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後,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結發妻子,其一生不僅與朱元璋同甘共苦,更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以其賢德之名聞於朝野,深受百姓愛戴。然而,這位賢後的生命卻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畫上了句號,她因病去世,享年51歲。
馬皇後的身世頗具傳奇色彩。她出生於南直隸鳳陽府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是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自幼聰明伶俐,能詩會畫,尤善史書,性格溫婉而倔強。在嫁給朱元璋之前,她曾是郭子興府中的一位端莊秀麗、舉止從容的少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馬氏嫁於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為妻,從此開始了與朱元璋共同奮鬥的歲月。
朱元璋在起義過程中,馬皇後始終陪伴左右,不僅為他生兒育女,更在戰場上多次救他於危難之中。她的智慧與勇敢,為朱元璋的起義事業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市)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國號洪武,並立馬氏為皇後。從此,馬皇後以其賢德和母儀天下的風範,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後宮典範。
作為皇後,馬皇後不僅關心後宮的瑣事,更積極參與朝政,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她深知百姓疾苦,多次建議減輕百姓負擔,支持朱元璋嚴查貪官汙吏,整頓吏治。同時,她還以身作則,崇尚節儉,不奢侈鋪張,為後宮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她的影響下,大明宮廷形成了一種清明簡樸的風氣,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這位賢後的生命卻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八月走到了盡頭。關於馬皇後的死因,曆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隻知道她是在睡夢中得的病。據傳說,當時馬皇後的長孫得了痘症,這是一種在當時無法治愈的傳染病。馬皇後為了親自照顧長孫,不幸染上了惡疾。盡管太醫們竭盡全力為她熬製藥物,但馬皇後卻深知生死有命,不肯服藥。她擔心如果太醫治不好她的病,會遭到朱元璋的遷怒而無辜喪命。因此,她毅然拒絕了太醫的治療,選擇了自然麵對生命的終結。
在馬皇後病重期間,朱元璋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她。他問馬皇後有什麼遺願,馬皇後直到最後還是在勸告朱元璋,她希望朱元璋可以選賢任能,虛心納諫,為國家和百姓的福祉繼續努力。這份深沉的母愛和對國家的憂慮,讓朱元璋深感悲痛和敬佩。
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悲痛欲絕,為她舉行了隆重的喪葬儀式。他追封馬皇後為孝慈皇後,並在後來的永樂元年(1403年)和嘉靖十七年(1538年)兩次為她上尊諡號,最終她的諡號為“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馬皇後被安葬於明孝陵,這是朱元璋為她精心挑選的合葬陵墓。明孝陵的建造曆時25年之久,規模和水平都極高,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不僅是對馬皇後賢德的褒獎,更是對她與朱元璋深厚感情的見證。
馬皇後的去世對朱元璋打擊極大,他此後不再立後,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治理國家和為百姓謀福祉的事業中。他深知馬皇後的遺願是希望他能夠選賢任能、虛心納諫,因此他在位期間一直秉持這一原則,努力打造一個清明政治、國泰民安的大明王朝。
馬皇後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和賢德之光。她不僅以母儀天下的風範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尊敬,更以她的智慧和勇敢為朱元璋的起義事業和大明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的去世讓朱元璋深感悲痛和失落,但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的信念。
馬皇後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命運雖會遭遇變故,但隻要心存善念、持身有道、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光明之路。她以她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賢德和母愛,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她的故事將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激勵著後人不斷前行、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