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兩大色彩模式RGB和CMYK。色彩模式有很多種,但這兩種是最重要和最基礎的。
其餘的色彩模式,實際上在顯示的時候都需要轉換為RGB,在打印或印刷(又稱為輸出)的時候都需要轉為CMYK。
雖然如此,但這兩種色彩模式都比較抽象,不符合我們對色彩的習慣性描述。比如下麵這幅圖像:
如果問:圖中人物衣服顏色的RGB或CMYK值是多少?你一定會覺得不得其所。如果現在要你在RGB模式下組合出一個淺綠色,也很難準確地做到。
雖然Photoshop和Illustrator以及GoLive的取色滑塊都提供了色彩預見功能,即動態顏色滑塊。如下圖。
可以預見:將R滑塊往右拉就會得到粉紅色;把B滑塊向左拉會得到草綠色;把G滑塊向右拉就可以得到淺綠色。
動態顏色滑塊功能可以在預置中常規選項中打開或關閉。
但這種方式還是不夠直觀,最重要的是不方便修改,比如目前的藍色,想要得到更淺更亮的藍色,需要拉動三個滑杆才能得到,如下圖:
習慣上我們都會說圖片上的衣服是黃色的。或者說是亮黃色的。
比如晴空,我們首先想到藍色,然後是淺藍色。比如湖水,首先想到綠色,進一步想到碧綠色。
我們大腦對色彩的直覺感知,首先是色相,即紅色橙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中的一個,然後是它的深淺度。
HSB色彩就是籍由這種模式而來的,它把顏色分為色相、飽和度、明度三個因素。
注意它將我們人腦的“深淺”概念擴展為飽和度(S)和明度(B)。
所謂飽和度相當於家庭電視機的色彩濃度,飽和度高色彩較豔麗。飽和度低色彩就接近灰色。
明度也稱為亮度,等同於彩色電視機的亮度,亮度高色彩明亮,亮度低色彩暗淡,亮度最高得到純白,最低得到純黑。
如果我們需要一個淺綠色,那麼先將H拉到綠色,再調整S和B到合適的位置。一般淺色的飽和度較低,亮度較高。
如果需要一個深藍色,就將H拉到藍色,再調整S和B到合適的位置。一般深色的飽和度高而亮度低。如下2圖:
這種方式選取的顏色修改方便,比如要將深藍色加亮,隻需要移動B就可以了,既方便又直觀。
如果要選擇灰度,隻需要將S放在0%,然後拉動B滑杆就可以如同灰度模式那樣選擇了。如下圖:
注意,HSB滑塊的灰度,與灰度滑塊K的數值是不同的。我們在Photoshop中選擇灰度時候,應以灰度滑塊為準。
在HSB模式中,S和B的取值都是百分比,唯有H的取值單位是度,這個度是什麼意思?
是角度,表示色相位於色相環上的位置,將我們前麵學過的色相環加上角度標誌就明白了,如下圖:
從0度的紅色開始,逆時針方向增加角度,60度是黃色,180度是青色等等。360度又回到紅色。可以自己調節H滑塊對照一下。
我們再看一下Photoshop的拾色器,拾色器的H方式其實就是HSB取色方式。
色譜就是色相,而大框就包含了飽和度和明度(橫方向是飽和度,豎方向是明度)。如下圖:
在選取顏色的時候,HSB模式較為直觀和方便。在Illustrator和GoLive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