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一幅典型的帶場圖象的合成範例(千萬別問我為什麼會有場,這個問題要想解釋清楚打字要累死人的。至少我認為如此。),由red和blur(可能應該是Blue藍色,何老師打錯了)組成。如果忽略場的存在,合成後的圖象也許會狂抖不止。箭頭標明了兩個小球原有的運動方向。 2.在project窗口雙擊內red,彈出一個新的red窗口。在time control窗口中點擊播放,並觀察red窗口內的紅色小球的運動,你會發現小球在向前運動
[page]
3.再次在project窗口選中內red,並同時按下ctl+F,在彈出的Interpret Footage菜單中將Separate Fields參數的upper fields改 4.重複第2步操作你會發現小球不抖了。red的場設置和檢測就此完成。 6.與第2步相似,在project窗口雙擊內blur,彈出一個新的blur窗口。在time control窗口中點擊播放,並觀察blur窗口內的紅色(好象應該是藍色)小球的運動,你會發現小球向前運動正常,不抖!證明藍色小球與紅色小球不同,是U pper Fields優先。blur的場設置和檢測就此完成。 7.素材的輸入設置就此完成。在project窗口中觀察結果。輸入設置正確,可以保證你的合成片當中不會有內部相互“反場”的現象產生,但要徹底解決“反場”現象,還要看輸出設置 [page] 8.輸出設置。需要說明的是,輸出設置的正確與否,與你使用的輸出卡有關,我無法在這裏告訴大家哪個“一定”是正確的,隻能是你自己按照上圖的設置算兩段試試(u pper和lower各算一段),看看那種設置不抖,最後確定你今後的製作選擇upper或者lower。(多數采集卡默認設置應該是upper正確) 這裏還需要說明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