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資源網關於疫情後半段時期的看法如何?新冠肺炎就如同雨後春筍不斷的生長與蔓延,以至於如今全球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百萬,影響不得而知,房地產產業更是如此。工地停工、售樓處、中介門店關閉,房地產無疑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
但是,疫情終會過去,銷售也正回暖。突發的危機事件往往隻是一個暫時的黑天鵝,它會加速或延緩某個社會進程,卻不會徹底改變原本正在發生的趨勢。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從短缺時代向精耕細作時代的轉型,這一原本正在發生著的行業趨勢,就被大大地加速了。疫情過後,存量博弈的時代也許會真正地拉開大幕,競爭更加激烈,機遇也更加廣闊。
1998年中國取消了福利分房,靠市場來解決住房問題。之後,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的高速增長,房地產市場經曆了蓬勃的發展。20多年裏,中國的人口從12億增長到14億,人均住房麵積卻由幾平米增長到現在的將近40平米。
眾所周知,在這一段地產高速發展的年代裏,房子供不應求,房價快速上漲。精雕細琢,輸給了貨如輪轉,隨便一個樓盤就大把人排隊買,人們對房產增值的需求蓋過了對產品質量甚至居住本身的關注。
而如今,形勢已然大不一樣。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地產市場也進入了平穩增長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真正意識到,產品、服務的質量,比拿地的速度、規模的增加更重要,尤其是一些龍頭企業,追求增長質量的思維模式開始成為主流。
在消費者端口,“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這一政治敘述深入民心,消費者對房子的需求也正回歸產品本身,對質量和服務也越來越挑剔。而經此一“疫”,長時間居家隔離的人們對居住體驗感受更深,改善居住品質的願望也更強烈。
租房帶來居無定所的漂泊感,使得很多無房者想要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房者想要“換套大房子”,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其樂融融,分開的時候各有自己的房間,互不幹擾;甚至有條件的會想再買第二套房,第一套主要在交通便利的市區,滿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第二套在城鎮郊區或風景名勝區附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人口密度低,主要用於度假和休閑。
這些年來,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城區土地緊張地價高昂,建築密度高。在一些城區,經常可以看到一片片連在一起的幾個樓盤,天空隻留一條狹窄的縫隙。這種樓盤,平時住著都是百般不便,疫情下就更嚴重了。一個小區裏動輒幾千上萬人,一人確診全小區隔離。
所以,無論有沒有疫情,人們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不會變,地產市場發展的大方向也不會變,最終都得回歸基本麵:產品和服務。而疫情的突然來襲,則按下了住房消費升級的快進鍵。
疫情之後的市場怎麼走?從市場空間來看,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衣食住行四大剛需的其中之一,經過這幾年擠泡沫之後去年也仍然有接近16萬億元的市場規模,房地產行業是不會死的,但企業則不一定。
3月是房企一年一度的“年報季”。從目前已經發布業績的上市房企表態來看,企業目標增長率基本在10%左右,較2019年進一步放緩。在第三方研究機構克而瑞看來,“在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提質控速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規模為王,曾是過去十多年裏房地產行業競爭的戰略製高點。如今,市場邏輯已發生變化,簡單的規模複製已經難以為繼。
戰略轉型隨之而來的便是組織架構的調整。據不完全統計,整個2019年,為應對行業變化而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的房企至少有10家。其中除了萬科、碧桂園、保利等龍頭房企之外,還包含了旭輝、陽光城、中梁、融信、藍光發展、正榮、和昌等不同規模梯隊的企業。
其中,以規模著稱的碧桂園動作相當引人注目。早在2018年8月份,其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就預見性地提出了“提質控速、行穩致遠”的大戰略,隨之而來的便是區域合並、總部精簡等先後五輪組織優化。這些先見之明式的戰略調整,也給碧桂園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根據碧桂園不久前發布的最新年報,2019年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同比增長超10%至5522億元,營業收入增長28.2%至4859.1億元,淨利潤增長26.1%至612億元。可動用現金餘額約2683.5億元,達公司有史以來最高水平,現金短債比高達2.3倍。與“舉步維艱”的行業大勢相比,碧桂園顯得遊刃有餘。
與此同時,過去兩年間,碧桂園在機器人、現代農業等領域獲取了足夠的資源,支撐其迅猛擴張,大步向前。隨著大量的員工招募、專利申請、產品量產等,博智林機器人、現代農業、碧優選以及機器人餐廳所組成的碧桂園高科技產業版圖已初現崢嶸。
過去的十幾年裏,選擇房地產行業的商業巨子們,無疑是幸運的。當其他領域早已進入存量競爭的紅海時,房地產市場依舊在稀缺性商品的邏輯支配下迅速增長,而且其體量巨大,獲利頗豐。
很多年後,再回望2020年這個春天,也許人們會發現,這次疫情應該是中國經濟的一次分水嶺,對於地產行業更是如此:它大手一揮,把地產行業徹底推入了存量競爭的時代。
疫情之後,住房消費升級的趨勢會加快,商業競爭將更多地圍繞著高端品質和匠心,以及其所代表的生活追求來展開。對於企業來說,競爭的坐標也已經徹底改變:組織運轉是否高效,產品和服務是否有競爭力,能不能獲得消費者認可?
可以預見的是,大量的小公司會離場,事實上早在疫情之前,2019年就有多達500多加房地產企業宣告破產。但是,市場競爭沒有因此而弱化,而是更加激烈了,頭部企業們都在憋著勁搶反彈。
品牌房企以其強大的資源優勢、管理優勢、融資優勢、品牌優勢等,相對來說勝出的概率會更大些。然而,如果不重視客戶需求,不精研產品和服務,再大的房企也會轟然倒塌。
“容易賺的錢沒了。”消費者主權時代,人們對產品的要求隻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元,人們對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精細化,那些早已為這個時代做好準備,或者最先做好準備的企業,無疑將會是最有可能的勝出者,也注定會挺立在下一個時代的潮頭。
以上就是數碼資源網對當今房地產產業的一些個人拙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