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DV製作入門:表現(ZT)
DV製作入門:表現(ZT)
讓你的畫麵永遠是動的
我所認識的一些電影攝影師告訴我一個規律(注:他們沒有上過電影學院,所以我不知
道算不算專業意見,但他們的確在很多電影中是這般的處理,所以我權當是專業意見來
說說和大家討論。)這個規律就是動的東西可以讓攝影機不動,不動的東西就讓攝影機
動起來。比如我們拍兩個人坐著看風景,由於兩個人的位置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的攝影
機擺定的話,那麼所拍出來的畫麵難免有死板之嫌。處理的辦法有多種,視乎你的需要,
舉例說我們可以手提從二人背影搖至前麵見二人表情,這既可交代二人的關係位也可表
現二人的當前表情。用固定機位的話就要分開為兩個鏡頭來表現,一個拍關係位鏡頭,
一個拍二人表情,且兩個鏡頭連接多少還有生硬感,遠沒有一個鏡頭完成的流暢和舒服。
這類鏡頭的處理有很多可以利用一些簡陋輔助工具完成,甚至可以自製簡陋的小搖臂來
拍攝,或是我上次說的用“威也”模擬車軌完成。運動著東西讓機器不動是由於最終畫
麵已經是動的了,固定機器是為了更好的控製畫麵,因為運動的對象總是難控製焦點和
構圖的。當然,你有條件和足夠的自信也是可以采取各樣的手法完成的,我就曾拍一個
二人騎車的鏡頭時采用機器橫移跟拍的手法拍攝,具體是叫另一個人騎車帶我跟拍騎車
的對象,就是跟焦很累。運動的畫麵要注意鏡頭的銜接關係,不要前後一會左移一會右
移看起來怪怪的感覺。還要注意的是盡可能用手動檔,因為自動擋對運動的對象拍攝時
容易虛焦。
改變我們的習慣視覺
什麼是習慣視覺?標準鏡頭加人的正常站立高度拍攝出來的畫麵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看
到的景物一樣平淡無奇,我自己稱這為習慣視覺。有時候你蹲著看對麵街可能就比你站
著對麵街所見的一切來的有趣。所以,拍攝的時候不要讓自己過於舒服,我見過很多DV
作者就是通篇作品拿個大腳架升至人的高度,從頭到尾的站在一旁抽著煙看著那個小小
的DV液晶屏拍東西。這並不是說這樣子不行,各人有各人對畫麵的理解。但在我看來,
與習慣視覺一樣出來的畫麵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記錄片除外)。我們完全可以在適當
的時候降低機器或是將機器升得更高,用一些不同的視覺來豐富我們的畫麵,這沒有什
麼不好。甚至我們還可以用非人的主觀角度拍攝,比如拍一個洗臉的鏡頭,劇本要求角
色把頭探到水裏去,我們除了客觀的拍攝角色的動作外,還可以虛擬水中某物的主觀角
度拍攝角色在水中的鏡頭,方法見上次說的水中鏡頭技巧。總之,你不想你的畫麵有呆
板嫌疑的時候,想法設法拍攝有別於習慣視覺的畫麵,對於豐富你的畫麵是有用的。
二人對話
在我見到的很多DV作品裏,有關兩人對話的鏡頭大多為對稱的二人或坐或立,然後是長
鏡頭拍攝完成,雖然在DV作品中,對白多數是比較少的,但表現形式還是可以有變化一
點,更利於表現主題和利於調整畫麵節奏。比如我們除了剛才所說的二個人對稱於畫麵
的鏡頭外,我們也可拍一些帶 A背影見到對麵 B在說話或是聽說話的反應,然後機器過
對麵去拍帶B背影見A的對白或是反應,或者借位,機器不動叫角色的位置互換,但由於
借位拍攝所涉及的問題頗多,容易出錯。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偷懶,動一動機器搬到對麵,
所拍出來的兩組鏡頭在後期裏對剪就可以比較明確清晰的看到對白對你角色的影響,有
利於對主題的陳述。這些對演員的要求比較高些,比如表演問題,比如視線問題,但不
太明顯而又銜接合理的話是可以不觀什麼視線問題的。二人對白的鏡頭還有其他很多表
現方法,你也可結合機器的移動來拍攝,比如你從 A背搖到 B背等等。什麼事情都不是
死的,所說的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方式,就看你的劇本需要
失重
失重這裏是說在畫麵構圖上的失重,失重是用構圖形式來表現相關主題時所故意處理的
一種手法。比如我們想表現一個人的壓抑感時可以在構圖上將這個人放在畫麵的最邊上
且麵部是朝著畫邊的,這樣,人的背景是空闊的畫麵而麵向的是狹窄的空間,這般失重
的空間比例便可隱喻著人的心理背景,更好的表述主題。同樣的位置如果人的麵向反過
來的話就不同了,這樣的構圖形式看似是失重,其實不然。這有關乎視覺傳達的原理中
視線方向性和視覺心理的問題,簡單地可以理解為一個人麵向空間的闊大足以均衡位置
上的失重感。這類鏡頭所適用表現的主題正好和上一個相反,即是可以用來表現一個的
朝氣或是信心十足等陽光的一麵。失重是有目的性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們見到的一些失
重構圖是作者處理不好畫麵的均衡性所導致的,比如在一個房間裏由於景物放置和沒有
很好的考慮構圖導致出來的畫麵裏一邊很多雜物一邊極少東西,而人又是站在不倫不類
的位置上,這就是真的是失重了。通過構圖表現主題的手法有很多,比如中置構圖、三
角形構圖等等,一切是根據主題需要運用。
變異
借用平麵構成裏的一個概念,即隻用一個元素明顯有別於其他相同元素,比如所有人麵
同一個方向排隊的時候,你安排的主角卻在隊午中麵朝反方向的站立和人對話,那麼,
這個在隊伍中無疑是突出的。同樣的原理可以引伸開去,主要是為了更有利地更直接的
表述主體。又比如角色在人流中逆向行走;在眾多灰色調的人群中鮮豔的角色;一排整
齊排放的自行車當中一輛倒地的自行車等等。無論是何種的變異方式,無論變異的主體
是人還是物,都是為了更加的突出主體,迅速的吸引受眾的視覺,然後可以便利的展開
敘事。
節奏 我記得有個朋友在看電視的時候突然問我:為什麼有些 MTV怎麼看都沒勁,我想可能是
畫麵節奏問題,後來看了一些DV作品後我確信一點是:很多DV作者的確是沒有注意到畫
麵節奏問題,因為在裏麵的鏡頭與鏡頭之間的幾乎沒有景別的區別,要麼中景接中景接
中景,要麼全景接全景接全景,很少在鏡頭的銜接上讓景別的大小來控製節奏,更不用
說用鏡頭的長短來控製節奏。無論是鏡頭的長短還是景別的大小,需要象音樂一樣有起
伏迂回才會有旋律有節奏,有節奏的畫麵在視覺上才是流暢和舒服的畫麵,才是更容易
令觀眾接受的畫麵。所以,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在決定用中景全景還是特寫;在決定用
長鏡頭還是分剪鏡頭的時候;先不妨想想前後鏡頭長短大小問題,做到張弛有序,心中
有數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