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輔助光
---確保你的物體沒有消失在主光源造成陰影裏
歡迎參與我們繼續的一係列關於光的連載的第二部分。上一次討論了主光源的位置和用意。這次我們要做的是用輔助光使看起來很硬的陰影變的柔和。
為了確保你的物體不消失在主光源造成的陰影下,你需要有個照亮陰影那個部分的方法而又可以維持陰影的存在。在我們上一次的討論中,我提到了陰影能在物體上創造深度和結構。沒有陰影,物體看起來會顯得很平,沒有生氣。
看看第一個影象圖片。這一照射除了主光源不用其他的光。堅固的陰影使我們對場景產生了一種感覺,它沒能恰當地傳輸出被渴望傳輸的信息。主光源被設置在7點的位置上去最大限度的擴大了光的覆蓋麵。
輔助光就象它的名子所隱含的一樣,它補充了主光源造成的陰影。輔助光的傳統的位置是直接麵對著主光源的位置。不是在同樣垂直的角度,輔助光被放置在稍微淺些的角度上。
在下麵的影象圖片中,輔助光被加入是為了確定能夠減少在照射中的陰影。要小心這個輔助光不要太亮,否則它也會在物體上造成陰影。當使用輔助光時,你應該不要使它太亮,以至於不會與主光源構成競爭。
這種方式給我們帶來了主光源與輔助光的比率問題。輔助光的強度與主光源有關。一個很低的主光源對輔助光的比率會產生很小的陰影;高比率會產生很多的陰影而導致物體會有更多的結構和深度。在一個高主光源結構中,你應該以2:1或3:1的比率去照射。在低主光源結構中,就應該把比率降到3:1和5:1之間。(或者更低)
下麵的照射方法證明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控製輔助光照射在物體上的的量。
第一個影象圖片顯示了,用一個雨傘型的散光器去反射從輔助光到物體的光,輔助光就會被擴散了。注意陰影變柔和的程度。
雖然雨傘型的散光器專門用來反彈光線,它也能被用來擴散光線。它能夠大量減少到達物體上的光的數量,所以你可以把輔助光移近物體使它聚集起來。
另一種雨傘被用在下一個影象裏。這個雨傘是一個布的擴散器,這就意味著光能穿透它射到物體上。請注意它比反射器更柔和,而且能夠很大程度的改變鏡頭的感覺。
如果你的開銷預算很有限,你就不必得有作為輔助光的光儀器。一大片的泡沫板對這個被反射的光效果也會很顯著。
下麵的影象使用了一個被鋁箔覆蓋一麵的泡沫板。這個箔已經被弄皺好去使反射板不至於用起來象麵鏡子,如果像鏡子一樣平會導致上麵提到的雙重陰影問題。
把以前的照射和下麵的隻使用白色泡沫板(俗稱“米波羅”)的作對比。當使用泡沫板時,必須要靠近物體來獲得足夠的反射。注意確保不要使它進入鏡頭裏。
記住,輔助光使陰影柔和,但是它不創造新的陰影。輔助光的位置應該通常麵對著主光源,但是最合適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就象不同的光的形勢需要不同的技術一樣。這還需要你不斷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