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魔俠》後有《蜘蛛俠》,《蜘蛛俠》後有《蝙蝠俠》,加上早先名噪一時的《X戰警》,好萊塢的銀幕上正在上演一出前所未有的〝瘋狂四人組〞。近日,德國《明星》周刊對好萊塢盛行的〝英雄主義動畫大片〞撰文評論。
自從導演蒂姆-伯頓將《蝙蝠俠》首度搬上銀幕後,〝蝙蝠俠〞的熱潮始終居高不下。盡管此後續集的導演、演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影迷們的熱情並沒有降低一絲一毫。1997年,由喬-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與羅賓》照樣大紅大紫。此次由克裏斯托弗-諾蘭導演的新片《蝙蝠俠誕生》將於今年6月15日正式上映。據悉,影片在保留前幾部的風格外,在服裝製作和特技動作上花了更多心血,力爭讓廣大影迷一飽眼福。
將虛擬的動畫人物搬上電影銀幕,《蝙蝠俠》並非首例。在此之前,異曲同工的《蜘蛛俠》和《X戰警》等大片都曾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或許是好萊塢的導演們嚐到了其中的甜頭,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導演準備翻拍動畫故事。據悉,在2007年之前,總共將有50部類似影片正在籌劃中,這一數字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早在兩年前,著名漫畫大師、〝蛛蛛俠〞創始人斯坦-李就已嗅出了其中的商業氣息,在紐約創建了動畫影片工作室。隨後,〝綠巨人〞、〝懲罰者〞、〝夜魔俠〞和〝艾麗卡〞等動畫明星紛紛先起了一股銀幕上的動作狂潮。而《幽靈騎士》和《冰人》等片的製作也一度吸引了尼古拉斯-凱奇、約翰尼-德普等諸多一線男星的興趣。此外,很多導演因為多次接拍該類影片,已經〝熟能生巧、得心應手〞。譬如布萊恩-辛格,就曾先後拍攝了《X戰警》、《超人歸來》等影片。而芭菲的創作者喬斯-維登也參與了《神奇女俠》的前期工作。華麗的動畫效果、精彩的打鬥場麵,豪華的明星與導演陣容,加上美國人曆來推崇的〝英雄主義〞,是該類影片走向成功的四大因素。
當然,任何潮流都要麵對〝盛極而衰〞的隱憂。德國《明星》周刊認為,一窩蜂湧現的動畫英雄影片很可能造成〝窩裏鬥〞的現象,導致票房分散。此外,不斷推出續集的影片如果不能推陳出新,觀眾們也會逐漸失去興趣。到了那時,即使在影片宣傳海報上打上〝改編自某著名動畫故事〞的超大字樣也無濟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