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電總局《關於促進我國動畫創作發展的具體措施》即將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今後各頻道的黃金時段將必須播出國產動畫片。
如今還有不少人為當年的《大鬧天宮》津津樂道著,並奇怪,為什麼突然滿電視屏幕上都是美國、日本來的卡通角色了呢?
老實說,這樣的規定在市場經濟的語境下出現,很有計劃經濟時代的遺風。其實筆者和很多國人一樣期待國產動畫片的發展和壯大,期待出現更多的國產精品,豐富廣大青少年的童年記憶。但是,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國產動畫片盡快長大呢?
在商品緊缺年代,但凡是個商品就有許多人搶著要,那並不是因為東西好而是因為東西少。那些年,被嬌寵著的商品製造者,發展前進的腳步之緩慢是有目共睹的。這種現象如今在一些壟斷行業仍然延續,越是壟斷程度大的行業,改進服務意識的動能越小,他們的〝強大〞外表下麵完全是〝保護政策〞在起關鍵的作用。這樣的經驗,我們實在不願意在國產動畫片身上再次上演。
真正優秀的企業家都是自己經曆市場風雲的磨礪而出,真正好的商品都是在市場的揀選中脫穎而出的,需要通過行政手段強製推銷的商品往往形成不了持續的生命力。
市場是個非常好的鍛煉場,跌倒了不要緊,暫時落後也不要緊,隻要你一直堅持下去,就有超越的希望;怕隻怕〝為人父母〞者溺愛孩子,不讓孩子參與競爭,始終在手裏拽著一根線,把孩子圈在一個沒有競爭的〝安全港灣〞裏獨自訓練,並且沾沾自喜於在別人開飛機的時候自己終於有自行車了。
事實也證明了,當年中國電影拒好萊塢大片於門外的時候,中國電影都在小打小鬧,而這兩年《駭客帝國Ⅲ》、《星戰》等大片於全球同步首映了,我們反倒有了自己真正的商業大片,比如《英雄》、《十麵埋伏》、《功夫》……
市場的曆練優於行政的嬌寵,這是一條基本的發展法則。沒有普遍意義上的市場競爭力的國產動畫片,在政府的強力行政幹預下,就算在國內收視率達到了百分之百,那便又如何呢?別無其他,一個繁榮無比的虛擬幻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