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攝歌舞場麵時,把燃著的香煙放到鏡頭前,可產生一定的煙霧效果。鏡頭的變化要模仿人眼的運動規律,因為人眼不會象鏡頭一樣推來拉去。變焦可造成異常的視覺感受。極快速的和極緩慢的變焦相對中速更適合人的視覺習慣。在具體拍攝時,由被攝主體發生移動,給鏡頭變焦提供動因。在鏡頭變焦距的同時移動攝像機可使攝像機產生的動作掩飾變焦距的動作。
拍攝項鏈、鑽戒等首飾時,可以讓燈光師劃圈,不要太大,以能讓首飾發出閃光為宜。
特寫鏡頭不同於遠景、中景、近景,它好比是用放大鏡對人物的觀查,實際拍出的物體甚至比真實的還要大。在對人物做特寫的時候,首先要仔細觀察,找出美點。美點因人而異,一般比較常用的特寫部位有眼、口、頸、肩、胸、手。或分別拍攝,或連貫拍攝。
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兩個人的愛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升溫,親吻的鏡頭若表現的過於真實便缺乏美感。可以采用新娘薄薄的頭紗將部分遮掩,或者使用“剪影”的拍攝手法。縮小光圈,並在較亮的背景下,隻能看見兩個人的影子逐漸合攏。
由戀愛走向結婚,就好象辛勤栽培的小樹結出了碩果。他們此時此刻喜悅的心情可以用一曲輕快的音樂配上一段動感十足的畫麵來表達。動感畫麵怎樣拍,大家可以用電子學裏或門的概念來理解:人物靜+鏡頭動;人物動+鏡頭靜;人物動+鏡頭動。怎樣動感才最強烈?那就是人物動正+鏡頭動反,比如拍攝新娘左手扶著樹繞樹逆時針轉圈,攝像師就要順時針繞樹拍攝。
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道具營造溫馨浪漫的氣氛。比如向下灑落的玫瑰花瓣,向上飄浮的肥皂泡。
出去拍外景,也許遇到下雨的天氣。最理想的狀態,是下毛毛雨。朦朧而浪漫,新郎新娘會不自覺地進入一種情意綿綿的狀態。盡量選擇暗一些的背景。用間接的手法,例如拍攝沿著樹葉滴落的水珠,來表達雨的效果。如果下小雨:首先選擇不會被雨點打濕鏡頭的機位,再選擇淺色或透明的雨傘(當然是給新郎和新娘準備的)。看著雨點落在水麵激起的一圈圈漣漪,聽著雨點拂上綠葉那美妙的聲音,感覺時間都好象凝固了。碰上下大雨也不錯,找最適合欣賞雨景的所在,你能拍到平時拍不到的鏡頭。比如拍攝新娘推開窗戶,望向窗外,因為大雨的清洗,環境非常潔淨。樹木的綠意更濃,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新郎端來一杯茶,飄著熱氣,新娘接過水,心中充滿暖意。
我的一位電視台的朋友,用過一種通過回憶轉場拍攝兩人從穿喇叭褲手提錄音機的年代花前月下的一組鏡頭,是他們戀愛時的真實寫照。攝像時為新人導演一些劇情,讓戀愛時的浪漫再現,我把它叫做“電影劇情式攝像”。例如:拍攝中可采用八十年代最常用的女跑男追的鏡頭。用“ADOBE PREMIERE”拉成慢動作,效果挺不錯。又如兩個人看到一片豔麗的花朵,新娘喜形於色,伸手采摘,卻不料被花刺紮到手指,新郎心疼的抓住新娘的手,張口吮吸,新娘嬌羞的縮回手指,把臉轉向一旁。觀眾看到前麵的片斷,有時能夠猜測出後麵的劇情。如何避免落於俗套,這就要求攝像師平時多接觸生活,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與眾不同的劇情。例如新郎從酒店裏走出,門童拉開大門,新郎猛然發現大門兩邊各站一個一模一樣手捧鮮花的新娘,新郎左右仔細打量,終於發現其中一個是真的新娘,這時假的新娘慢慢隱去(此法的關鍵在於用數碼特技功能先預存一個新娘的圖象)。再如第一個鏡頭拍攝右方一個小夥子“嗨,你好!”伸手欲握快步走向左方。第二個鏡頭拍攝左方一個小夥子“嗨,你好!”伸手欲握快步走向右方。這時觀眾一般會認為下一個是兩個人握手的鏡頭。但是,你看到的第三個鏡頭卻是兩個人碰麵後在用力的搖著新娘子的手,嘴裏說著:“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