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冠肺炎疫苗安全嗎?國產新冠肺炎疫苗有效性多久?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祖國帶來了一個重磅的好消息,那就是國產疫苗上市並全民免費!不過隨之而來的是不少人的疑問,下麵就為大家一一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任何一款預防性疫苗通過臨床試驗以後會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還是在接種過程中實事求是的累計分類統計。關於國外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出現發熱、過敏、昏厥、麵癱、死亡等等報道不少新聞已經被證實是烏龍事件。有些出現反應也並不能夠證明是注射新冠肺炎直接導致的結果。
國產新冠疫苗在累計完成100多人人次接種案例中並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三期臨床試驗中15萬人次接種也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傳統的滅活疫苗表現相對“沉穩”。
已有數據顯示,該疫苗保護率為79.34%,實現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負擔性的統一,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
根據新冠滅活疫苗Ⅰ、Ⅱ期研究的數據,6個月以上,抗體仍然能夠維持在較高水平上。
國產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順序上第一步高風險人群、重點人群,第二步高危人群,第三步全人群的接種。從12月15日已經開始為重點人群疫苗接種工作後續將有序開展接種。
重點人群主要包括年齡在18-59歲的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生鮮市場、交通運輸、醫療疾控等工作人員和出國人員。
中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頭痛、發熱、接種部位局部紅暈或出現硬塊,還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常見不良反應,沒有嚴重不良反應。
過敏人群、發熱人群、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期、孕婦等特殊人群不建議接種國產新冠疫苗。另外也不建議和HPV疫苗同時接種。
新冠疫苗接種單位為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大家可關注所在縣(市、區)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或疾病預防控製機構發布的信息。
目前所使用的新冠疫苗需接種2劑,兩劑次間隔時間以疫苗說明書為準,接種部位為上臂三角肌。一般應使用同一廠家的新冠疫苗完成全程免疫。
對於經曆了一年疫情的全球來說,中國的疫情防控做到了世界領先,殊為難得。但現行的疫情防控雖然行之有效,客觀上也造就了高昂的成本。僅廣州一個城市,近半年來每天都有上萬工作人員身穿防護服參與防疫工作,除了專業醫護人員外,還有諸多隔離酒店的工作人員和社區誌願者。任意一個城市出現新的本土疫情,都會掀起一場新的防疫戰役。例如,大連市的冷庫處理全國30%的進口冷凍食品,幾乎成了包袱。進口冷凍食品攜帶的新冠病毒已經讓大連市數次“中招”,國家衛健委急忙向大連派遣工作組。
許多防疫措施不僅成本很好,也會讓人民群眾在生活中承受一些不便,總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從長遠來看,唯有普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才能讓人民群眾遠離疫情,疫苗才是控製疫情的終極手段。
2020年12月2日,孫春蘭副總理在在北京調研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和生產準備工作時提及,目前國內已有5條技術路線的14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5個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標準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緊急使用、生產準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孫春蘭副總理提到的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5個疫苗分別是:
1. 國藥集團下屬武漢生物研究所的滅活疫苗;
2. 國藥集團下屬北京生物研究所的滅活疫苗;
3. 軍科院聯合康希諾公司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
4. 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的重組蛋白疫苗;
5. 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滅活疫苗。
當然,國外企業也沒閑著。目前在臨床試驗中跑得最快的新冠肺炎疫苗,當屬美國Moderna和德國BioNTech的mRNA疫苗。其中BioNTech的mRNA疫苗,在美國的臨床試驗由輝瑞承接,並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緊急授權。放眼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與生產,進展最快的3個國家當屬中國、美國和德國。
在我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由各省衛生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到2020年12月底,許多省份已陸續公布疫苗接種點,優先對醫護人員、進口冷鏈從業人員、公安武警消防人員、交通物流等服務業人員等有較大風險的重點人群進行預防性接種。
然而,社會上仍然流傳著許多對於新冠肺炎疫苗安全性的疑慮,有許多群眾擔心接種疫苗產生不良反應,對於接種疫苗這件事情並不積極。作為資深生物製藥專家,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針對疫苗的安全性進行科普,打消大家不必要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