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最早出現在倫敦。目前,創意產業產值約占英國GDP的8%,在全球則占到GDP的7%。創意產業的增長速度,總體上超過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在中國和亞洲,創意產業的比例較低,因此被認為發展機會巨大。中國的電視產業也許最清晰地體現了供需失衡狀況,該產業每年有約600萬小時的節目缺口。以兒童節目為例,中國18歲以下人口達3.67億,但兒童節目的市場卻並不興旺。人們普遍承認,兒童節目過多依賴進口卡通,而且經常定位不當。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消費的動漫及其衍生產品有80%都是日韓、歐美等國外產品,中國包括港台地區原創的動漫作品隻占國內市場的11%,發展中國動漫產業已刻不容緩。
中國發展創意產業的宏觀環境和資源卻比西方國家要廣闊得多。中國有超過3.6億手機用戶(相當於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總和),而且實行3G技術後,該領域的前景更加難以限量。2004年,全國網絡遊戲年度產業市場直接銷售總額為55.3億元,比上年增長59%;2005年為76.8億元,增長38%。據預測,到2005年底,中國將有近5000萬網絡遊戲玩家。
然而,中國發展創意產業的動力還遠不止這些。中央政府在2005年提出一係列文化體製改革的政策措施,先後出台了《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幹決定》、《關於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幹意見》、《關於加強文化產品進口管理的辦法》、新修訂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等文件。2006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的若幹意見》,提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全麵推進體製機製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如此高密度的文件出台,表明中國文化體製改革麵臨50多年來最大規模提速,為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注入一股興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