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像素越多並非DV影像越清晰
“DV攝像機”采用“DV格式”存儲影像。“DV格式”是一種影像標準,1996年由多家電子巨頭聯合製定,每幀影像擁有固定分辨率:PAL製DV影像為720×576。由於DV格式本身受自身限製,它的影像畫麵大小得以固定下來,這個大小和前期CCD獲得的數據量無關,如同人眼的極限,百米外看清四號字體是不可能的,和這個字是否清晰無關。
通過簡單計算PAL製DV影像的信息量在40萬像素左右,也就是說DV攝像機獲得的影像在屏幕上播放每幀畫麵大約40萬個像素,這也是早期DV攝像機像素為什麼在40萬左右徘徊的原因。當然這一點和 數碼相機很不一樣,數碼相機的CCD像素越多,獲得的數字照片分辨率越高,信息量越多,打印就越清晰,而DV攝像機由於“DV格式”本身存在一個“瓶頸”,在這個臨界值,影像清晰度達到頂峰,自然和CCD像素多少關係不大。
高出40萬動態影像,並非多餘
雖然PAL製DV影像的信息量在40萬像素左右,也就是說DV攝像機獲得的影像在屏幕上播放每幀畫麵大約40萬個像素,但是從實際中可以發現,80萬像素CCD出的DV影像比40萬清晰,133萬像素CCD出的DV影像比80萬清晰。原因在於“CCD像素”的含義不同於“數字圖像像素”,兩者有明顯不同,要理解它,先讓我們看看CCD像素和顯示器像素(代表數字圖像像素)的結構。
比如“80萬像素CCD”,嚴格地說隻有約20萬個全色像素,考慮到各個原色的位置貢獻,其信息量也不會超過40萬像素,它能輸出80萬像素的影像含有大量估算成分,表現為100%比例觀看會覺得模糊。因此用40萬像素CCD的DV離清晰還差很遠,動態影像超過40萬像素就夠了。
買DV謹防“高像素”陷阱 CCD超過200萬對清晰度的貢獻不大
從原理上看,當DV攝像機擁有40萬×4像素時(即160萬),它的影像清晰度能基本上達到極限,但並非精確,由於“馬賽克”型CCD的信息獲取方式有別於人眼,在信號轉換算法上各個廠商有差異,況且DV攝像機采用的隔行掃描CCD信息結構更複雜,因此理論上講CCD像素即使高於160萬對清晰度還是有輕微的貢獻,但此時它的作用不會像低像素時那麼明顯。何況在這種情況下,清晰度往往不單單取決於CCD本身,例如鏡頭質量、對焦精度等它們的作用會變得更大,因此高於160萬像素對提高清晰度的實用性已不大了。可以認為160萬像素是DV清晰度的分水嶺,低於此值,影像的清晰度會下降;高於此值,影像清晰度上升已不明顯,而且盲目提高像素(CCD尺寸不變)往往會降低CCD的信噪比,使影像噪聲加劇。
小結:
像素的高低隻是衡量成像清晰度的指標之一,數碼攝像機的核心元件——傳感器的好壞才是決定高清視界的關鍵因素。雖然實際像素越高,圖像越清晰細膩,但實際像素是由數碼攝像機的心髒“傳感器”生成的。雖然采用200萬像素、300萬像素CCD的DV攝像機產品不斷湧現,但是它們對清晰度的貢獻已經微乎其微了,高像素CCD的目的已轉移到其他方麵了,比如實現電子防抖功能等,如果你隻在乎DV影像本身,200萬像素的產品應該足夠了。