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發展,各種網絡用語層出不窮,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躺平這個詞吧,其實這個詞已經出現很多年了,但是還是有人不懂它的意思,那麼網絡語躺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先是南方日報評價“躺平”:
後是清華教授認為:躺平=不負責任
但至今也沒有明確的解釋,大多數人認為的躺平就是當自己麵對無法解決的問題,現狀,苦難與挫折的時候,選擇直接接受結果,不再努力去改變,擺出一副無所謂,不在乎的狀態。
或者是在麵對其他人的時候不管對方對你做什麼事情,采取什麼樣的態度,你都不做任何的反應或者反抗,內心毫無波瀾,順從對方。
這個想法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大規模出現過,那個適合的文人以清談為榮,追求隨遇而安的黃老之治,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崇尚這種“躺平”的思想。
比如著名的文人群體“竹林七賢”,這七個文人平時就是在喝酒,寫詩中度過的,並不追求名利,著名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也是一群官員在工作時間出來遊山玩水,集會的時候縮寫的。
其實在生活中,誰都會遇到壓力,麵對壓力的時候難免有放棄的想法,不過,造成現在年輕人大規模地想要躺平思想的,既時不結婚生子,不想工作,不想社交,不想消費,低欲望等等想法的。
還有一種名為“內卷”的思想。
很多年輕人的躺平就是為了對抗內卷。
關於內卷,也沒有明確的定義,這可以通過一個現象來解釋。
在一家電影院中,大家都在好好地看電影,不過一個前排的人,非要站起來看,即便是不舒服也要站起來,導致後排的人看不到屏幕,他們也要站起來看。
所有人都站起來看電影,結果和坐著是一樣的,卻花費了不必要的力氣,這就是內卷。
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內卷現象從我們一出生就開始了,有一些特別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被計劃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能力和性格。
一個孩子的父母給孩子報補習班,其他父母看到之後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後,開始拚命地給孩子報班。
當孩子熬過了中學進入大學的時候,有一部分人想要讀研讀博,其他的孩子也會努力地去考、當孩子進入社會之後,就會發現孩子在內卷中失去童年,失去了快樂,在畢業之後,學曆又貶值,想要掙錢生活就又困難了,而之前付出的一切又顯得毫無意義。
很多人會說內卷給我們帶來的是社會的進步,一小部分人的行為會帶動大多數人努力去奮鬥,不過卻忽視了一點,這是否是完全出於自己意誌。
大多數人的內卷是被迫內卷,就像孩子到了結婚的年紀,父母催婚那樣,父母的理由也是誰誰誰跟你差不多大的結婚了,你為什麼不結婚之類的話。
並沒有多少人想要內卷,絕大多數都是在層層地壓迫下去內卷的,這樣的生活不會是我們想要的,長期處於這樣被動的生活也失去了意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像是內卷這樣積極的思想未必就是好的,而像躺平這樣的消極思想也未必不能增添我們的生活樂趣。
但是年輕人真的感到累了,他們想要休息,但是在很多壓力之下無法去休息,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大多隻是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他們的躺平更多的是一種泄壓方式,而不是放棄自己,像三和大神這樣做一休三、隻為了活著的躺平是我們不提倡的。
當我們積累到一定的財富,不用再為生活擔憂的時候,內心不想再拚搏,放下名利的時候,不妨多想想自己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做什麼事情能讓自己開心,在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上多躺一會兒也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