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是哪句詩?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這句詩以其生動的描繪和深邃的寓意,成為了唐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它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全詩為:“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以華清宮的壯麗景色為引子,通過細膩的筆觸和巧妙的構思,展現了唐朝盛世的繁華與奢華,同時也隱含了對唐玄宗和楊貴妃驕奢淫逸生活的批評。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是唐代詩人杜牧在路過華清宮時,有感而發創作的一首絕句。華清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背山麵渭,倚驪峰山勢而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曆史上曾是皇家貴族的享樂之地。杜牧在詩中通過對華清宮景色的描繪,不僅展現了其外在的美麗,更暗示了當時社會的富庶和文化的昌盛。同時,他也通過這一典型事件,表達了對最高統治者驕奢淫逸生活的憤慨之情。
“長安回望繡成堆”,這句詩以長安城為視角,回望驪山,隻見四周景物宛如一堆錦繡。這裏的“繡成堆”不僅形象地描繪了驪山周圍繁花似錦、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觀,更隱喻了華清宮的奢華與富麗。長安作為古都,其繁華與輝煌與驪山的錦繡景色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壯麗的畫麵。同時,“回望”二字也透露出詩人對曆史的追溯與感慨,仿佛能看到昔日華清宮的輝煌與今日的荒涼形成鮮明對比,引人深思。
“山頂千門次第開”,這句詩進一步描繪了華清宮的壯麗景象。詩人站在山腳下,仰望山頂,隻見一道道門依次打開,宛如一幅動態的畫卷。這裏的“千門”並非實指,而是用以形容華清宮建築之多、規模之大,同時也暗示了皇家宮殿的威嚴與神秘。而“次第開”則生動地描繪了門扉依次打開的壯觀場景,仿佛能聽到門軸轉動的吱嘎聲,感受到那股由內而外散發的莊重與肅穆。這一景象不僅展現了華清宮的宏偉壯觀,更暗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這兩句詩,不僅描繪了華清宮的奢華與壯麗,更隱含了詩人對唐朝末年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深刻反思。杜牧通過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對最高統治者的憤慨之情。他借古諷今,通過描繪華清宮的繁華與奢靡,暗示了唐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的根源。同時,他也通過這一曆史事件,提醒後人要吸取教訓,警惕驕奢淫逸帶來的危害。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兩句詩,更是將唐玄宗為討好楊貴妃而不惜勞民傷財的荒謬行徑揭露得淋漓盡致。一騎快馬馳來,煙塵滾滾,宮內的妃子因為收到荔枝而歡笑。這一場景不僅表現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與縱容,更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荒誕與不公。詩人以這一細節為切入點,巧妙地表達了對唐朝末年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批判與諷刺。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這兩句詩,以其生動的描繪和深邃的寓意,展現了杜牧詩歌風格的特點之一——善於捕捉並表現生活中的細節和情感色彩。詩人通過細膩的筆觸和巧妙的構思,將華清宮的壯麗景色與唐朝盛世的繁華與奢華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他也通過這一曆史事件,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深刻反思和對未來的警醒與憂慮。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還在於其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詩人以“繡成堆”來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以“千門次第開”來展現華清宮的繁華與氣派。這些生動的比喻和誇張的手法,不僅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更使其成為了描寫華清宮乃至整個唐代宮廷生活的經典之作。
此外,這首詩還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不僅在唐代文學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而且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後來的詩人和文學家都受到了這首詩的啟發和影響,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同時,這首詩也成為了研究唐代曆史、文化和文學的重要資料之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這句詩以其生動的描繪和深邃的寓意成為了唐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展現了華清宮的壯麗景色和唐朝盛世的繁華與奢華,更隱含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的深刻反思和對未來的警醒與憂慮。同時,這首詩也以其生動的比喻和誇張的手法、細膩的筆觸和巧妙的構思展現了杜牧詩歌風格的特點之一——善於捕捉並表現生活中的細節和情感色彩。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且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對這首詩的解讀和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曆史、文化和文學的特點和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