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塊霓虹招牌了吧?你或許會以為其間設置了明度很強的光源吧?實際上這個場景中什麼光源也沒有(如圖1)。
為了創造發光效果,我們用了發光貼圖(Luminosity Map)並設置了反射係數。為模擬發光的字母,我們將模型表麵發光度設為100%,然後將渲染圖置入Photoshop中作進一步加工(如圖2)。
在Photoshop中我們做一個依字母外輪廓勾畫的選區,對此選區做高斯虛化以模擬霓虹效果。將此圖像裁剪到剛剛包括字母形體在內並存盤(如圖3)。
回到三維程序中,建立一個新材質,然後將剛才做成的圖像作為貼圖載入發光度(Luminosity)通道。將此材質貼到字母模型的前表麵。我們可以用Fit to Object命令,因為貼圖大小恰與物件相同。
在字母模型的側麵我們運用了一種反射度較高、有著鍍鉻效果的材質。字母模型的背麵我們設置100%的反光度並將其略往後移以使反射光看起來是從側麵發出(如圖4)。
為了製作發光的招牌底板,我們不僅要模擬透射光源,還要模擬字母模型邊緣擴散的光線灑到底板的效果。光設置反射係數顯然不夠,我們還得回到Photoshop中做兩個發光貼圖,如此圖所示,下方是招牌透射效果,上方則是字母邊緣散射效果(如圖5)。
將這兩種貼圖都運用到某個材質的發光通道中,確定其混合比例,我們就可以得到預期的效果(如圖6)。
霓虹招牌上的這個箭頭也是用了同樣的方法,先是運用發光貼圖模擬燈光從箭頭背麵的透射,再運用材質發光係數模擬燈光在箭頭邊緣的衰減(如圖7)。
最後,我們將招牌的每一部分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發光”處理,這樣就能在沒有任何光源設置的情況下得到仿真的霓虹閃爍效果(如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