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識光盤驅動器 |
這是一個IDE接口的光驅,是當前最常用的一種類型。我們來看看它: 這是CD-ROM托盤,光碟就放在裏麵,它由最右邊的退出按鈕控製,在放光碟時,注意把錄製數據的一麵朝下。
這是CD立體聲插孔,輸出CD音樂,在播放音樂碟時,我們可以從這兒通過耳機或喇叭聽到音樂;然而播放VCD時,是不能從這裏聽到聲音的。它旁邊是光驅工作指示燈。旁邊的旋鈕用來調節音量。
右邊到數第二個按鈕是播放鍵,可直接用它控製播放音樂CD碟,有些光驅上沒有這個按鈕;右邊標有三角形的按鈕就是退出鍵,它控製托盤的進出;如果想在沒有連接電源的情況下退出托盤,麵板上的強製退出孔提供了這樣的功能:你把一根細金屬絲,比如拉直的曲別針插入孔中並用力按下,托盤就可以被拉出了。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光驅的後部接口。
左邊是40針的IDE接口,右邊是電源插口。
左邊這個跳線用來設置光驅作為主盤或副盤,中間這個四芯接口輸出CD音頻,它的功能和麵板上的立體聲插孔是一樣的,但需要一根4芯或3芯的CD音頻線連接到聲卡上。
|
2.光驅的工作原理 |
光盤驅動器(光驅)是一個結合光學、機械及電子技術的產品。在光學和電子結合方麵,激光光源來自於一個激光二極管,它可以產生波長約0.54-0.68微米的光束,經過處理後光束更集中且能精確控製,光束首先打在光盤上,再由光盤反射回來,經過光檢測器捕獲信號。光盤上有兩種狀態,即凹點和空白,它們的反射信號相反,很容易經過光檢測器識別。檢測器所得到的信息隻是光盤上凹凸點的排列方式,驅動器中有專門的部件把它轉換並進行校驗,然後我們才能得到實際數據。光盤在光驅中高速的轉動,激光頭在司服電機的控製下前後移動讀取數據。
|
3.光驅的傳輸速度 |
在光驅上,數據傳輸速度到底有多快呢?我們平常說的32速、24速等就是指光驅的讀取速度。在製定CD-ROM標準時,把150K字節/秒的傳輸率定為標準,後來驅動器的傳輸速率越來越快,就出現了倍速、四倍速直至現在的24倍速、32倍速或者更高,32倍速驅動器理論上的傳輸率應該是:150×32= 4,800K字節/秒,當然在實際的情況是達不到這麼高的。 除了傳輸率外,平均查找時間是衡量光驅的另一指標,倍速光驅的平均查找時間約為400毫秒,現在最快的光驅平均查找時間約為120毫秒。從光盤上讀出的數據先存在緩衝區或高速緩存裏,然後再以很高的速度傳輸到計算機上。多媒體計算機要求光驅至少有64K的高速緩存,現在的光驅一般有256K。 |
4.光驅的安裝 |
5.光盤 |
|
6.光盤的製作 |
[光盤的製作] 市場上常見的CD-ROM的生產方法是很有趣的。CD-ROM的製作象用模子壓製塑料製品一樣。從原始主光盤上壓製出來的光盤是主光盤的一個鏡像,它的凹凸正好與主光盤的相反,為了做出與主光盤一樣的光盤,必須把拷貝做兩次,這樣凹凸的位置就相同了。主光盤的第一個拷貝叫母盤,母盤一般是一個金屬盤,以母盤為模,在上麵注上聚碳酸酯塑料,然後壓製成型,此時塑料盤片的表麵就和原來的主光盤一樣了,然後在塑料盤片表麵塗上一層一微米厚的純鋁,然後在鋁層外麵塗上一層薄薄的聚碳酸酯以防止氧化和汙染,這樣,光盤就被製好了。 [光盤存儲數據的特點] 光盤上的數據存儲和硬盤是不同的,它沒有簇的概念,而是按軌道的方式存儲的。硬盤軌道是一組同心圓,而光盤軌道則是一條從中心開始的漸開線,如果把這條線展開的話,它是一根完整的線,這條線就被稱做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