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起全國將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當前,全國天氣版圖中,降雨依舊是主角,17日開始新一輪強降雨又將來襲,而在華南大部地區,“燜蒸”模式的高溫天也已登場。
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為10天;
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20天;
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為10天。
氣溫高、氣壓低、空氣濕度大
容易對人體健康有不利影響
入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麵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幹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很多“病根兒”
是“三伏天”落下的
俗話說
“進入小暑,上蒸下煮!”
入伏後 “桑拿天”也將頻繁出現
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
小心落下“病根兒”
1、忌不開窗通風
三伏天不少人怕熱,閉窗室內吹空調。其實,潮濕悶熱、通風差的室內易引發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反而致病。
建議:每天開窗通風兩次以上,每次15-30分鍾。
2、忌隻吃水果
三伏天身體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勞、沒胃口,不少人選擇吃點果蔬了事。吃不好,營養不夠,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導致疾病。
建議:
① 果蔬不能少:多吃點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紅柿、南瓜、豆類、土豆及芹菜等。
② 來點湯開胃:菜湯、肉湯、魚湯、蛋湯等,餐前少量飲用還能增加食欲。
③ 蛋白質一定有:適當吃些瘦肉、魚、豆奶、雞蛋等。
④ 穀物不可少:出汗會丟失B族維生素,而穀類是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
3、忌冷風對著吹
空調冷風,頸椎對著空調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
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或者搭個披肩。
4、忌大口急喝水
大口大量喝水,水分會快速稀釋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髒負擔。對於冠心病患者尤為危險。
建議:每次喝水別超200毫升左右,以溫開水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補水為宜。
5、忌冷飲不離手
冰淇淋、冷飲適當吃解暑,大量吃會傷身。長期過量的冷食物進入胃,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粘膜層變薄,出現粘膜水腫和糜爛。
建議:少喝冷飲,白開水才是解暑的最佳飲品。
6、忌直接衝冷水澡
炎熱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體經過冷水的刺激,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精神緊張等一係列刺激反應,對心髒、血壓產生不利影響。
建議:運動完後,最好先休息30分鍾,待身上熱量散發後,或用毛巾擦拭,再洗澡。水溫不要太高,以36~39℃為好。
7、忌整天不出汗
養生要適應大自然的規律,該出汗時就出汗,因為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
建議:傍晚出門走一走,不要整天泡在空調房,微微出汗對身體好。
8、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時節應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點前。因天氣炎熱,睡眠會受到一定影響,建議有條件最好睡個午覺,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髒疾病的發生。
建議:午睡以15-30分鍾為宜,午睡後可以輕微活動,喝一杯水,以稀釋血液黏稠度。
9、忌情緒激動
炎炎夏日,人難免會心浮氣躁,但激動情緒傷身體。比如生氣時,血壓會上升,我們的臉會漲紅,血管以及心髒部位所承受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高出3倍以上。過分激動,對心髒也是有傷害的。
建議:當情緒激動時,要理智消解,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消除怒氣,使心情得以平靜。
想過好“三伏天”
一定要注意“防寒”
入伏後
有個問題一般人都會搞混
“伏天裏我們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正好相反!
要一心防寒!
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
1、避免冷風直吹
無論是開空調、吹電扇還是窗邊納涼,都要避免長時間直吹。夜晚睡覺時,門窗別開小縫兒,以防虛邪賊風。
2、護好兩個部位
咽喉和後心是人體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犯。護好這兩個部位,有助於幫助身體緩衝低溫的寒氣。
3、飲食注意少寒涼
要少吃冷飲,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陽氣正在成長中,過食冷飲,會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易出現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複的扁桃體發炎、發燒、脾胃不和等問題。
為期40天的三伏天
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