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BILL GATES)近期在談到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的iPod時曾給出這樣一個預言:iPod即將風光不再。
蓋茨在接受德國一家報紙采訪時表示,“盡管蘋果電腦或許還會大出風頭,但我認為iPod的火爆銷售勢頭難以長期維係。蘋果電腦的Macintosh操作係統和圖形用戶界麵也曾盛極一時,其風頭之勁和今天的iPod一樣,但最後還是褪去了光環。”
什麼能將蘋果電腦趕下數字音樂設備的霸主寶座呢?時下流行的一個觀點是,手機能夠完成這個任務。隨著成本的降低,記憶體容量的擴大,手機的功能正在穩步增強。
手機製造商和無線運營商認為,在與蘋果電腦的iPod展開競爭時,他們有這樣一個優勢:手機的使用已經非常普及,幾乎人手一個。而且,他們為手機成功地添加了新功能,從可拍照的手機上就可見一斑。那麼,內置MP3播放器是否會成為新一代手機的基本功能呢?
不少公司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摩托羅拉(Motorola)、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索尼愛立信移動通訊有限公司(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以及諾基亞(Nokia)都在爭先恐後地開發數碼音樂市場。預計能夠播放音樂的手機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麵市。
但現在就認為iPod將走向沒落還為時尚早。iPod有不少優勢,而手機製造商和無線運營商們或許低估了iPod的這些優勢。
也許最大的優勢是品牌效應。科技迷們往往把過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一個設備的內部功能上麵,但卻低估了產品品牌的價值,而蘋果電腦的消費品品牌在全球科技行業內可能是首屈一指的。蘋果電腦在生產風格獨特、易於使用的產品方麵聲名顯赫。在蘋果電腦品牌形象的感 召下,說服年輕人購買新的數碼音樂播放器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隨著服務協議的終結以及產品的推陳出新,消費者們三天兩頭地更換手機,顯然手機品牌的忠誠度低得可伶。
不過,手機用戶往往喜歡趕時髦,也樂於嚐試新功能,推出內置音樂播放器的手機有可能滿足一些消費者的好奇心,從而對iPod造成一些衝擊。但要想在設計及功能方麵挑戰iPod就比較困難了。IPods的設計堪稱一流,得益於蘋果電腦工程師的傑出設計,用戶 可以對上千首歌曲操作自如。許多手機在設計方麵就相形見絀了。手機製造商要想設計出在簡便易用的萬事通產品,恐怕還要下很大一番功夫。蘋果電腦的競爭對手們在單一產品上嚐試了多年之後,在簡便易用方麵仍有些不盡人意。
此外,通過蘋果電腦的iTunes軟件,可以輕鬆實現將個人電腦裏麵的歌曲導入到iPod之中,但要想實現電腦與手機的互聯互通,問題可就多了。例如,能否把把手機裏麵的歌曲導入到電腦裏麵?能否用光驅來備份歌曲?如果電話丟失了還能恢複歌曲麼?如果換了 一部手機,還能把歌曲從舊手機導入到新手機裏麵麼?
消費者可能會心存疑慮,因為他們對手機的服務普遍評價不高。例如,Forrester Research近期的一份調查顯示,用戶對無線運營商所能提供的各項服務的滿意度最高也隻有55%。
還有,經營模式也是個問題。隻有在能夠帶來利潤的情況下,一個熱門新功能才會對無線運營商有所幫助。盡管照相手機非常時髦,但Jupiter Research近期的一項調查發現,如果通過手機發送照片的收費為0.30美元的話,52%的受訪者表示不會使用這項服務。無線運營商希望用戶通過他們正在開發的音樂服務購買歌曲,然後利用他們的無線網絡下載這些歌曲,但用戶或許更傾向於通過PC來傳送 歌曲。如果是這樣,無線運營商就無法從中獲得多少好處。
另外,無線運營商在收費方麵能夠與對每首歌曲隻收取1美元使用費的蘋果電腦相匹敵麼?事實上,手機鈴聲收費不菲,有些鈴聲的收費甚至達到每首4美元,但鈴聲和歌曲的相同點就在於它們都是音樂。鈴聲是供大眾消費的,而歌曲基本上屬於個人消費範疇,1美元的收 費標準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
從上麵種種分析來看,用戶或許會認為音樂播放是手機的一種華而不實的功能。
最後要說的是,在互聯網時代,如果要想生存下去,即便是行業領頭羊也不能滿足現狀、不思進取。蘋果電腦不可能在手機製造商紛紛把競爭的矛頭指向它的時候仍然穩坐釣魚台。蘋果電腦在推出iPod不久之後又相繼推出了iPod Mini和iPod Shuffle,不時還有傳聞稱蘋果電腦還會推出其他i產品。誰敢說蘋果電腦不會推出自己的手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