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精神動力!中華民族曆來就有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的英雄氣概,曆經磨難而不衰、飽嚐艱辛而不屈。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東北軍一槍未發,即讓出沈陽城。日軍得寸進尺,4個多月內,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100多萬平方公裏的大好河山,淪為日寇的殖民地,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並沒有得到滿足,它企圖滅亡整個中國,隨之發動了華北事變。國民黨政府繼續堅持不抵抗政策,廣大愛國學生和各界人士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運動,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六項主張。從此,全國開始了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偉大轉變。但蔣介石仍把“攘外必先安內”作為處理內政外交的基本國策。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以製造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為起點,發動了全麵侵華戰爭。7月16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經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必要和可能”。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談話和聲明,7月17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宣告了中國政府對於盧溝橋事件應戰立場”。談話指出:“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蔣介石在廬山談話中莊嚴宣告:“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在全國一片抗日救亡聲中,蔣介石於8月中旬同意將陝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指出團結禦侮的必要,事實上承認了中國我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談話的發表,標誌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從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揭開了全民族抗戰序幕。從此,抗日戰爭發展成為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全民族抗戰。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等救亡組織紛紛成立,不同黨派、團體捐棄舊怨,共赴國難。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華僑認購國債、回國參戰……全民抗戰的大潮讓侵略者“三個月內消滅中國”的妄言徹底破滅。
曆史證明,中國我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在中國我黨的倡導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四萬萬同胞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起來,彙成浩浩蕩蕩的抗日洪流——抗聯將士活躍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隊讓日軍聞風喪膽;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等救亡組織紛紛成立,不同黨派、團體捐棄舊怨,共赴國難。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華僑認購國債、回國參戰……全民抗戰的大潮讓侵略者“三個月內消滅中國”的妄言徹底破滅。我們選擇回國,就是要跟日本人拚,隨時準備死!”當年在滇緬公路運送物資的南洋華僑王亞六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時候,我才幹一件大事,別人曉得我是中國人,是中國的一個青年。”從1937年到1945年,一共3500多萬中國軍民傷亡,才換來抗戰的勝利。正是這些英雄,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才讓我們今天過上了和平、安寧的生活。今天,我們紀念這段曆史,就是要銘記,我們曾經落後,我們曾經挨打。今天的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但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苦難,不能忘記中國人民反抗侵略戰爭所經曆的艱苦歲月,不能忘記那些為國家和民族無私奉獻、英勇獻身,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和仁人誌士。
銘記曆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更加堅定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信念。我們要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今天,中國人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同時,中國人民也清醒地認識到,民族複興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始終牢記曆史教訓,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銘記曆史,是為了開創未來。我們要以史為鑒,麵向未來,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