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盤也稱藍光
DVD,是一種可讀寫的新型大容量專業光盤,采用藍紫激光
係統讀寫,藍光盤
容量是目前所有光盤中最大的,與DVD盤同
尺寸的藍光盤單麵容量可達23.3G;采用藍光盤作存儲載體的攝
錄像機稱為藍光盤
攝像機,目前已推出的產品有PDW510、PDW510P、PDW530、PDW530P等,不過由於價格原因,現僅在廣播電視界應用,相信不久就會推向民用。
長期來磁帶是電視節目存儲的主要載體,但隨著IT技術在專業廣播電視領域的滲透與發展,一些新湧現的存儲載體就開始蠶食“磁帶記錄”這塊領地,由於CD、DVD、閃存卡等在容量和傳輸速率上尚不能滿足專業視頻記錄的需要,但藍光技術和大容量藍光盤的推出,已經開始動搖了廣播電視領域以磁帶這種單一、線性的流媒體記錄方式及作為視頻載體的最佳選擇的地位。
由SONY、鬆下、日立、SHARP、先鋒、LG、三星、PHILIPS和湯姆遜等公司組成的藍光盤聯盟開發了藍光盤技術與大容量藍光盤,目前已推出了部分藍光盤數字攝像機、錄放像機。藍光盤的讀定采用波長為405MM的藍紫激光技術(DVD為波長650MM的激光),使得與DVD盤片尺寸相同的藍光盤單麵容量從DVD的4.7G躍升到23.3G,數據的讀寫速率達到72Mbps。它還可以使用雙光頭讀寫,讀寫速率可達到144Mbps,如此大的光盤容量與讀寫速度完全可以實現高質量,長時間記錄的要求。目前藍光盤標稱可重複擦寫1000次,在實際加速老化實驗中,藍光盤的重複擦寫次數高達數千次以上,一般磁帶標稱重複使用200-300次,而實際使用中為30-50次。藍光盤是采用特殊合金物質和激光係統實現“變相技術”來記錄信息的,材料物理變化是在攝氏400-600度工作環境中進行,而在常規的高溫與低溫的環境下表現極為穩定。專業藍光盤技術在攝錄像設備中使用消除了磁帶類別的固有限製,可使用同一張光盤記錄多種不同的視頻格式。光盤記錄是把信息作為"數據文件"進行處理,因而各種信號可以非常靈活地記錄,除了視頻和音頻流,光盤還可以記錄多種元數據,如日期、時間、位置信息等。文件在光盤上存儲的物理位置與記錄、重放所需要的存取時間不會有衝突,存取時間隻相當於在磁帶上存取所需時間的一小部分,因此在藍光盤攝錄像機中可以更容易、更快捷地尋找到素材源。
目前藍光盤攝錄像機雖然實用上還無法與磁帶攝錄像機相比,尤其存儲容量上也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圖像質量基本上達到要求,可與電視新聞界比較流行的XS、IMX等格式媲美,且它的方便、快捷更受電視工作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