傳輸速率之間存在著一個基本關係。可以利用高速公路主幹線的交通流量來形象說明帶寬與數據傳輸速率概念之間的關係。帶寬可比作高速路上行車道的數量,數據傳輸速率可比作交通流量或每小時車輛的通過數量。擴大交通流量的一種方法是加寬高速公路,而另一種方法則是改善路麵質量和消除瓶頸。類似地,讓可用帶寬頻率內的每個Hz頻率攜帶更多的信息比特量也是可能的,但這需要更優良的信噪比。今天,大多數的LAN係統所要控製的噪音來源是產生於傳輸線對與接收線對間的近端串擾。當所有的近端串擾源都被考慮到了,那麼以分貝計量的信噪比與累加功率衰減串擾比(PSACR)的值相同。6類標準的優點就是在200MHz帶寬的頻率範圍上將累加功率衰減串擾比(PSACR)控製在大於零的範圍內,這樣,其可提供的帶寬就可達到5類布線係統的兩倍。影響帶寬的因素。 一個6類標準信道應被設計為比5類標準信道具備更低信號衰減和更優的近端串擾特性。更低的信號衰減可通過使用稍重一些規格的銅介質線纜來實現,既直徑在0.5mm(24AWG)至0.6mm(23AWG)之間的線纜。現有兩種可供選擇的線纜包括在TIA的6類標準說明書考慮範圍之內。在100MHz帶寬下這兩種6類線纜的信號衰減比5類線纜的信號衰減分別低了近2分貝和4分貝。同樣在100MHz帶寬下兩種6類線纜分別比5類線纜的近端串擾降低了將近12至18分貝。溫度效應 線纜的信號衰減受溫度的影響很大。溫度每升高10攝氏度,線纜的信號衰減就增大4%。這意味著40攝氏度下92.6米線纜的信號衰減與20攝氏度下100米線纜的信號衰減相同。所以,溫度對於信號衰減的影響及作用要遠遠大於許多其他環境因素。溫度對於帶寬的影響是如此顯著。表1比較了增強型5類標準布線係統與6類標準布線係統在不同溫度下的帶寬值。線纜通常被安裝在吊頂,排風道等環境溫度往往較高的地方。最近,一項由加利福尼亞大學的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作出的研究表明:許多鋼混結構大廈的排風管道的溫度在盛夏季節可達49攝氏度。然而,在工廠廠房等一些環境中,線纜的溫度可能還要高。提倡使用低衰減的布線係統,以符合6類標準布線係統在合理的最差溫度條件——40攝氏度下達到目標帶寬200MHz的要求。IBDN4800LX作為新一代的6類線纜可滿足這一要求,提供了高可擴展的信道帶寬,可支持高達4.8Gb/s的傳輸速率,並且克服了高溫環境使係統性能降低這一難題,為IEEE LAN設備開發者給出滿意的答複。千兆以太網與六類布線1997年9月, ISO/IEC JTC1 SC25 WG3 標準委員會決定為ISO 11801的下一版本開發兩種新型電纜,這兩種新型電纜按性能分為六類/E級和七類/F級。該決定引起了布線工業及一些標準委員會 (特別是美國TIA/EIA組織及歐洲CENELEC)的極大興趣。 除了布線標準委員會開展的這些工作之外,局域網標準委員會也在開發在現有結構化電纜係統上實現千兆位傳輸的技術。1996年開始研究的IEEE802.3千兆位以太網作為一種特殊的局域網技術引起了網絡工業界的廣泛關注。IEEE802.3委員會所麵對的最具挑戰性的工作是開發出一種能夠在現有五類/D級係統上運行的可靠而且魯棒的千兆位以太網技術。眾所周知,以太網技術與布線技術緊密相聯係,那麼千兆位以太網技術是如何發展以支持新一代電纜,特別是建議中的六類線/E類電纜的呢? IEEE 802.3 千兆以太網 千兆以太網項目開始於1996年,目前已完成了大量工 作。千兆位以太網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為骨幹網絡 提供1Gbps的帶寬,並為現有快速以太網提供自然升級 的辦法,同時要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網絡管理工 具和相應的培訓。在局域網中為了維持直徑為200米的最大碰撞區域,最小CSMA/CD載波時間,以太網時間片已從目前的512比特擴展到512字節(4096比特),最小信息包大小仍為64字節。載波擴展特性在不修改最小包尺寸的條件下解決了CSMA/CD固有的時序問題。雖然這些改變可能會影響到小信息包的性能,然而這種影響已經被CSM/CD算法中稱作信息包突發傳送的特性所抵消。為了縮小千兆以太網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標準中1000BASE-SX, -LX 和 -CX版本都能適應目前經過時間考驗的 Fiber Channel技術。即采用8B10 NRZ (不歸零製) 編碼方式 ,提供1.25Gbaud的有效波特率, 因此能提供全速1Gbps的數據速率。1000BASE-SX 係列采用低成本短波的CD(compact disc,光盤激光器) 或者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體表麵發光激光器)發送器,而1000BASE-LX係列則使用相對昂貴的長波激光器。1000BASE-CX係列則打算在配線間使用短跳線電纜把高性能服務器和高速外圍設備連接起來。1000BASE-T係列是支持大量已安裝的五類布線係統的新設計。為了克服5類線的缺陷而運用了複雜的數字信號處理 (DSP) 技術。 1000BASE-T在傳輸中使用了全部4對雙絞線並工作在全雙工模式下,因此新增加的參數例如回波損耗以及遠端串擾功率和(FEXT)等就顯得重要起來。這種設計采用 PAM-5 (5級脈衝放大調製) 編碼在每個線對上傳輸 250 Mbps。 雙向傳輸要求所有的四個線對收發器端口必須使用混合磁場線路,因為無法提供完美的混合磁場線路,所以無法完全隔離發送和接收電路。任何發送與接受線路都會對設備發生回波。因此,要達到要求的10-10的錯誤率(BER)就必須抵消回波。1000BASE-T無法對頻率集中在125MHz之上的頻段進行過濾,但是使用擾頻技術和網格編碼能對80MHz之後的頻段進行過濾。為了解決五類線在如此之高的頻率範圍內因近端串擾 (在PSNEXT的情況下)而受到的限製,應該采用合適的方案來抵消串擾。使用網格編碼可以增強抗幹擾能力,這一結論對上麵的所有情況都適用。 最終用戶可能會為使用什麼樣的電纜來支持1000BASE-T而感到困惑。盡管這種技術支持已安裝5類線係統,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新增加的布線傳輸參數也必須要令人滿意。這些參數包括回波損耗,等級遠端串擾(ELFEXT),傳播延遲和延時畸變。因此,如果電纜滿足5類線(1998)或者超5類線的要求,那麼它將支持1000BASE-T。如果已安裝的電纜僅滿足5類線標準(1995), 那麼,在連接1000BASE-T設備之前,應對布線係統按照新增加的布線參數進行測量和認證 。需要6類布線嗎 ? 目前布線行業中對是否需要六類布線的爭論很多 (即使在當前的草案階段)為了正確分析,讓我們回頭看看1992年3類布線盛行、而5類布線僅剛提出時的情形。廉價的10Mbps是為運行以太網(10 BASE-T) 和25 Mbps ATM 局域網而在三類布線的基礎之上研製的。當以太網的比特率增加到100 Mbps , ATM 局域網增長為155.5 Mbps時, 為了在三類布線的基礎上支持這些局域網技術,電子設備不得不提高其複雜性與成本。 100BASE-T4, 100BASE-T2和 155.5 Mbps CAP64 ATM 局域網要求使用複雜的DSP技術以克服三類布線的局限性。隨著5類布線被眾多最終用戶采用,廉價的100Mbps(100BASE-TX)以太網和155.5Mbps NRZ ATM局域網也得以發展並在五類布線的基礎上得到了更好的性能。 實際情況表明: 使用三類布線運行100BASE-T4時每個用戶連接的全部費用(例如從路由器到網卡,包括電纜在內)為164英鎊,而在五類布線的基礎上實現100BASE-TX僅需費用132英鎊,相比之下,平均每個用戶連接費用節省24%。 毫無疑問,同樣的發展將再次發生在1000BASE-T局域網技術上,由於1000BASE-TX設計采用兩對線對發送、兩對接收的工作方式,因此不需要全雙工模式下的回波抵消。為了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將選擇100BASE-TX使用的MLT- 3編碼方式, MLT-3的帶寬效率為每 赫茲4 比特,因此頻寬為125MHz。這很好地限製在六類布線的NEXT和PSNEXT範圍內,因此串擾抵消就是不必要的。就目前的半導體技術水平來看,不使用回波及串擾抵消器件將至少減少1000BASE-TX 設計的50%的整體複雜性 (與目前的1000BASE-T設計相比 )。網格編碼技術可能還需改進以確保符合電磁兼容性(EMC)要求。 引申開來,如果數據比率從每對500 Mbps提高到600 Mbps, 那麼這種設計就可以用於1.2 Gbps係統 。因此,六類布線不僅可以降低支持千兆以太網的電子設備的費用,同時也為今後可能超過1Gbps 的局域網技術提供了基本設施保障。布線基礎設施的投資將被認為是一種長期投資,布線設施本身也應作為一種資產。根據國際布線標準ISO 11801, 一個布線係統的期望壽命至少為10年。在這段時間內,PC技術將取得巨大的發展。就目前而言,桌麵係統雖然還沒有用到1Gbps的需求,但是這主要是由於當前PC內部總線結構限製造成的,因為總線決定處理器和內存以及其他外圍設備(例如網卡)之間的的數據交換速率。著名的摩爾定律預言芯片上的晶體管數目每過18個月就增加一倍。這一經常被用來描述PC處理器性能的增長速度,也就是說,每過18個月PC的性能就要提高一倍。基於這些事實,也許三年內台式PC中就會出現PCI 2總線。以此類推,在布線係統的生命周期內,1000BASE-TX技術應用到桌麵係統是非常可能的。 可能的應用 讓我們想一下那些應用會需要如此巨大的吞吐量 吧。多媒體應用正在成為台式PC的基本要求。Intel 推出 了MMX (MultiMedia Exchange,多媒體交換)技術,該技術將極大推動多媒體應 用。多媒體商務和多媒體信息傳遞的出現戲劇性 地影響了局域網的設計。將來多媒體商務應用將 必然要求更高帶寬和更低的響應時間以達到令人 滿意的性能。按Intel的說法,未來的計算機商務將是 屏幕之間的交流,商業建立在采用Intel結構的可視連 接PC(Visual Connected PC,VCPC)之間。1997年推出的AGP(加速圖形接口)接口支持 MMX技術,用於低成本、高性能的3D圖形應用。隨著低 成本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數字式通用磁盤)的出現,掃描儀和 數字照相機將為用戶帶來一種全新的互動式的, 直覺和生活化的計算機體驗,用戶可以把自己獨 特的的可視數據輸入軟件中去。文件尺寸將急劇 增大,出現大量位圖圖形以及圖片用來引導操作 ,使得文件、文檔更為有趣並更加用友好。可視 計算將要求提供比目前局域網更高帶寬。
結 論;過去五年中IT(信息技術)工業在網絡技術方麵取得了 巨大發展和長足進步。越來越多的最終用戶進入 網絡,這促進了複雜和基於事務的應用軟件的發 展。PC機性能的增強與數字信號處理能力的成倍增 加,以及矽片的儲存能力的加大為軟件開發商開 發要求大量帶寬的應用軟件創造了新的商機。結 果必然導致文件尺寸迅速增加。所有這些趨勢都 對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布線基礎設施是其中 樞神經係統,必須保證其高效運行並且要避免網 絡癱瘓。這樣,最終用戶至少要選擇超5類線以保 證網絡的正常工作,對於新安裝的係統推薦使用 6類線,這將保證千兆位以太網技術可以經濟地滿 足目前和將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