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機場,這座承載著香港73年航空曆史的標誌性建築,已於1998年7月6日正式關閉,結束了其作為全球最繁忙國際機場之一的輝煌歲月。然而,它的故事並未因此終結,而是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在香港的土地上書寫新篇章。如今,啟德機場的原址已經煥然一新,轉變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郵輪碼頭——啟德郵輪碼頭,繼續為香港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啟德機場的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香港人口激增,為了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著名華人紳商何啟與區德等人合資經營“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在九龍城寨外的九龍灣北岸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工程。新填地總麵積達120英畝,原計劃發展成花園城市住宅區,並以合資公司的名字命名為“啟德濱”。然而,該計劃最終未能完全實現,部分空置土地後來被港英政府收回,用作建設機場之用。1925年1月24日,啟德機場正式投入使用,成為香港的首座國際機場。
在啟德機場運作的73年裏,它見證了香港從一個小漁村蛻變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曆程。機場的跑道伸入維多利亞港,三麵環山,一麵臨海,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啟德機場成為全球起降難度最大的機場之一。機師在降落時需要在摩天大樓之間急轉彎47度對準跑道,這種獨特的降落方式成為了啟德機場的一大特色,也讓它在全球航空界聲名遠揚。盡管啟德機場在運營期間曾被譽為“全球十大危險機場”之一,但憑借其高效、安全的運營,啟德機場從未發生過重大空難事故,成為了香港乃至全球航空業的驕傲。
然而,隨著香港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航空業的快速增長,啟德機場的局限性也日益凸顯。機場位於市區,周圍高樓林立,空域狹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需求。為了確保航空安全,同時提升香港的國際航空形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1989年決定在大嶼山西北麵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經過8年的建設,新機場於1998年7月6日正式落成啟用,取代啟德機場成為香港的新國際機場。與此同時,啟德機場完成了其曆史使命,正式關閉。
盡管啟德機場的關閉讓許多香港人感到惋惜,但政府對於啟德機場原址的規劃和利用卻備受矚目。為了保留啟德機場作為香港交通樞紐的象征意義,並充分利用原有的區域特點,政府決定在啟德機場跑道舊址尾端,斥資82億港元“零填海”新建一座郵輪碼頭。這一決定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支持,啟德郵輪碼頭項目得以順利推進。
啟德郵輪碼頭及首個泊位的工程於2010年5月動工,經過三年的建設,於2013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全新的啟德郵輪碼頭可同時容納2艘排水量達22萬噸的超級郵輪,也可停泊世界上最大型的郵輪。這一現代化設施不僅結束了香港無法停泊世界巨型郵輪的曆史,還極大地提升了香港的郵輪旅遊業的競爭力。如今,啟德郵輪碼頭已成為香港的地標之一,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參觀和體驗。
啟德郵輪碼頭的成功運營不僅為香港的旅遊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郵輪旅遊業作為新興的旅遊業態,具有高度的經濟帶動效應。啟德郵輪碼頭的建成和運營,不僅促進了郵輪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還帶動了周邊餐飲、購物、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繁榮。同時,郵輪碼頭的建設也為香港的就業市場提供了新的崗位和機會,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除了郵輪碼頭外,啟德機場原址還規劃了其他多項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些項目包括住宅區、商業區、公園和綠化帶等,旨在將啟德機場原址打造成為一個集居住、商業、休閑和文化於一體的綜合發展區。隨著這些項目的逐步實施和建成,啟德機場原址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香港新的城市名片。
回顧啟德機場的輝煌曆史,我們不禁為這座曾經為全球航空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機場感到自豪。而今天,啟德機場以另一種形式——啟德郵輪碼頭繼續為香港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這座現代化的郵輪碼頭不僅承載著啟德機場的曆史記憶,也寄托著香港人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我們相信,在政府的精心規劃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啟德郵輪碼頭將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旅遊亮點,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在未來的日子裏,讓我們共同期待啟德郵輪碼頭的更加輝煌的未來。讓我們銘記啟德機場的輝煌曆史,珍惜這座曾經為全球航空業書寫傳奇的機場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同時,讓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更加包容的胸懷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共同書寫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