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時差七小時》嗎
在電影史上,總有一些影片雖不算是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卻也在某個時代留下了獨特的印記。《時差七小時》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盡管它在上映後並未引起廣泛轟動,甚至在某些觀眾心中留下了不少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在探討青春、成長、文化差異等方麵,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表達方式。
《時差七小時》是由阿甘執導,妞妞和阿甘共同編劇,李倩妮(即妞妞)、陳冠希、凱瑞等人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影片於2005年10月7日在美國上映,講述的是一位廣東女孩十六歲時告別父母,隻身到倫敦求學的故事。電影的出品公司為夢想隧道公司,製片成本高達2000萬元人民幣,但最終在國內的票房成績僅為100多萬元,並不算理想。
影片的劇情圍繞著一個名叫珍的16歲中國女孩展開。珍在父母的鼓勵下,獨自一人前往英國留學。當她初到倫敦機場時,麵對陌生的環境和語言障礙,顯得有些手足無措。校方派來接站的香港留學生DJ(由陳冠希飾演)心不在焉地出現,甚至在索要了小費之後才帶她參觀校園。珍的土氣和不適應讓DJ和其他同學啼笑皆非,也因此成為他們捉弄的對象。然而,珍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用自己的樂觀和勤勉,逐漸贏得了同學們的認可和尊重。
在適應留學生活的過程中,珍陰錯陽差地接下了橄欖球隊後勤經理的苦差。起初,她對這項任務一無所知,但在不斷努力和學習的過程中,她不僅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還用實際行動打動了隊友們,使他們對她的態度發生了徹底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珍還結識了橄欖球隊中的兩位重要角色——DJ和湯姆,他們兩人因爭奪珍的青睞而暗自較勁。
影片的另一個重要情節是,校際橄欖球比賽即將開始,DJ因為無法在琴房中安心練琴,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他心愛的球場。這個情節不僅展現了DJ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橄欖球的執著,也反映了青春期的矛盾和選擇。珍在比賽中的積極參與和最終的努力,不僅幫助球隊取得了勝利,也讓她在異國他鄉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歸屬感。
值得一提的是,《時差七小時》的劇本是根據深圳女孩妞妞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長翅膀的綿羊》改編而成的。妞妞不僅參與了劇本的編寫,還親自擔任了影片的女主角。然而,這一安排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許多觀眾對妞妞的演技表示質疑,認為她缺乏表演經驗,難以勝任如此重要的角色。甚至有傳聞稱,陳冠希在接拍這部電影時,因為對女主角的選擇不滿而一度想要退出。
盡管如此,妞妞在影片中的表現卻得到了導演阿甘的肯定。阿甘認為,妞妞雖然沒有表演經驗,但她憑借自己的真實和真誠,成功地塑造了珍這個角色。這種真實感不僅體現在妞妞的演技上,更體現在她對留學生活的真實體驗和理解上。阿甘表示,妞妞在拍攝過程中非常努力,經常為了一個鏡頭而反複練習,直到達到最佳效果。
除了演員陣容和劇情設置外,《時差七小時》在拍攝過程中也經曆了不少波折。由於影片全程在英國拍攝,按規定必須聘請一位英方製片。然而,這位英方製片人在最後關頭卻私扣了四卷已經拍攝完成的膠片,差點導致影片在最後關頭夭折。這一事件不僅給劇組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嚴重影響了影片的製作進度和質量。幸運的是,經過劇組人員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討,這四卷膠片最終得以找回,影片才得以順利完成。
盡管在票房和口碑上並不算成功,《時差七小時》卻在某些方麵展現出了獨特的價值。首先,影片通過珍的留學經曆,展現了青春期少女在異國他鄉所麵臨的種種挑戰和困難。這些挑戰不僅包括語言和文化差異帶來的困擾,還包括對自我認知和身份認同的探索和思考。影片通過珍的成長故事,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
其次,影片在探討文化差異和身份認同時,也呈現出了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在影片中,珍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土氣和不適應而感到自卑或沮喪,反而用自己的真誠和努力贏得了同學們的認可和尊重。這種態度不僅體現在珍身上,也體現在影片對其他角色的塑造上。無論是DJ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橄欖球的執著,還是湯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珍的暗戀,都展現了青春期少年少女們對自我追求和夢想的執著和堅定。
此外,影片還通過一些細節和場景的設置,展現了英國校園文化和留學生活的真實麵貌。例如,影片中的莎士比亞戲劇課、橄欖球比賽、校園派對等場景,都讓觀眾感受到了英國校園的獨特氛圍和留學生活的豐富多彩。這些場景不僅增加了影片的觀賞性和趣味性,也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英國文化和留學生活。
然而,盡管影片在某些方麵有著獨特的價值,但也有一些觀眾對影片表示不滿和批評。一些觀眾認為影片的劇情過於平淡和瑣碎,缺乏緊湊和引人入勝的敘事節奏。同時,影片中的一些情節和角色設置也顯得過於刻意和牽強,難以讓觀眾產生共鳴和認同感。此外,影片在演員選擇和演技表現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影片的整體表現不夠出色和精彩。
總的來說,《時差七小時》是一部具有獨特價值和意義的電影。盡管在票房和口碑上並不算成功,但影片通過真實的留學故事和生動的角色塑造,展現了青春期少女在異國他鄉所麵臨的挑戰和困難,以及她們對自我認知和身份認同的探索和思考。同時,影片也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和文化差異、身份認同等方麵的開放和包容態度。這些價值和意義使得《時差七小時》在電影史上留下了獨特的印記,也為後來的同類題材電影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無論觀眾對影片的評價如何,《時差七小時》都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記憶和見證。它提醒著我們,青春是一段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旅程,我們需要用真誠和努力去麵對每一個困難和挑戰,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