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於光盤刻錄機具有大容量(640M)、每兆字節成本極低、記錄介質在幾乎所有PC上都可用(目前CDROM驅動器已成為個人電腦的標準配置)、記錄可靠(碟片理論上可保存100 年以上)等明顯的優點,光盤刻錄機便成為可移動存儲設備的選購焦點。在本文中主要向大家介紹一下光盤刻錄機的分類和主要的技術性能指標。 |
1、光盤刻錄機的分類 光盤刻錄機有兩種分類方法,按外形分為:內置式、外置式。內置的較便宜,且節省空間;外置式的插裝方便,密封性和散熱性較好。按裝盤的方法又可分為:TRAY式和CADDY式,TRAY式與普通的CD-ROM相同,在托盤上放盤片縮進彈出;CADDY式則是將盤片先放入一種專用的卡片中再插入刻錄機中,很不常見。但它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密閉性更好了,灰塵不易進入,而且由卡片保護盤片,可靠性更佳,且刻錄機的使用壽命也得到延長了。 2、光盤刻錄機的性能指標 ①光盤刻錄機的速度。 就是讀取速度和寫入速度,而後者才是刻錄機的重要技術指標。市場上常見的有8×、10×、12×、16×、24×[Max]的讀取速度和2×、4×、5×、6×、8×的寫入速度。在實際的讀取和寫入時,由於光盤的質量或刻錄的穩定度,讀取的速度會降為6速、4速甚至倍速,刻錄的速度也會降至倍速或單速。當然,高速就意味著更少的刻錄時間。 ②接口方式。 光盤刻錄機按接口方式分,內置的有SCSI接口和IDE接口,外置的有SCSI、並口、以及目前最新的USB接口等。SCSI接口(無論外置內置)在CPU資源占用和數據傳輸的穩定性方麵要好於其它接口,係統和軟件對刻錄過程的影響也低很多,因而它的穩定性和刻錄質量最好。但SCSI接口的刻錄機價格較高,還必須另外購置 SCSI卡。IDE接口的刻錄機價格較低,兼容性較好,可以方便地使用主板的IDE設備接口,數據傳輸速度也不錯,不過對係統和軟件的依賴性較強,刻錄質量要稍遜於SCSI接口的產品。而其他接口的刻錄機並不常見。 ③資料緩衝區的大小。 緩存的大小是衡量光盤刻錄機性能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刻錄時數據必須先寫入緩存,刻錄軟件再從緩存區調用要刻錄的數據,在刻錄的同時後續的數據再寫入緩存中,以保持要寫入數據良好的組織和連續傳輸。如果後續數據沒有及時寫入緩衝區,傳輸的中斷則將導致刻錄失敗。因而緩衝的容量越大,刻錄的成功率就越高。市場上的光盤刻錄機的緩存容量一般在512KB~2MB之間,最大的有8M緩存的產品,建議選擇緩存容量較大的產品,尤其對於IDE接口的刻錄機,緩存容量很重要。 ④兼容性 兼容性分為硬件兼容性和軟件兼容性,前者是指支持的CD-R的種類,CD-R分金盤、綠盤和藍盤;後者是指刻錄軟件,光盤刻錄機是要有相應的驅動程序才工作的,要盡量選擇型號較普遍的、產量大的機器,這樣支持的刻錄軟件才多。 ⑤使用壽命和刻錄方式 刻錄機的壽命用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來衡量,一般的刻錄機壽命都在12-15萬小時左右,這是指光盤刻錄機使用壽命,如果不間斷地刻錄,大概壽命在3萬小時左右。 ⑥刻錄機的支持格式 一般的刻錄機都支持Audio CD, Photo CD, CD-I/MPEG, cdrom/XA, CD-EXTRA, I-TRAX CD 與 CD-RW CD等格式。而最新的CD-RW刻錄機將支持CD-UDF格式,在支持CD-UDF格式的軟件環境下,CD-RW刻錄機具有和軟驅一樣的獨立盤符,用戶無需使用專門的刻錄軟件,就可像使用軟驅、硬盤一樣直接對CD-RW刻錄機進行讀寫操作了,這樣就大大簡化了光盤刻錄機的操作,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⑥刻錄方式 除整盤刻寫、軌道刻寫和多段刻寫三種刻錄方式外,刻錄機還應支持增量包刻寫(Incremental Packet Writing)刻錄方式。增量包刻錄方式是為了減少追加刻錄過程中盤片空間的浪費而由Philips公司開發出的。其最大優點是允許用戶在一條軌道中多次追加刻寫數據,增量包刻錄方式與軟硬盤的數據記錄方式類似,適用於經常僅需備份少量數據的應用。而且它有一種機製,當數據傳輸速度低於刻錄速度時,不會出現"緩衝存儲器欠載運行錯誤"而報廢光盤,即它可以等待任意長時間,讓緩衝存儲器灌足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